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政府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向,引起了“三农”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三农”问题本身的改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当然必须有不同的方案与之相适应,分析国家政策转向,弄清“三农”问题的变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带动农民”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这一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杨喜延 《决策探索》2009,(12):13-14
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基本帝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村长期落后。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科学发展中着力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魏荣君 《领导科学》2006,(16):34-35
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为此,我镇紧紧抓住“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工业反哺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三项内容,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除对农村继续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外,还拓宽渠道,通过做活三篇文章,调整农村生产和发展方式,全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建设民富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调整生产方式,做活农业文章对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镇来说,农业的增产、增效仍是农民增收的根本。我镇从调整农业的生产方式着手,注重提高地力,进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做活农业文章,帮助农民增…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包涵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三农”问题的形成,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长期城乡分割和过度城市偏向型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结果。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其形成的历史性,寄希望于短期内通过单项的农村改革来解决是不现实的。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长期而不是短期地关注“三农”问题,从社会历史和国  相似文献   

7.
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基本市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村长期落后。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科学发展中着力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今年,中央连续第五年发出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下发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遵化市是一个70.9万人口的县级市,其中农业人口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4.9%。遵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他们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些年来,我们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万州区“三化”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怎样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之间的关系,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走出一条“三化”良性互动,从而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工业反哺农业已成大众思维,而第三产业如何发挥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值得深思。第三产业反哺农业是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需要,从美国第三产业反哺农业获得启示,我国可从改变政府职能、加大科教培训力度、建立金融服务体系、转移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实施第三产业反哺农业战略。  相似文献   

15.
郭建军 《决策探索》2009,(14):16-18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渐进过程,需要大量的要素投入,从而需要调动农民以及社会投资者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过低的农业比较效益状况严重制约着黄淮平原等主要农产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指引下,这种局面开始得到改变。但总体来讲,对此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需要深化和提高。例如,都说农业比较效益低,到底低到什么程度?都说“反哺”好,但还不够“解渴”,到底“哺”到什么程度才合适?什么“哺”法最科学?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坚持反哺方针,努力构建科学的农业比较效益形成机制,奠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总体把握当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与时俱进地解决“三农”问题,造福亿万农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十一五”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的资源禀赋不一,基础条件不同,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治,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重要原则。邢台基础差、底子薄,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结合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探索和体会,我们认为,把握好“四个关键”不放松,扎实稳健地开展工作、提高水平、服务群众,是邢台新…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咨询》2004,(23):17-20
“十一五”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来解决,这是“十五”以来不断深入的农村农业改革实践得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从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5年下发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真实地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成为我国农村改革迅速推进的强大动力。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3年12月30日签署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鉴于“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作用,我们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供大家回顾和参考,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化是在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起步和进行的,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是第一位的,是重中之重;在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是破解"三农"难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的正确选择和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