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山海经》中的帝俊在商人的原初神话中,是日月之父,也是殷商人神话传说中的始祖神和至上神。帝俊和后世文献屡见中的帝喾和帝舜并非一神,也不宜理解为一神之三名,三者不能混为一谈。帝俊在不同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下发展出不同的身份职能。后人对帝俊、帝喾和帝舜的混淆是口传神话下的必然现象。帝喾为周人所自出之帝,而帝舜也当视为在神话历史化过程中,对帝俊身份的模拟和人格化复制,是帝俊作为神话人物的分化和角色移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帝俊及其神系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俊及其神系考略金荣权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  相似文献   

3.
五行之神的历史原型,生成于先民对太阳在一日之内运行轨迹及相关景象的观察和体验,其中也有想象所起的作用.五行之神的名称,最初是对太阳运行状态的描述,带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五行之神,是由其原型演变而来,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保持着与其原型的关联.神话和历史传说中的五行之神,在形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树平 《东岳论丛》2012,33(6):68-75
从文明进展的角度来说,“神”的发现是先民观念世界中的重大突破;从政治知识发展的角度来说,“神”观念的出场具有重要的政治知识意义.族群生活形态与“神灵世界”相互交织、相与为用,族群生活及其进展推进了“神”观念之发展及其成熟化.“神灵世界”的成熟化,从其知识后果来说,即意味着“神系政治知识”之逐步确立.“神系政治知识”展开为四个方面,即“想象的共同体”之建立、“神”与“人”之间的非对立形态、“神”与“人”之间确定而不均衡之联系、“神系”与“权力”观念的相互发明.“神系政治知识”的独特内涵与气质形态,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是否强调“生殖”是母亲神和女儿神的分野.中国厕神最初是母亲神,但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殖神格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并分化、蔓生出各种其它神格,女儿化倾向非常明显.基于性别文化分析视角,爬梳中国厕神神格演变状况,并重点对厕神所演化出的三类女儿神加以阐释,借以论证中国厕神逐渐由母亲神演变为女儿神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申"乃"神"之初文,为电之象形.电随雷雨,有滋生万物之功,故滋生万物成为神的核心内涵.在<老子>中,神与谷结合,为谷神,成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源.在<庄子>中,神融入生命,为藐姑射神人,成为万物的滋养者、精神境界的开辟者.  相似文献   

7.
并州妒神考     
妒神,作为特殊的民间信仰,流行于唐代河东道广阳县境内,至有文人作《妒神颂》以赞之。妒神信仰的产生,与秦汉以降在河东道地区由于寒食节引发的介子推信仰危机密切相关;妒神信仰局限于河东一地,有河东道自北朝以来女性地位高的独特历史因素;溯源寻踪,妒神信仰当非本土产生,其崇拜禁忌与供奉地点与更早产生于齐州的妒妇传说基本相同,极有可能是十六国北朝时期从山东地区传播而来,适宜的地域文化土壤反而使得河东道妒神信仰在唐代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8.
奥西里斯神是古埃及人崇拜的主要神明之一.对奥西里斯的崇拜,没有随着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戛然而止.托勒密时期,奥西里斯神的崇拜不仅表现在伊西斯神庙的赞美诗和神庙浮雕中,而且在古典作家普拉塔克笔下形成奥西里斯神话最完整的版本,奥西里斯神甚至被认同于希腊人的塞拉皮斯神,得到托勒密王朝官方和民间不同程度的崇拜.奥西里斯神崇拜作为古埃及文明存续在希腊时期的文化标签,他的崇拜既是古埃及文明与希腊文明在碰撞中实现融合的结果,也是埃及文明影响希腊文明最显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在史前先民的信仰中,月亮有自我发育和自我更新的神力,月神因而成为生命之神。上古时代胶东半岛西北隅活跃着以黾类为图腾的月族,即嬴姓的莱夷以及黄人和弦人。莱都归城,归城实即“鬼城”、“巫觋之城”、“月亮之城”。归城南侧的莱山,是莱夷巫觋祭月,将人之亡魂送归月亮以求能像月亮一样永生的神山。最早的一批方士正是从归城一带的巫觋中蜕变而来。其根据是,莱地月神崇拜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灵魂不死的观念来源于月神崇拜;莱人很早就有航海活动,早期方仙神话中的海中三座仙山(岛),其得名都与莱夷以及月神崇拜有关;海市蜃楼的奇观胜景自古以胶东半岛西北海隅最为常见;莱地近齐,春秋末叶以降地属齐国,邹衍学说风靡于世,莱地自应得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0.
船山在《庄子解》中对"神"的阐释,蕴含甚广,着意甚深。"神"作为"天之精"、"气之醇",是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的价值根基;作为"生之主","神"以其真纯之性呈显着"生"的意义。通过对"神与明"的阐发,船山倡导由"明"入"神"的认识论转化,以消解"是非"之争。"凝神"是船山的工夫论和修养论,它蕴含着"持志"的内在性、"合天"的超越性,并延展出具有普遍性的"天均之大用"。  相似文献   

11.
两汉黄帝崇拜发微与黄帝形象的神人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民 《学术探索》2010,(4):103-107
两汉时期,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认识的差异性,在炎黄之战和炎黄关系等问题上出现了诸多歧异认识,而且由于神学思潮回流和百家言黄帝传统的延展,黄帝崇拜进一步发展。由于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升华为世界观的高度,黄帝由传说中的古帝演化为天神,而成为祭天大礼中的祭祀对象。秦汉时期祭祀黄帝的制度化,使黄帝作为天帝之一受祭成为定制,尽管黄帝一度作为古帝和初祖享祀,但缺乏连续性和制度化。黄帝的人、神纠葛和融通,建基于世俗观念的神灵世界存在和生命另种形式延伸的普遍信仰之上。  相似文献   

12.
<诗经>表现出的神道观念具有一种精英文化特质,而<楚辞>则呈现出一种俚俗文化气息;<诗经>所描写的神灵具有崇高性,标志着审美主体的理性成熟,<楚辞>所描写的神灵多有具象,表现出审美主体情感的真挚与酣畅;<楚辞>所表现的神道观念更注重情感的愉悦与失落,而<诗经>所表现的神道观念更注重理性的深化与升华,二者在相同的表现对象上体现出的审美异趣,更为清晰地呈现出各自所代表的文化性征.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期留都南京特殊的思想和文化氛围为神魔小说经典作品《西游记》、《西洋记》等提供了编撰和刊刻机遇。具体而言,留都上层文化名流对通俗小说题材、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高要求及崇信神仙灵怪的文化心理是神魔小说刊刻的市场基础;科举失意的雇用文人是优秀神魔小说的创作主体;三教合一思想盛行是神魔小说集中产生的思想背景。南京书坊主结合南京文化优势在全国首次刊刻多部神魔小说,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各地书坊创作和刊刻神魔小说的热潮。因此,从文学渊源论,留都南京在明代神魔小说创作、传播以及流派形成史上具有开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致幻药物与萨满通神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云 《西域研究》2006,24(3):71-77
在祭祀仪式上,萨满有时使用某些致幻药物以获得与神相见、与神合一的体验。致幻药物的使用和效果均兼具个体性和社会性。本文从致幻药物的发现和在萨满仪式上的使用及其效应等方面,论述了致幻药物的使用对萨满通神体验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晚清陕西关中商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商业组织管理及日常的商业活动等商业因素都渗入到关中的神灵信仰之中。同时,晚清商业意识和商业活动也受到关中传统民间信仰的较大影响。这些具体表现在和财富相关的神灵信仰风俗、财神信仰、商业组织的神灵信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伟  胡海香 《晋阳学刊》2005,(1):120-122
夏代日神是一个降灾致祸的恶神,夏桀的暴政招致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可能曾经编写了很多歌谣抒发对夏桀的怨恨之情,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尚书·汤誓>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就是其中传播较广的一句,后来这些歌谣被商汤所利用、转述,成为其伐桀的一个借口.一个本来非常明确的问题被后人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旱灾频繁,地处内陆的宁夏平原亦不例外。官民一方面在前代的基础上兴修水利工程,另一方面为了心理慰藉的需要求助于水神,新建或重修相关水神庙宇。故明清两代,宁夏平原的水利工程与水神庙宇数量都大为增加。不同社会应对方式,应是明清宁夏平原旱灾严重时在官民行动和心理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佛教神灵毗沙门天王护城保民的特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在其流行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保护城池的重要神灵。随着它在民众中盛行程度的增强,其所具有的功能不断拓展,从掌控生死、消灾去病到驱除鬼魅、送子迎福无所不能。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佛教在唐宋时期的中国化、世俗化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与毗沙门天王的原始身份以及当时北方城市战乱频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彭杰 《西域研究》2007,(3):64-72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典籍,对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出现在供养人脚下的地神,就其图像来源、佛经依据和所反映出的人文理念做了探讨。作者认为,这一奇异的图像来源于于阗,是据《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绘制,它反映出身为世俗人的王族供养人试图藉此神化自我、宣扬"王权天授"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儒教的宗教性质——《中国儒教论》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申 《云梦学刊》2005,26(2):10-12
《中国儒教论》意在通过儒教与其他宗教进行比较,来揭示宗教的本质,进而阐明儒教的宗教性质。宗教的本质特征只有一个,那就是对神的信仰。而神,乃是超自然力的化身。至于这种化身取何种形象,则要以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