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淖记事>是汪曾祺新时期小说中的名篇.作者在思想与艺术上对自由的追求与曾受捆绑的痕迹在小说中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张力.小说的价值正在于这种张力,它凸现了作者当时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如其中长篇小说一样体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本文以文本为基础分析认为,短篇小说《菊》通过反复出现的象征主义、过度词化、重复、陌生化等表现手法,展示了女主人公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和作者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看过《列宁在一九一八年》这部电影的人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动人的镜头;列宁的警卫战士瓦西里胜利地完成任务后来向列宁汇报。突然,他的头垂在胸前,瘫坐在沙发上。他昏过去了。在苏维埃粮食危急达到顶点的时刻,瓦西里为饥饿的彼得堡,押送来九十辆列车的小麦,而他自己却饿昏了。瓦西里是列宁所哺育的布尔什维克的坚强战士。  相似文献   

4.
就美国南方女作家波特的短篇名作《偷窃》从主题意蕴和艺术方法两方面作文本分析,然后再就南方文学传统与波特的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阿维斯汗·努尔霍加是从事小说创作的哈萨克族女作家之一,以写生活、反映人生见长。其短篇小说集《遥远的地平线》中的作品多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入手,通过一个个纯朴善良的普通人形象的塑造,发掘了生活中的美,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优秀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取材于当前农村斗争生活的《杨柳风》是浩然同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翻开这个集子,一股强烈的迎着阶级斗争风浪前进的战斗气息,如杨柳春风,扑面而来,使人感奋。浩然同志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洞察社会生活的本质,热情地描绘了经过无产阶级文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造诣很深的学者。他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不同时期的心态变迁了如指掌,所以,写出了虽数量不多却颇有影响的小说。一部《围城》震动了整个文坛,李健吾称它为“新《儒林外史》”,并以能在他和郑振铎主编的进步刊物《文艺复兴》上发表这部杰作“为荣”。①它先后被译成俄、日、英、法、德等国文字出版,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如果说,《围城》是钱先生的长篇代表作,那么,《猫》便是他的短篇代表作了。它们都发表在四十年代中期,又都是反映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佳品。所以,也可以把《猫》看成是《围城》的姊妹篇。本来《围城》和《猫》作为钱钟书的名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但是,  相似文献   

8.
在活跃于当今文坛上的中青年作家中,李国文可谓是善于深入思考,勇于探索和发现,有才华,有个性,成绩斐然的一个.他以处女作《改选》步入文坛,同时也因此致祸——作品成了“毒草”,作者成了“右派”——不得不告别文坛.此后二十多年,李国文再没能唱出自己的心声.一九七六年,金风吹散了笼罩在中国上空的乌云,遭遇坎坷、备尝酸辛的文艺战士李国文,经历了创作生涯的长期沉默之后,勃然奋起,带着二十多年来丰富的生活积累,怀着一颗崇高、热诚、敏锐的心,重返文坛,写出了短篇小说《月食》、《车到分水岭》、《波折》、《空谷幽兰》、《雪,默默地落》、《缝隙》、《妹妹的生日》、《秋后热》和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等一批新作,为新时期的文苑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其中《月食》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实验性小说极大影响了现代小说的发展。伍尔夫为了追求小说的"真实",调用自己丰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小说文体进行了大胆实验。《墙上的斑点》表现出了日后为人津津乐道的"意识流"技巧,而同时期的《邱园记事》的实验性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注意和讨论。本文试从色彩和光线、叙述视角变化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讨论伍尔夫在这篇小说里对绘画技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这个时代存在“普世价值”的话,那么当选的必然是“民主”和“自由”.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大部分国家都已接受了“民主”思想,然而“自由”却不似前者那般实在,它似乎有些抽象,仿佛总与个人的思想和精神有关.柯林伍德在《历史和自由》里展现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和自由,通过他精致的分析,竞融汇在了一起.而且,通过这一联系,现代历史的观念与近代个人的观念回溯到了相同的源头,即它们都是启蒙思想下的同胞兄弟.  相似文献   

11.
读了转载在一九八○年第四期《小说月报》上的《蛇仙》这篇小说以后,觉得主人公是一个启人深思的艺术形象。人是社会的中心,是生活的主宰,在文学作品中只有认真地写好人,写出人的鲜明艺术个性,才能真实、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生活的本质特征。《蛇仙》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韩宝全“这一个”鲜明的艺术个性,通过他真实地反映了“史无前例”这一历史时代的某些特征,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韩宝全是一个既受人爱戴,又令人可怜,可敬又可悲的阿Q式的人物。正如作品中所描写的:“韩宝全十一、二岁上就跟着爸爸同带有化学武器的毒蛇争高低了”。“他有一手捕蛇、医蛇伤的高超绝招;有“慷慨助人的善良心地”;有“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忘我精  相似文献   

12.
以后经典叙事学重新观照张悦然短篇小说《家》,发现其向"青春写作"作了短暂的告别,不再过分关注"自我",而是将视域扩展至当下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女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解放,而且还涉及了"进城"主题,这显然是作家文学征途中的一朵"昙花"。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作家中,焦祖尧同志以写煤矿题材而见长,他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引人注目。 焦祖尧同志于一九五七年开始写作,先后出版了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坚持深入煤矿,和工人们一起生活的丰硕成果。这一篇篇洋溢着对矿工的深情厚意的作品,就象从矿井下奔驰而出的“一车车的乌金墨玉”,“发出闪亮的、金属般的光泽”,显示了煤矿工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他的长篇新作《跋涉者》(载《当代》1983年第2期),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作品的生动性、丰富性同思想深度交融在一起,从一定的历史高度来探索现实生活的底蕴,提出了一个较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使人们从矿山的改革和反改革的斗争中,意识到前进步履的艰难,看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发展的深情关注和责任感。因此,这部作品的问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绝对自由”的说法颇为盛行,对人们的思想起着严重的盅惑和误导作用。因此有必要从人的最基本问题入手,来对“绝对自由”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5.
李惠文同志是我省一位有影响的写农村题材的作家。六十年代初,他的短篇小说就异军突起,犹如一朵鲜艳的红花,出现在小说园地中。当时,受到了老一辈作家的重视和读者的欢迎。多年来,这朵红花经受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风雨摧残,依然弥散着浓郁的芳香,“开放”在人们心中。今天,驱散了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妖风毒雾,这朵红花显得更加俏丽。今年,应读者要求,春风文艺出版社将李惠文同志的短篇集《三人下棋》增订再版,已和广大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6.
《邱园记事》中开创的是多组人物形象的意识流文本创作方式。小说借助"邱园花坛"来组合、叠合多个人物组合的意识流,在这里,"邱园花坛"就是伍尔夫用来组织意识流的"主题道具",她依靠这一道具,向读者展示了邱园里男男女女的内心意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主题逻辑。本文通过对《邱园记事》中"主题道具"现象剖析,对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做了一个文学性反思,以反拨当前伍尔夫研究、现代派文学研究中一味重视文化意味而非文学意味的探寻现象。  相似文献   

17.
《跋涉》里的六篇作品,写于一九三二年五月至一九三三年八月。这一年多的时间,正是萧军生活道路上最艰难的时期,也是他思想开始闪光的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沈阳。具有强烈的反抗和爱国精神的萧军挺身而出,在吉林省舒兰县秘密组织抗日义勇  相似文献   

18.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新中国文学的首要任务,为此,我国当代许多优秀作家都曾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马烽同志则是这些作家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一位。解放三十多年来,他总是在“大力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群众,积极反映生活中新的、革命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事物。”从而反映了我们色彩斑斓的生活,表现了我们起伏不平的时代大波。那么,马烽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如何塑造新的人物,在不同的创作阶段,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又具有什么特色?追本溯源,不但可以看出马烽创作前进的足迹,而且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作家如何真实地反映生活,怎样传达时代音响,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马斯洛是 2 0世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大师 ,他的著作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学体系 ,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的“第三思潮” ,不仅在 2 0世纪的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也将成为 2 1世纪心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之 ,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研究一直成为全世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研究马斯洛的著述也颇丰。在2 0世纪末期 ,我们有幸又读到了一本对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进行全面评述的新作 :湖北教育出版社 1 999年出版的《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作者彭运石为湖南师范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霍金斯与贝尔切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的"敌人"。令人讶异的是,通过作者苦心安排的近距离接触,"我们"却发现他们同"我们"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并无二致。正是由于这份历经岁月沉积残留下来的相似性,唤醒了我们潜意识中对同类的认同和亲切感,使我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和"兄弟"。不幸的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民族的利益,将人类硬生生地划分为"敌人"和"朋友"。本文拟对《异乡客》中的"敌人"形象进行系统的剖析与归纳,展现战争与人性的冲突,将作者关于人性、战争的思考作一系统的铺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