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升政府回应力的基本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大力提升政府回应力。建设有回应力的政府、大力增强政府回应力,是提升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有序民主的重要途径。提升政府回应力的根本途径包括:明确政府定位,真正将政府从全能型政府中解放出来;加强行政伦理,努力提高行政人员行使权力的正当性;培育公民社会,努力实现公民参与与政府回应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回应性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逻辑路径之一,关键在于政府对自我角色的准确把握。"政府社会回应",正是从我国目前所处的行政生态环境出发,对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是对服务型政府理论体系和客观社会现实应然和实然之选择。  相似文献   

3.
建设回应型政府——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回应性是当代政府改革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政府回应性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与总要求以及社会管理新格局等相互契合,突出政府回应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改革有必要将建设回应型政府作为目标之一。而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有关法制安排和近几年政府改革的的实践,使得建设回应型政府具备一定的理论思想、法制和实践基础,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为建设回应型政府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技术条件,建设回应型政府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回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本位的原则。政府部门必须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则是评价政府治理绩效的最终标准。提高服务型政府回应性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从我国现阶段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来看,提高服务型政府回应性需要加强服务型政府的自身建设,增强公民的参与能力,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和效率,完善政府回应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使得公共事务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对传统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回应型政府应运而生,回应型政府的一种典型功能就是调整而非压制,其所预想的社会是一种政治行动者面对问题、确立重点和做出必要承诺的社会,它的目标是实现公共目的并将一种自我矫正的精神铸入政府管理过程.迈向回应型政府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使得公共事务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并对传统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回应型政府应运而生,回应型政府的一种典型功能就是调整而非压制,其所预想的社会是一种政治行动者面对问题、确立重点和做出必要承诺的社会,它的目标是实现公共目的并将一种自我矫正的精神铸入政府管理的过程。迈向回应型政府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指明了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第三社会部门在神州大地上的蓬勃兴起,使政府、市场、社会具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执政环境的变化使得以有限理性为逻辑前提的参与回应型政府已显露雏形。为推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的成熟与完善,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应高度重视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做到信息公开、自身职权界限明晰,以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实现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的弊病,无疑成为促成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政治因素。为此,加快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与责任性,加快官僚体制的改革,确保权利运行法制化,推动信息公开和建立多元沟通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的提高执政能力,有效应对和缓解群体性事件,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思维和应用已经渗透到政府治理范畴中,为政府回应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使得政府和社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必须把大数据思维融入政府回应的理念向度、工作方式和决策思路中,确立大数据的战略地位,营造数据文化,规范数据使用,创新政府回应机制,加强政府回应的主动性,拓展政府回应的渠道,真正提升政府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缺陷和市场缺陷的客观存在,使得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成为必然,发展中介组织是维护市场秩序、弥补政府失灵、补充政府供给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的中介组织还不规范和完善,政府不仅要对中介组织的运行作积极的回应,引导和规范中介组织的发展,同时还应给予中介组织更大的自由和自主权,由此形成一种互动、开放的更为成熟的政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契约治理的兴起缘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民社会的兴起与信息时代的来临,它已经成为政府治理模式演变的新趋势,与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相比,契约治理具有一些显著特点,深入研究契约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治理理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换,发展公民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这一转换的必然要求.公民社会既主张多元特殊利益、个人权利和自由,又赞同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既主张公民社会平衡、制约国家权力,又赞同与国家密切合作,赋予政府权威以必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催生了公民社会组织的发育,公民社会的成长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资源与任务的矛盾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不仅通过网格化治理这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将资源有效下沉,而且通过“网格+网络”的双网驱动模式,实现了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网格化治理,基层政府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下沉与整合,解决了资源与任务的矛盾,还以中国特色的党政统合模式实现了基层治理的体制创新,促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单一地方政府已经无法完成对区域环境的整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在区域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性便突显出来。在政府合作过程中,交易费用作为合作成本的重要部分,对政府合作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选取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分析地方政府合作过程入手,构建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理论模型并详细分析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各项交易费用在互相制约的同时共同作用于政府合作的全过程中,在追求交易费用总和最小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区域环境治理的公共性,从而确定交易费用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利益驱动的省级政府竞争,由于缺乏相关制度的约束,无论是纵向层面的非均衡状况还是横向层面的两败俱伤结局,都表明其弊端很明显。跨省区域治理作为应对此弊端的诉求,能有效地打破省级行政区划的刚性限制,减少竞争成本,更好地促进省级政府利益的实现,而且实践中跨省区域治理的优势已经初露端倪。因此,有必要加大跨省区域治理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加快跨省区域治理的组织建设,另一方面应加强跨省区域治理具体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合作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为实现区域共同利益,应对区域公共问题的互动交易过程。基于此,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对跨区域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培育地方政府合作共识、完善地方政府合作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合作运行机制,降低地方政府合作的交易成本,实现跨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论善治权力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德的根本内容是树立理性的公共权力观,树立这种理性的公共权力观需要转变治道范式,因为一定的权力观附属于一定的治道范式.善治作为新兴的治道范式区别于传统的统治治道范式和现代行政治道范式,是专指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进行合作管理的特定范畴;善治参与者自愿组成善治实体,构建的是公正的管理交往结构和管理交往关系、管理交往秩序.因而与善治范式相适应的善治权力观在权力起源观、权力关系观、权力运作观、权力制约观等有关权力本身的各个方面都与统治权力观和行政权力观分道扬镳,是一种公共的、理性的、人民性的在今后长时期内我们应该努力树立的正确权力观.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治理”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地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类型历经了从革命型、建设型到治理型的历史嬗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思维战略转型;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完善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生存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要生存,就要谋利。儒家治国模式重义轻利,必然会失败。道德是一种生存理性,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利益教育,不能脱离人的生存需要和生存法则。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关键,是力求谋利与求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以社区为平台的社区内多元主体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已成为当前最行之有效的环境治理模式之一,目前国外基于社区合作的环境治理模式总体上呈现去行政化趋势强、多元主体参与程度高以及环境政策充分支持的特点,而国内基于该模式的环境治理实践则更多的呈现出能人治理导向、行政化导向和内部互动缺失趋势,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在制度层面、多元主体参与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异,结合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参与制度、加强非营利部门和志愿者的管理以及在政府主导下加大多元主体参与力度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