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各族群众都有自己的宗教,特别是古代及中世纪时代,人民通过宗教或凭着宗教创造许多辉煌的精神财富,保存了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宗教是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教领域,古代印度(一般指今南亚次大陆诸国)勤劳智慧的人民更表现了特殊的兴趣和奇异的创造才能。他们乐于把旺盛的精力与杰出的天才贡献给宗教事业,使印度文化精神上的统一性、惊人的活力得到充分表现。至今“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议的.”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虔诚的国家,真  相似文献   

2.
印度文学是印度宗教的一种诠释,其宗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表现了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的倾向,视精神的解脱为生命的永恒价值;其次,“万物有灵”观对印度人的审美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弥合了人与宇宙的鸿沟;第三,印度的宗教禁欲与纵欲并存,对性爱大胆和率真的表现成为印度宗教文化显著特点之一;第四,印度的非暴力精神已超越了人类社会,成为惠及整个宇宙的一种自由倾向。  相似文献   

3.
印度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产生于印度奴隶制确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对宗教怀疑的、与宗教神话相对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它主要反映在《奥义书》中,是一个还未能独立起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派别。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是印度奴隶制鼎盛并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也是印度诸派  相似文献   

4.
古代印度是一个宗教的国度,在古代印度社会价值体系中,对“超自然”追求的价值观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他的价值观都不过是其附属,是依照“超自然”的价值观来演绎或表象自己,世俗的价值观隐藏在宗教的光环之中。宗教的与世俗的价值观,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立的,但是在实质上却是兼容的。从《摩奴法论》可以看出,古代印度社会价值体系是一个充满了对立与矛盾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东方一些国家的人民笃信宗教,具有浓厚的宗教感情,因而这些国家的文学受宗教文化影响较深,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印度宗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对文学的影响,这是古代东方文学的一大特点。这种影响有一个演化过程,我们应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宗教文化对东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神曲》主要阐述了但丁的民族得救理论。但丁针对意大利的严重分裂和意大利人民族意识的虚无,在《神曲》中努力张扬“整体意大利”和“意大利人得救”的概念,把培养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特别是企盼意大利人得救作为他的基本内核,并将其深蕴于政治、宗教、哲学观,从而构成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宗教是古代印度文化的主体 ,其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对印度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佛教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 ,力主“中道” ,推崇民主与平等精神 ,更是直接反映了古代印度早期人类精神的最初觉醒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儒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王制》的法律原则,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的一脉相承,说明在中国古代的儒者看来,它们的宗教礼仪,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礼仪。这一点同古代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犹太教的《旧约》等宗教法典,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影响力的法律著作体现的法律思想大体是一致的。因此,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王制》篇从一个侧面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雪莱曾以诗人的热情高度赞扬希腊文明的影响,他说:“我们全是希腊人的: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我们的艺术,根源都在希腊.”古希腊艺术之花曾经在那块土地上迎春开放,到今天仍然散发出浓烈的余香,一代又一代后人在它面前击节赞叹,流连忘返。马克思在谈到古希腊艺术时说:“困难的还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还说:“为什么历史上的童年时  相似文献   

10.
刘湛秋 《社区》2008,(26):18-18
在喜玛拉雅山的另一端,那个叫印度的国家,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披着神奇、美丽,甚至不可探测的面纱。因为它曾是我们的“西天”,是中国人朝圣取经的所在,是信佛者和幻想者灵魂超脱的天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过“本质”一词,其含义有两类:一是把本质当作事物本身、本性、一般、实体、实质、类、共性及特质的同义词来使用;二是把本质当作形式和现象的对立面来使用,认为本质与形式或现象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期宗教思想研究中曾14次使用“宗教的本质”这一短语,他们在晚期的几本著作中正面表述了他们的宗教本质说。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中国宗教学者高度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本质说,力图诠释、阐发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整合马克思和恩格思的宗教本质说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本质”这个概念,他们有关宗教本质的论说也遵循着本质主义的思维路径,因此他们对宗教本质的揭示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今天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时候仍恪守本质主义的路径,其结论也不能达到辩证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古代民族相比,古希腊人的现世精神是非常突出的,连他们的宗教也具有高度的“世间性”。我们认为这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有直接关系。令人舒适愉快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人现世精神滋长的天然沃土。城邦的出现及其持久存在,尤其是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所推行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希腊人现世精神生发的社会土壤。而古代犹太人、古代印度人的现实生活充满了苦难,他们没有希望,在尘世生活中得不到快乐,因而发展起比较复杂和完善的天堂地狱学说,寄托幸福于来世。  相似文献   

13.
“+、卍”形是具有世界性的原始符号。在古代的印度、希腊、波斯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卍”形崇拜。它除了宗教以外在世界的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和不同的式样和变体。在红山文化区域,先后发现“+、卍”形的考古实例和各种变体。“+、卍”形崇拜在北方民族中十分盛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原始信仰符号,其基本内涵是原始宇宙观--宇宙数字。  相似文献   

14.
“中和”是我国古代美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一个哲学范畴,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古代文艺理论在阐述文艺与政治、文与质、情与理、情与景等等的关系中,无不或隐或现地涉及这个问题。可以说,它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文艺思想特点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下面我们分几个问题对此作一点肤浅的探讨。关于“中和”与“中”、“中庸”在全面探讨“中和”说在古代文艺思想中的表现和价值之前,有必要先来考查一下“中和”与“中”、“中庸”的关系及其含意。  相似文献   

15.
娱乐广场     
幽默与笑话瞄准一个农村老头正在路上拾粪,忽然远处一辆自行车摇声大喊:,拔脚想”地一声,这时恍然得不让我一次在病生发现后上:“屁打儿子。什么要打他?”妻子说:“这个小东西,居然想长大了当警察。”吹牛一天,两个不同国家的人在吹牛。一个说:“我们国家的桥很高,人从上面跳下去,一小时才跌入水中摔死。”另一个说:“那算不了什么。在我们国家,人从桥上跳下,没到底就饿死了。”利润甲:“听说你们厂生产的收录机,成本是500元,售价也是500元,那么利润从何出来?”乙:“从修理中来。”半聋某人对医生说:“医生,我…  相似文献   

16.
“乐”脱胎于远古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歌舞。本从“乐”的字源学开始,在中国以农业立国和巫史传统的社会、化背景下重视音乐对于古代中国人的重大意义,找到“乐”(yue)和“乐”(le)的关系,并通过和西方基督教化之“原罪”意识的比较,了解“乐”(le)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人格的自觉和执着于现世人生的标志。它与西方人“两个世界”的宗教意识相异,却与宗教的功能相同-安顿人的精神,这是中国“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要讨沦宗教和艺术的关系,首先须确定的是宗教究竟意味着什么?过去我们谈宗教,总把它看作统治阶级和教会神学的工具,是灭绝人性、十恶不赦的怪物,实际上这并不符合宗教的实际。且不说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就是对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也不能这样看。有的宗教,如中世纪的基督教,确是一种封建政权宗教,是阶级压迫和专制的工具,但大量的宗教形态是不能纳入这个框框的,如希腊民间宗教,早期基督、印度佛教等。这些宗教常产生于  相似文献   

18.
苏修给予第三世界国家和“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援”、贷款,明明是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是为了控制掠夺这些国家、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却美其名曰“无私援助”。对这种“无私援助”,苏修一有机会就大肆吹嘘,声嘶力竭地叫卖,并且,还展出了一个样品,说它对印度波卡罗钢厂的“援建”就是这种“无私援助的典型”。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大肆吹捧这个“典型”,说没有任何东西比“援建”波卡罗钢厂等的“友谊”“更无私的了”。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现在我们就把苏修对波卡罗钢厂的“援建”作为一个活标本解剖一下,剥开画皮,看看这究竟是“无私援助”,还是控制掠夺?  相似文献   

19.
印度地理构成复杂多样,在印度古代和中世纪交通设施不发达的情况下造成了整个印度地域版图的分散性。种姓制度是维系印度社会框架的基础,它在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加固了社会的横向和纵向的分隔,这种分隔为印度历史上不断的外族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印度在长期的政治分隔中无法取得地域和思想文化的一统,从而产生了多种宗教并出现了多元的文化类型。而多元的宗教和文化又使印度民众在思想取向上呈现差异。独特的种姓制度、频繁的外族入侵以及多元的宗教和文化,这些印度古代和中世纪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同时也构成了印度最为显著的历史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土家织锦的“卐”图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土家织锦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在全家织锦中有一个用得最普遍的“D”图纹,它是什么意思,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至今尚不清晰,因而常有不同的议论。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D”的意思是什么?据《辞海》释义:“D(wdn万)古代的一种符号,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代的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中都有出现,婆罗门教、佛教、香那教等均加以使用。梵文作Srivatsa,意为‘吉祥海云’。鸠摩罗什、玄类译为‘德’字,北魏菩提流支在《十地经论})中译为‘万’,武则天长寿二年(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