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娲皇宫     
《社会科学论坛》2012,(6):257-F0003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正西一百一十公里处的涉县凤凰山上,创建于北齐时期(550-577),取材于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而建。娲皇宫建于山崖之上,四重楼阁的娲皇宫坐北朝南,背靠绝壁,飞檐天际,靠山一侧由八根铁索与山崖相连,游人多时铁索拉紧,形如吊楼,堪称中国一绝。宫外石窟和碑文为北齐时代原物。  相似文献   

2.
河南女娲神话的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娲神话主要产生在河南省的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西部一带,随后沿黄河向东传播,与自东向西的伏羲神话在河南的东部地区交汇、融合,从而丰富、发展、变异,并产生新的神话与传说.对女娲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神话演变的方式,区分神话与传说、原生神话与后起神话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游云麓宫     
形劳得静域。心迹两相忘。万壑吟风籁。羣峯护道场。火余丹灶煖。花放碧桃。香的是栖真地。红云近帝乡。万象露深秀。孤怀控杳冥。帆随九面转。山似六朝青。晓霁虹垂涧。高风鹤晒翎。吾心  相似文献   

5.
女娲和姜媛神话的文学书写以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宏大政治意识表达对圣王英雄的颂扬,保留着神话本有的神圣性特征;后期则流变为卑微文人意识中的消极退避与孤愤情怀,具有抒情性特征.女娲和姜媛神话后期的文学书写,代表了神话之抒情性意义建构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年游艺宫     
1.向读者拜年(打鲁迅小说名一) 2.祝读者、作者、编者牛年快乐、万事如意(打《红楼梦》人名一) 3.笑语声中喜相逢(打文艺名词一) 4.海外赤子思故乡(打电  相似文献   

7.
女娲和赫拉都是中西方神话中重要的上古女神,她们都作为女性神而存在,拥有着母性色彩和创世造物的神性能量,她们与人类的起源有着密切关系,但同时由于地域特征、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女娲和赫拉在性格秉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异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以他们为原型进行的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的刻画,解读这些艺术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文章即以此为研究背景,在阐述了中西文学中女娲和赫拉这两个神话原型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神话批评的视角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形象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中外反动势力大为惊惶。至南北议和,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复玩弄花招,妄图实现其独裁统治。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中国动荡局势,乘机扩大侵华利益,阴窥袁氏有称帝意,咸以争中国帝制权之纵横术为务。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袁氏刺宋教仁于上海,镇压“二次革命”于南方,设筹安会于北京,积极谋划复辟帝制活动了。袁世凯持有强援为后盾,冒天下之大不韪,放  相似文献   

9.
<正> 战国时期,七国虎争,出现了并称东帝、西帝的齐、秦两大帝国。齐国也曾雄于天下。《史记》载:“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在文化上,齐国也出现过一个鼎盛时期。郭沬若同志指出,齐国“曾成为一时学者荟萃的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十批判书》) 当时齐国在国都稷门之下设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任其讲学议论,史称“稷下之学”。《史记·田齐世家》介绍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这可能是稷下之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的盛况。纵观“稷下之学”由兴而衰凡五代,历时一百四、五十年,它对战国中、后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都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慈悲宫”牌坊在南海市九江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风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风、狮子等浮雕。  相似文献   

11.
汉甘泉宫遗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月初夏,我们去淳化县城以北铁王公社,对汉甘泉宫遗址进行了为时二十天的调查。 甘泉宫遗址,主要分布于铁王公社境内。宫殿主体建筑在凉武帝村东北,即汉时的甘泉山南麓。宫殿主体建筑台基犹存,形似复斗,望去如“之”字形大冢。其中一座东西长63米,南北宽45米,高约15米。台基用夯土筑成,略大于秦咸阳宫殿第一  相似文献   

12.
论唐代宫怨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苑繁荣.抒怀言志,山水田园,边塞讽谕之作自不必说,宫怨诗的创作也呈现出活跃发达的景象.就从《全唐诗》统计,标题为“长门怨”、“婕妤怨”、“雀台怨”、“昭君怨”、“旧宫人”、“宫人斜”等的宫怨诗,共有300余首.若加上宫词中属于宫怨性质的和以宫怨为内容而不标明宫怨的诗,唐代宫怨诗至少达到500首.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杜牧、刘禹锡、李商隐等,都写下了不少宫怨佳篇.“宫怨”这一题材,并非唐人的独创.早在齐梁以前,民间已出现官怨性质的乐府诗.但是象唐代这样有众多诗人参与制作,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却是任何朝代都没有的.鉴于此,笔者试图  相似文献   

13.
王娟 《江西社会科学》2007,(10):115-117
宫怨诗定义一直比较模糊,容易与宫体诗、闺怨诗、宫词混淆,本文拟通过对宫怨诗与宫体诗、宫怨诗与闺怨诗、宫怨诗与宫词的比较来明确宫怨诗的概念。通过比较,本文认为宫怨诗滥觞于《诗经·小雅·白华》,正式出现于西汉,兴盛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主要反映了古代宫女幽闭深宫的痛苦和衰怨,语言含蓄蕴藉,多具文采。  相似文献   

14.
<正>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也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中心。探讨这个学宫产生的历史条件,研究各学派在此荟萃论辩“百家争鸣”的盛况和相互驳难与吸取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所谓“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的稷门(城西南首门)附近地区。关于这一名称的来历,古籍中有着不同的记载,但皆大同小异。无非说“稷下”乃因稷门而得名,稷门则因临稷山或其侧有系水而得名。在稷下之地立有学堂,因此人们就称之为稷下学宫了。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新疆的农耕社会在西北边疆的天山以北草原地带大规模生成,蝗灾的爆发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的新兴绿洲农耕区域。象征蝗神信仰的八蜡庙、虫王庙、刘猛将军庙随之从中国农耕的核心地带进入新疆,内地农业文明特有的蝗神信仰成为新疆蝗灾治理的社会机制。蝗神庙在天山南北的证实可以弥补陈正祥统计中国"蝗神庙之分布"中新疆区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17.
质宫制度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个以法治军、整军经武的重要制度。当时的质官制度有明确的拘押对象;有严格的建造规定;有严密的防范措施;有专门的饮食制度和居住条件;有人质的行为规范及质宫中奖惩制度等。它的出现使列国军队的战斗力普遍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稷下学宫办学特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齐国创办的稷下学宫,办学很有特色,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既是战国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使然,也是齐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当时君主个人素质使然.  相似文献   

19.
稷下之宫与稷下学曲英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战国时期,齐都临淄建有稷下之宫,养土兴学,成为诸侯国的文化学术中心,为一时盛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实值得大书一笔。对于其兴衰及诸学派活动等已多见述论①,然似未充分注意到其前期养士与中后期兴学之别,且稷下之宫及...  相似文献   

20.
《中文信息》2007,(9):34-37
薄荷片推荐:5000年前人类始祖神农氏耳闻稻作文明从万年起源。不远千里前来寻根问祖.这才有了江西万年神农源风景区。这里有中国最美丽的地下河.色彩斑斓.神秘奇趣.这里是中国首家原生态的洞穴“探险之旅”.也是目前国内最为精彩的地下溶洞“探险基地”,在这里.可以带着探灯.跟着向导.穿行于800米的原始洞穴探险.感受溶洞未开发前的神秘与惊喜。[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