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哲》2012,(3):2+169-170
<正>"《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规划的重大科研项目,规划的设计者是杜泽逊教授。工程包括三个部分:一、《十三经注疏汇校》;二、《十三经注疏》点校通行本;三、《十三经注疏》专题研究。全部工  相似文献   

2.
柳春蕊 《云梦学刊》2008,29(1):108-111
梅曾亮在京师古文圈子的领袖地位是由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成的.嘉道之际经世学风的兴起,"姚门弟子"中梅氏年寿最长.此是天时;梅氏居京二十年,桐城古文得以扩展,此为地利;梅曾亮与京师士人的雅集,则是人和.  相似文献   

3.
在乾嘉早期,惠栋融个性、家学和时代思潮为一体开创了吴派汉学,成为乾嘉汉学的典范性人物,堪称一代师。他对于乾嘉学术乃至整个晚清学术的开创性贡献,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若经学则断推两汉"的经学立场;二是"识字审音乃知其义"的训诂学方法;三是认为唐宋《易》《书》皆不足传,别立清代经典注疏之新体例;最后一点则是至关重要的,提出了以"理欲相兼"之理欲观为核心的一套新义理学。惠栋上述治学理念及思想主张,皆可视为乾嘉学术集大成者——戴震治学及其反理学思想之嚆矢。  相似文献   

4.
陈才 《船山学刊》2012,(1):101-104
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精审,号称善本,是学界使用的通行本,但是其中也偶有误刻现象存在。本文就笔者所发现的六则误刻,多方参校稽考,为之辨明,并纠正北大整理标点本的误读以及校勘之缺陷,藉此以说明校勘古籍应在有所甄别的前提下广泛参校与之相关的各类书籍。  相似文献   

5.
阮元是清代乾嘉学派后期一位具有总结性的人物。他在从政期间,先后创办了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校刻了《十三经注疏》,汇刻了《皇清经解》,主编了《经籍馔诂》,并亲自摆写了一部总结我国天文学与数学成果的科学史专著《畴人传》。由于他一生大力提倡朴学,勤奋编辑与著述,不仅自己在经学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还培养了一批经学人才,所以钱穆称  相似文献   

6.
李金松 《学术研究》2003,(11):141-142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撰著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洋洋七大卷,近370万字,其篇幅之巨,材料之丰富,论析之精当,久为学界所称。但是,该书在评述阮元的骈文理论时云: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著有《揅经室集》。他曾师从孙梅。孙氏留意骈文,著有《四六丛话》,这对阮元爱好骈文,加深对骈文艺术的认识有一定的作用。《清代文学批评史》的著者之所以认为阮元曾师从过孙梅,其根据当是阮元的《(四六丛话)序》,因为序中阮元坦陈自己与孙梅有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业者,必备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基本条件,发展地方工业、振兴南京经济亦莫不如此.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现如今所谓的“天时”,当是指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变化所提供的契机;“地利”则是指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必要的物质条件.这两条南京无疑都是具备的,限于篇幅,不去展开叙述,本文仅就“人和”与振兴经济的关系及达致人和的方法、途径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21,(2)
正"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的合集,早期只是单一的经文。经文古奥,在传授的过程中,陆续产生汉晋经学家解说经文的"古注",南北朝时期解释经文、古注的"义疏",唐宋官方敕定的"正义",从而形成了"十三经注疏",总结前人经说,融经文、古注、音义、疏文于一体。随着诸经文本层次的增加,版本形态亦随之丰富,有白文本、经注本、经注音义本、单疏本、经注疏合刻本、经注疏音义合刻本等。宋代以后传世的主要版本是注疏本。鉴于诸经内容及版本之复杂,历代学者都希望通过校勘,确定不同版本之关系,判定版本异文之是非,  相似文献   

9.
《山左金石志》是毕沅与阮元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部分地金石目录著作,开山左一地金石著作之先。该书搜罗广泛,体例成熟,考证精详,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其质量之高,声誉之隆,皆是众多学人努力的结果。《山左金石志》的作者毕沅与最终勒定和刊印全书的阮元贡献相当,近人对毕沅著作权持误解否定态度是不应该的。《山左金石志》的编纂是毕沅与阮元两个幕府史学活动的承续,其编纂催化了阮元幕府的形成,并为乾嘉时期官私互动的修书事业提供又一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0.
王宇 《阴山学刊》2010,23(2):81-86
学界所谓三国能在群雄混战中割据一方,各有立国之本: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其实,得天下的战略表面看来有天地人各种因素,说穿了只有一条:人才,尤其是谋士。谋士集团在三国鼎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在隆中决策时对刘备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占人和”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诸葛亮把它放到“欲成霸业”的根本大计的高度,可见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极度重视。刘备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比较浓厚的。《三国演义》第四十...  相似文献   

12.
"迪"字是《尚书》(据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中的常用字,今本《尚书》中凡45见,其用法颇为复杂.由于字书对"迪"字释义比较含混(如《说文》"迪,道也"之训),故占人往往随文训释,如孔传释"迪",或释为天道的"道",或增字释为"蹈道",甚或释为言道的"道",因此疑义甚多.清王引之经梳理后提出新说,认为"迪"字有可释为语词之"用"、发语词及句中语助者.[1]王氏见解有其独到处,但亦有疏失,本文即针对部分尚存疑义的"迪"字,结合出土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成功的因素虽来自天时、地利、人和诸多方面。但选择开发一高科技产品,悉心培育成为名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两汉至隋唐,是巴蜀地区经济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巴蜀地区在长期的经济开发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开发特点。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经济开发具有内部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独特的“天时”与“地利”、与同一时期全国其他主要经济区域经济地位上的逆向发展性、较高水平的商业性农业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蒋宗福 《学术界》2004,(4):117-129
近年来 ,学术“造假”和“打假”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一状况现已蔓延到了古籍整理领域。北京大学出版社所出《十三经注疏》(整理本 )获“国家图书奖”第五届提名奖名不符实 ,其中由浦卫忠整理的《春秋公羊传注疏》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 ,我们认为古籍整理也应遵守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日知录》勾勒了《易》学发展简史,不但泛滥易学的"玄""理"二家,还清楚看到了"史事宗"这家存在的可能性,并深度揭示了史事"参证"方法在杨万里等《易传》中得到确立,认为"史事宗"《易》学以用《易》为学术趣旨,是方法论与目的论的高度统一。顾炎武作为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但以史证《易》,还由此在其《音论》等著作中推出"广证""博证"之法,终至形成乾嘉学派赖以存在的"疏""证"相结合的范式。乾嘉学派虽以"复古""回到汉学"为旗帜,但纯粹"注疏"的方法范式毕竟已成过时的笺注学。后继的乾嘉学者们分别以吴派、皖派大成之作《周易述》《孟子字义疏证》等为代表,蔚成了以考据、考证为特征的乾嘉学派,标示了中国哲学方法范式薪火相传的学术气派。  相似文献   

17.
康宇 《广东社会科学》2023,(3):45-54+290
面对汉学在乾嘉后期遭遇到的学术窘境,阮元提出“以新知为主,不惑于陈言”的口号,试图让乾嘉学术发生革新与易帜,以改变清代经典诠释的纯考据化面貌。他申明考据与义理并重的重要性,通过考证明义理以推动乾嘉新义理学的发展。在其带动下,社会中支持治经以客观化诠释义理者越来越多,知识与价值关系重新被定位,并最终使理学在义理学领域内的长期独尊地位发生松动。以阮元治经为中心管窥乾嘉汉学的变新运动,是明清早期启蒙思想的继续与深化的结果,是“汉宋之争”的产物,更是中国近代人文学科发展的先导。虽然该运动也存在局限性,但其在经学传统中开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人文知识发展新思路,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刘毅  郭小鹏 《理论界》2010,(11):130-131
诞生于明治维新之际的三菱公司,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就成长为大企业,执日本海运业之牛耳,成为名副其实的"海运之王"。通过SWTO分析法来研究其发展战略,会得到较为清晰的认识。三菱在抓住"天时"、"地利"的前提下,有效地做到了"人和",成为政商,不仅击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西周法律史的研究中,《吕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欲论一代之制,必先辨其史料的真伪.因此,对《吕刑》制定年代及内容真伪的考证,实为研究西周法制不可缺少的一环. 收于《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勘本)中的《尚书正义》源于《孔传古文尚书》,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尚书》最早版本,自宋人吴棫对其真伪提出质疑后,经几代学者考证,《孔传古文尚书》为伪书已成定论.然而,伪讬之中,却也有着真迹的存在,目前学界已断定《孔传古文尚书》中有三十三篇源于汉代伏生所传,《吕刑》即为其中之一.《今文尚书》中言尧、舜、禹、夏、商、之事的《虞书》、《夏书》、《商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且最庞大的海洋国家,其海权由产生、发展直至确立的过程实际上伴随着绝佳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要素禀赋。其中,天时禀赋为其海上力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情势和持续性的有利契机。地利禀赋为其塑造了"陆域岛国"的独一优势属性,并将世界上最大的海域太平洋和大西洋完整且可供选择的呈现在其面前。人和禀赋则为其带来了移民国家的勃勃生气和朝朝活力,而层出不穷的机智领导人和理论大家也无疑是其勾勒海洋宏图的宝贵财富。美国海权崛起道路的具体内情也深刻表明,一国海洋战略的推行是以良好的国际环境、适宜的地缘特性以及凝聚的民族意志为重要前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