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中美台三边关系[1]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台湾问题的前景和东北亚甚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安全、和平与稳定。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中美关系居主导地位,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中美关系的制约。但是另一方面,冷战后,台湾政治的发展正在对中美台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此外,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呈现出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的特征:一方面政治关系动荡不定,甚至停滞倒退;但是另一方面,经济关系又日益密切。在后冷战时代,影响中美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2.
全球背景下的能源与环境合作: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背景下的能源与环境合作: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牌王毅,张冀强,吴昌华,贺克斌一.中美应关注全球性战略议题中美两国,无论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还是在国际事务和双边关系上,既存在共同的利益,又存在分歧和矛盾,尤其是因为文化差异和缺少交流所造成的不理解严重...  相似文献   

3.
在中美关系发生这一连串令人担忧的事件的同时,中国媒体刊登了几篇不同观点的文章,掀起了一场辩论,主题是中美两国关系究竟是"更加成熟了",还是根本不能用"成熟"二字来形容。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历来视中美关系为最重要的外交之一,但美国政府囿于冷战思维从1949年对新中国就采取了敌视政策,中美关系围绕台湾问题反复较量与斗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和两国关系在中国政府的提议下,从1955年8月这近二十年的时见内,中美先后举行了300多次大使级会谈,但一直没有实现实质性发展.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收缩与调整,中国也需要缓和中美关系,以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中美双方围绕台湾问题先后签署看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但中美关系的完全正常化还有待于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目前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与中美关系密切相关,中美关系的特性决定这个战略机遇期只能是一段时间,而不是长期的,更不可能是永久的。着眼于战略机遇期后的中美关系发展和中国外部环境营造,中国必须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民主政治建设是影响未来中美关系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战略机遇期”。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很显然,这是通过对“全…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12,(8):1
习近平此番访美,令人联想起2002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两次访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此种性质的访问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一种机制。事实表明,它对于实现中美关系的稳定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来,中美关系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全球和两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中美之间在战略层面的合作,总体上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习近平访问美国之际,正值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1972年2月的那次破冰之旅,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四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再度紧张和南海局势的变化,中美关系的议题升温,引发了广泛关注。如何理解中美两国冷战历史的演变逻辑?有哪些内容可以称为"时代遗产"?如何评价中美历史竞合关系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如何认识当前中美两国"战略相互疑虑"?中美互动关系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研究有何启示意义?本刊就此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牛军教授。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国内一些势力不断借口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大作文章,造谣称中国在过去20年内曾通过中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窃取美国先进军事技术,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这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严重破坏了中美两国首脑互访所创造的发展双边关系的良好势头。本文拟就美国对华技术转让问题进行一历史的回顾,探讨一下8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转让的目的、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国内目前这种鼓噪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不良影响。一.美国对华技术转让是中美关系发展良好的体现和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进行技术禁运是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9.
丘昭琪 《领导文萃》2013,(20):116-119
两国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球社区美国接受这个理念《财经》:你将习近平和奥巴马的会面称为中美关系史上开创性的事件,为何作出如此判断?基辛格: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中美新关系的目标——把发展中美关系作为大国间发展新型关系的典范。奥巴马总统在上次胡锦涛来访时,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根据我在中国和华盛顿得到的印象,我认为,当前正是规划中美两国合作的契机,我们  相似文献   

10.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0,(16):32-33
<正>最近中美关系发展的趋势表明,中国再也不能继续"被接触",而应当主动地接触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美两国的互动和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很关键。尽管今天两国共处一个结构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9,(10):7-8
从经济指标来看,中国已经迈进中等发达国家门槛。但是按照历史经验,一个社会的现代化与政治密切相关,对于经济发展的期待必然会导致民众要求实现政治制度化。中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去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超过12万件。这一数据证明中国社会存在着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亚非 《领导文萃》2014,(8):119-122
正最近有几则消息令人关注。一是美国盖洛普2月20日公布民调结果显示,53%的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或非常负面的看法,20%的人认为如今美国的头号敌人是中国。二是奥巴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于2月21日在白宫第三次见达赖。三是最近美国出了本书,题目叫《世纪之争》,讲中美两国在21世纪的竞争,提出中美是否在进行"新冷战"的问题。中美都是世界大国,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的前途。负面消息越多,越需要冷静、理性、客观地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美国对华政策作了较大的调整,从意识形态优先的政策转变为深化对华“接触”的新战略。显然,没有这一转变,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未来走向,从利益和利益集团政治的角度探讨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对于我们思考中美关系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利益集团政治挑战“国家利益”观“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现实主义流派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该流派把国家看成一个不断追求自我利益的统一政治行为体,“国家”也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单位。部分中国学者也偏爱“国家利益”的概念,倾向于把“国…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中美关系:对抗还是合作?张林宏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冷战时期曾经建立起实质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但冷战结束和“六四”事件已将中美同盟关系及其基础裹人了历史的风尘。目前,冷战结束已有数年,世界即将敲响21世纪的钟声,但中美之间在建立何...  相似文献   

15.
王湘穗 《领导文萃》2015,(8):112-115
中国不应取代美国去引领世界,而应利用美式全球化尚存的余热,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巩固亚太圈,形成能够与欧元区、美元区比肩的大经济区。就中美关系谈几点看法。第一,中美关系的性质。我认为是大国博弈关系,更准确一点的表达,是博弈式的共生关系。中美两个大国是具有不同国家利益的国家,同时也是具有全球利益的大国。中美之间存在三大矛盾:一是传统大国和新型大国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6.
金晶 《经营管理者》2009,(22):230-230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因素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台湾问题涉及中美的不同利益,两国在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随着国际关系的风云变换,台湾问题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演变,在目前美国新界政府已经上台,台湾岛内的政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将会对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在中美利益夹层中的台湾问题的走向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楼兰 《领导文萃》2007,(5):170-171
美国与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我并不知道这守则是否所有小学校都通用.或是可以各校自行规定。不过总是代表了两国一些学校的指导理念、纪律观和规章制度。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及其从小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0月29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联合公报”中一致表示“致力于发展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但时过半年,就发生了美国在对南联盟的战争中袭击中国大使馆的事件,从而给这一设想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中美之间是否存在战略关系?如果存在,这种战略关系是什么性质?...  相似文献   

19.
树欲静而风不止。正当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磨合期”,需要给双边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之时,偏偏发生了撞机事件。 造成这一事故的责任完全在美方。不是中国飞机飞到美国领海  相似文献   

20.
抗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出现了迅速大逆转的情况,两国战时建立的友谊迅速化为泡影。而这绝不仅仅是建国后中美两国在现实的利害关系作用下而酝酿的恶果,更是由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长期失误、对中国国情的判断失误、对中共力量及其发展前景的小觑和对中共、苏共两党间关系认识等方面的偏差等历史因素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