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民族?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曾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在这个定义当中,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在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一点认识和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斯大林给民族共同体规定了四条,认为这是民族共同体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就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反映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讲的这四条,是很  相似文献   

3.
克留科夫的文章表明,民族理论的许多问题,特别是民族共同体分类问题,仍有争论。近年来提出了不少民族共同体分类法,但绝大多数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以部落、部族、民族((?))这个著名的三段式为基础的。这个观点最为流行,但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因为它们在实质上互不相同。民族共同体的定义有不少,但主要定义的实质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是具有共同文化,一般操同一语言,意识到自己的共同性和与其他同类共同体人们的差异性的人们的总体。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是迄今为止对什么是民族所作的唯一的科学的定义。它不仅为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欧美资产阶级学者也不曾否定民族应该具备这样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民族心理与民族审美川页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等显著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民族心理或者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人们在共同的地域上从事共同的生产劳动、经济生活,并在其中以共同的语言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有关民族形成问题一直是争议最大、争论时间最长的问题之一。对于民族概念,我国学术界传统上采用斯大林给民族下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为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同时,斯大林又指出:“民族不是一个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概念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必须充分肯定,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正确的,是迄今为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民族定义。任何一个民族,在开始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里素质,否则就不能形成为民族,这就是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族关系与国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族关系与国际关系左晓安一、关于民族涵义的再思维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对于民族的界定拘泥于四个特征的说法: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并且只有四个特征全部具...  相似文献   

9.
论伊斯兰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伊斯兰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学和宗教学课题。但这个问题至今似乎仍无定论。林松先生曾提出: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一种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伊斯兰教只是回族意识形态的一个方面,没有伊斯兰教,也能形成回族。究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看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首先应指明从哪个角度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民族特征的认识,主要依据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据此,一些同志认为回族的形成主要在于这四项条件,伊斯兰教作为“共同文化”对回族形成虽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所以得出了没有伊斯兰教,也能形成回族的结论。许多同志一再  相似文献   

10.
龙运荣 《民族论坛》2004,(11):55-56
民族问题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新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民族学问题,正确处理和对待民族学问题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面。一、民族学问题是新闻报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讲民族学问题必先谈到民族和民族问题。所谓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关于什么是民族问题,江总书记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  相似文献   

12.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民族知识     
李立 《民族论坛》2007,(2):64-64
<正>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差别?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一、部落(племя)和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部落和部族是民族形成之前最早的历史性共同体。通常把部落和部族(也包括民族)称作人们共同体的历史形式,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共同体,有哪些特殊之处可同其他的历史性共同体:种族的、阶级的、国家的、宗教的等等共同体相区别?为着分清这些特殊之处,就要把部落、部族(也包括民族)有别于其他共同体的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的特点阐述清楚。“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地域”、“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在人们的交际中,它们是传递信息、承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也可兼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是优秀文化的栽体,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6.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定义进行了阐释:“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黄仲盈《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据此对近代以来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回顾,认为这一阐释赋予“民族”以新的内涵,标志着对民族定义的中国化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赵利生的《民族角色创新论》认为,个人的角色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的结构性要素,民族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语)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狭义)的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总和.就广义而言,形成民族的所有因素(地域因素按其文化条件来理解也非纯粹的地理因素),都是文化因素;就狭义而言,其中语  相似文献   

19.
一、是否需要根本改变“民族”概念的定义“民族”概念的科学定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本质、起源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学说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概括了他们关于民族本质的论述,在《民族问题和社会民主党》一文中对民族下了定义。这个定义指出,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它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袤的中东南地区,生息着众多的民族,它们在古代被统称之为“越”和“蛮”。种种材料表明,先秦时期,中东南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群体,均处于由“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过渡”的氏族部落历史阶段,尚未形成民族。这些人们共同体无论从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明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是不稳定或不很稳定的,因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或因经济政治原因,或因战争和婚姻关系,出现了许多混融的迹象,各共同体演进的总趋向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