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模糊思维与语用推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勇 《学术论坛》2006,(1):194-197
模糊思维和语用推理都是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它们有着密切关系。思维的模糊本质决定了语用推理的模糊性,语用推理实质上是一种模糊推理。模糊思维始终贯穿于语用推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推理过程富有“活性”特征,并有效、快速处理交际中话语含义的理解。模糊思维决定了语用推理不同于纯粹的逻辑推理,同时,语用推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走形式化的道路。相比而言,关联理论比其他语用推理模式更强调模糊思维在语用推理中的决定作用,其推理模式可作为语用推理的模糊机制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语用推理是根据语用规则,结合一定的语境,从语句的字面意义推导出其话语意义的一种推理,它包括索引推理、预设推理、话涵推理、辞格推理等形式,语用推理有其特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语用模糊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传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在此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用模糊的产生和释义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参与,认知语境、认知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语用模糊。受话人在释义中,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进行信息加工来达到最佳释义,从而完成语用模糊的交际认知互动。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哲学、美学、翻译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中西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的哲学、本质与渊源,探索语用学翻译思维美学再现的认知推理过程、语篇美学、文化美学传真与灵感翻译的美学,提出语用学翻译的语用意义、语用价值的传递与思维美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在语用理论视域下,紧紧围绕“隐喻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理解隐喻’’这两个问题,认为隐喻是话语现象,又属于随意言谈和语用现象。这三个特质决定了隐喻的识解必然涉及一个推理过程,该过程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语用理论与隐喻的识解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推理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推理是处于法律思维核心的法律认识论范畴。它所反映和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其他推理更需要通过辩论、证明或论证,以达到弄清事实真相、做出公正判决的目的。法律推理具有思维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特点,它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从已知的前提材料合乎逻辑地推想和论证新法律结论的思维活动,其本质特征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所进行的具有实践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知识创新性是法律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信息过量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语用功能.信息过量,作为一种主动的语用策略,是话语人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在语言结构选择与语境之间相互协商、动态顺应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胡泽洪 《学术研究》2003,(12):69-71
语言逻辑,就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语形、语义与语用分析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科学;传统逻辑和经典逻辑研究的主要是语形推理或语义推理,语言逻辑研究的则主要是语用推理——所谓语用推理,就是指在推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补充或增加某些省略或缺失的前提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的推理。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预设看赵本山小品的幽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预设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推理原则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小品喜剧界具有代表性的赵本山小品系列为研究素材,以语用预设为理论框架,以定性研究为基础,来解读"赵氏小品"中的幽默性。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史交织着语用与认知的线索。古典哲学中的相论和四因说折射出先验的认知语用观。唯理论强调心智对语言的先验性,把生成语义学拓展到语用和隐喻的研究。经验论把常规推理,溯源推理归因于经验在大脑中的模式。先验论从先天综合判断演绎出适合语用推理的四范畴,而图式论架起了知性和经验的桥梁,是认知和语用的基础。从理想语言到自然语言的回归,更使哲学转向语用和认知,出现了体验哲学、阐释学和认知语用学。  相似文献   

11.
语用照应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的认知能力对理解语用照应则有很大影响。有声思维作为分析人类认知过程的一种方法,被运用于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中。以此将有声思维这一研究方法应用于语用照应研究,实验结果将作为实证研究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以创新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溯因推理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联问题成为讨论热点。在详尽分析了将溯因推理与创造性思维建立关联的根本原因之后,我们明确提出溯因推理不是创造性思维。具体澄清如下:第一,溯因结论中的信息在推理之前就已经隐藏于前提中,所以,溯因无法产生新观念,因而不是创造性思维。第二,惊异事实不是溯因推理或创造性思维的充分或必要条件,溯因推理旨在寻求解释,而创造性思维取决于产品是否新颖,故二者并无必然联系。第三,创造性思维是形成创造性假说的一种手段,溯因推理则为判断假说的合理性提供了逻辑标准。  相似文献   

13.
法律推理既是法官的一种法律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司法行为,因此,法律推理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必然能反映司法是否公正.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法律推理,提高法官的法律推理水平,是充分发挥法律推理对实现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用预设也叫语用前提,是指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经知道的常识,或者听到话语之后根据语境可以推理出来的信息;它并不在话语的表面显示出来,而仅仅包含在话语之中。语用预设具有情景性、共知性、隐蔽性、动态性等特点。预设作为一种潜在的话语信息,在话语理解和会话交流中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尽管人们有时对它并没有明显的意识。了解语用预设的特征,掌握语用预设策略,对提高教师言语行为质量,增强话语表达效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回溯推理是一种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的或然性推理,其有特定内涵,应予正确界定。为使之在实践中能被正确运用,应为其建立合理的逻辑模式,并按强度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
法律推理是法学家和法律工作者在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实施法律,特别是司法机关正确适用法律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公诉实践对公诉程序中法律推理加以阐述。其内容包括公诉程序中法律推理的特征、公诉程序中法律推理与公诉的内在关系、公诉程序中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公诉程序中法律推理的思考等四部分。  相似文献   

17.
形象思维中有推理,其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是合情推理。本文试通过对几种简单的合情推理模式,对形象思维功能进入计算机作些探索。一、形象思维中有推理谈到推理,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形式逻辑,想到抽象思维,似乎人的推理活动仅存于人的抽象思维之中。其实,在形象思维中也有推理。  相似文献   

18.
交际的过程是假设与推理的过程,而语用学的意义研究在于如何理解发话人的话语的含意。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这两种当今语用学的主要推理模式都是受话人利用语用预设的共知性特征来推导出话语的真实含意。  相似文献   

19.
持人人创造历史观点的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是这样进行推理的,即:人们创造历史必然先具备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这些物质条件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把物质条件创造者和历史创造者完全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因而,由此推导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汉语歧义语用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指一种语言形式的语义模棱两可,有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它虽有阻碍信息交流、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不利一面,但歧义并非总是消极的。在许多特定的语言场合中,人们有意地利用歧义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目的,显示出歧义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