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觉新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一个长子形象。祁瑞宣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又一个长子形象。作为长子,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不同时的长子,他们有许多不同。下面就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试申一孔之见,以期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记得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胡适:“综观其一生所表现的行为,则为一个服膺旧道德、实践旧伦理的纯正儒士,他是一个孝子,一个慈父,一个标准的丈夫,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诲人不倦的教师。”(《中国新文学的诞生》,转引自谢伟民《现代小说中长子形象的文化象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隐是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一个经典形象。这一人物首先出现在《圣经》里,他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也是杀死自己弟弟亚伯的凶手,因此他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杀人犯。自此以后,该隐就被打上了罪与恶的印记,在《圣经》里也形成了邪恶的该隐传统。拜伦的诗剧《该隐》却赋予了该隐一个英雄的形象,更确切地说,是拜伦式英雄的形象。这一形象与传统的邪恶该隐形象截然相反。通过该隐形象的转型来揭示拜伦的上帝观及恶魔观,从而探讨拜伦及其作品的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与福克纳以犀利的批判性眼光,对故乡大地一贯被视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饱满而鲜活的塑造与再现.他们的作品不但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引发出关于社会与人关系的思考与探讨.主要就他们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祥林嫂与爱米丽,从文学审美角度比较两位女性悲剧性命运,探讨她们存在的文学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氏兄弟在童年时期几乎共同经历了家庭败落、丧父等一系列人生遭际,承接着几乎相同的文化滋养.但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兄弟排行位置的不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长子的文化规约,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周氏兄弟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担当和人生体验的迥异,致使他们最终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人生现、价值现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家庭被称作是狄更斯小说的基石,他创作的作品《远大前程》中有许多不同的家庭形象。本文旨在通过这部经典著作所描写的家庭形象,探讨狄更斯的家庭情结,从而揭示其中折射出的家庭理想。  相似文献   

6.
“长子”人格共性论隋清娥在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在几多反映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中,有一类人,他们衣食无虞却并不感到人生的快乐,因为他们常常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创痛,这类人便是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长子形象。在文学本文中,他们是被作家给予较多的刻划笔墨并赋之以...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的先秦诸子研究中,对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多位学者均给予了一定的注意,并展开了对该问题的一系列哲学意义上的考察.而有鉴于人物形象的文学特质,从文学史的视角来看,《庄子》中孔子形象之嬗变其实质是文学史中原始素材“层累式”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孔子”在内篇与外篇杂篇中经历了一个由不断变形而逐渐集中的过程.此过程折射出的形象塑造上的差异正是原始素材升华为文学形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肖洛霍夫(1905—1984)以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为中心的“顿河史诗”荣获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他是一位塑造典型的艺术大师,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多是顿河哥萨克农民,也有代表他们利益的布尔什维克和卫国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还有各种类型的敌人。他们当中,有的已进入世界文学典型形象的艺术画廊。如《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最重要、最多产和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A&P》中,他创造出了萨米——这个与传统骑士文学中骑士形象大相径庭的新骑士形象,这是厄普代克对中世纪骑士文学的戏仿.通过与骑士文学的对比研究和对萨米这一形象的文本分析,探讨了《A&P》对骑士文学戏仿的创作特征,并总结出了新时代创作中的新骑士形象:背离传统,暧昧不明,非黑非白,看似勇于担当,实则自私自利;看似绅士风度,实则欲念熏心,缺乏道德标准,没有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文学史上最光辉的英雄史诗,是藏族人民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宏伟的文学巨著。它卷帙浩瀚,场景壮丽,色彩斑斓,形象鲜明,既创造了格萨尔王这样一个代表人民理想愿望的英雄形象,也创造了珠毛这样一个代表古代藏族妇女的形象。恩格斯说:“主要的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是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格萨尔王传》中的每个主要人物处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因而他们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意义,保持着永久的艺术魅力,珠毛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庄子》之书,以寓言形象说明哲学道理。作为寓言的文学形象,《庄子》已经被后人充分阐发了;但它的寓言形象中的哲理,于今却没有得到充分阐发。本文举出"鲲鹏展翅"、"庄周梦蝶"、"庖丁解牛"三个《庄子》中最著名的文学形象,进行哲学的阐发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涌现出一批多姿多彩的妓女文学形象,组成了一个具有深刻认识价值的妓女文学形象系列。其中,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以其高风亮节、侠肠义胆的精神境界而独具风貌,成为妓女形象系列中最光辉、最典型、最有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班固史传文学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创作了《汉书》,是杰出的史传文学作者。我国史传文学源于先秦历史著作。在汉代成熟也在汉代繁荣;尊重历史真实,将真、善寓于美之中,追求叙事写人的艺术效果是其创作特点。班固写《汉书》,创立了断代史传,塑造了汉代人物形象,开创了新文风。《汉书》写得成功的人物集中在武宣以后,小人如朱买臣、忠臣如苏武、奸佞如王莽、叛徒如李陵,等等,他们是史传文学的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说过,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程度的尺子。因此,女性命运作为一个热门话题一直受到人们热切的注视。文学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研究者过于将目光集束于那些受西方现代意识冲击而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知识女性形象身上。而远离现代文明、囿于封建伦理枷锁之下的女性落伍者显然被冷落了。而这落伍者中的落伍者——寡妇形象,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论及也大多以压制个性萌生,有着家长威严的母亲角色被印证,而做为深含着中国伦理文化的寡妇角色,从未得到整体意义的诠释。纵而观之,从古代家庭文学的焦母(《孔雀东南飞》)、崔母(《西厢记》)、王婆(《金瓶梅》)、贾母(《红楼梦)》,到现代家庭文学的祥林嫂(《祝福》)、单四嫂子(《明天》)、焦母(《原野》)、汪母(《寒夜》)、曹七巧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学中的"渔夫"(或渔父)形象产生于不同的土壤,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原因、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大致而言,中国文学中的渔父具有隐士的特征,而西方文学中的渔夫形象堪称智者.他们身上,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意蕴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与朗费罗虽然相隔一个多世纪,但是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从文本间性的视角研究,朗费罗1850年发表的《浮木燃起的柴火》为海明威1925年发表的《了却一段情》环境描写、人物心理刻画、故事结构以及主题提供了一个参照;海明威继承了朗费罗的传统文学经典中的文学观和伦理道德观,并恰当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文学创作关系,同时在文本中也展现了海明威的文学审美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体论的角度,阐发《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的自传.它的问世,标志着自传体文学样式在西汉时已经成熟.因为司马迁在自传中,选择了典型的材料表现自我,塑造了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集于一身的自我形象.司马迁的自我形象,具有伟大崇高的个性人格特征.他的理想、气质、情感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在自传体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开创的地位,对后世自传体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东文化形象的三大建构模式及其现代传承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的认同凭借地域文化形象这一媒介,文学想象和叙事是建构形象的重要方式.山东文化形象有庙堂与民间两种形态.民间山东文化形象有三大建构模式《水浒传》式的"好汉山东"模式,《金瓶梅》式的"世俗山东"模式,《聊斋志异》武的"灵异山东"模式.20世纪文学中的山东书写,正是循着这三大建构模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莉莉丝和夏娃是犹太史书和《圣经》中的犹太女性形象,两者的形象和故事在不同的典籍里有所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她们形象和关系的理解对美国犹太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达洛维夫人》中的达洛维夫人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张爱玲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这两位女主人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空,但他们的经历与命运却惊人地相似。通过比较他们各自的婚姻、与周围人尤其是女性的关系、最后结局等,尝试对女性当时共同的、无法逃避的命运进行文化症候意义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