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传播。温家宝总理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就是成功的外宣典型,其中,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古典诗词更是历年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大亮点。本文以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引用古诗词的翻译为例,探讨外宣口译的传播模式、外宣翻译中古诗词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Hans 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创始以来,逐渐被应用到字幕翻译、广告等具有“商业性”的文本翻译中,鲜有应用到中外记者招待会的翻译之中。由于中外记者招待会是“两会”的“重头戏”,是向全世界媒体展示中国政策和主张的窗口,因此翻译必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记者招待会是一种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高级口译员在会议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高级译员的口译实践语料既是口译教学的宝贵资源,又是口译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基于自建的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语料库对高级译员口译失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高级译员的口译失误可以归纳为十种类型,其中用词不当和长句的使用失误最为常见。高级译员、口译教师和口译学习者都应对这些失误给以足够重视,从而提高我国口译工作者的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新闻发言人制度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成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政治文明的一项有力举措。而新闻发言人制度必须借助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这一方式和平台才能有效实施。广西大学新闻系的靖鸣同志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本校新闻系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记者及时推出了《记者招待会的组织与传播》一书 ,他请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想借此机会谈谈有关问题 ,作为代序。首先谈谈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新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沟通日益密切,“两会”记者招待会是各国相互交流的有效途径,口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以释意理论为基础,以2014年两会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稿为研究目标,探讨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传播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大众传播史的梳理和研究,认为"传播即政治"的命题在中国大众传播史的视阈下显著呈现。中国大众传播媒介的生态始终融合在政治生态中,各个时期的政治结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底层结构,其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是当时政治活动的一种反映。中国大众传播史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诠释着"民主""专制""新知""启蒙""解放""革命"等政治核心话语。具体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和演进是在"民主"和"专制"两种框架的碰撞下演绎叠进的;在社会制度交割的关键时期大众传播媒介总是扮演着"新知""启蒙"与"解放"的工具之角色;其在历史发展的多数时期作为"阶级斗争"工具而存在;目前正在经历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媒介革命"。  相似文献   

7.
公众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理性批判意识。大众媒介不仅能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这方面,报刊的读者信箱栏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报刊界首次掀起了设立读者来信栏目的高潮,而读者信箱栏目扮演着引导民众参与政治的全新角色。信箱栏目的政治传播功能有三点:其一是为编者读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报刊与民众的真正结合;其二是培养民众辩论的理性与洞察力;其三是鼓励和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社会、参与政治讨论。  相似文献   

8.
公众舆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和理性批判意识。大众媒介不仅能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重要渠道和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民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这方面,报刊的读者信箱栏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民政府时期,我国报刊界首次掀起了设立读者来信栏目的高潮,而读者信箱栏目扮演着引导民众参与政治的全新角色。信箱栏目的政治传播功能有三点:其一是为编者读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实现报刊与民众的真正结合;其二是培养民众辩论的理性与洞察力;其三是鼓励和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社会、参与政治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表演艺术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其传播主体、传播目的和传播路径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政治传统。这一政治传统既有古代的历史表征,也有重要的思想渊源。从古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传播经验,再到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实践,表演艺术的对外传播面临着从政治目的到多元目的、从官方主体到民间主体、从单一路径到多元路径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交往总是离不开话语。通过话语分析,解读国际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已逐渐成为一种被广大学者了解、接受并采用的研究方法,而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有关话语的论述,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文章以福柯有关话语的若干论述为理论分析框架,以美方召开的三次记者招待会为研究语料,用话语分析的方法,解读布什北京之行。  相似文献   

11.
政治传播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因而政治传播的“主体”说到底是人而不是其他.“主体”以种种“形态”存在,有个体、集体、社会总体和人类总体几种形态.“主体”的个人形态对应的是政治传播的“个人主体”;“主体”的集团形态对应的是政治传播的“社会组织”、“各种共同体”;“主体”的“社会总体形态”对应的是“国家、政党、政府”.目前的中国,国家(政党、政府)仍然是政治传播的主体,主导着政治传播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认识上,仍然要坚持这种主体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的理念.政治传播的“多元主体”在中国还不现实,各种“社会组织”的政治传播功能还有待于挖掘和培育.当我们强调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中国家(政党、政府)作为“主体”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时,并不排斥社会(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作用.相反,努力培育和积极发挥“社会”的政治传播功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重要战略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两会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研究的热点,高校青年学生对于两会信息的关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政治敏锐性。2016年两会信息在驻青高校的传播表明,政治信息的校园传播效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多元化的政治信息传播渠道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政府记者招待会平行语料库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和归类。同时,基于认知翻译学,对语料中的隐喻口译策略进行归纳,并统计每一种口译策略的使用频率,揭示隐喻口译的特点以及译者口译策略选择的原因。研究发现语料中概念隐喻使用丰富,直译隐喻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译者通常根据隐喻的语篇功能、中英文政治文本隐喻类别的相似程度、隐喻的语境和搭配原则等进行隐喻口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和全球认同问题,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话语的国际传播和全球认同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与实践,这既是党的百年奋斗史中重要的历史经验,也是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和政党话语对外传播与全球认同的理想叙事抓手。政党政治营销的理念和原则为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价值交换与文明对话、精准传播、战略传播和政治品牌创建四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体系亦为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与实践的故事,为做好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记者博客的传播模式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两会”催生了崭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即记者博客。记者博客的传播模式是大众传播(记者与网民)+人际传播(网民之间的讨论)。这种模式对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两会”报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关于“两会”报道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城市,“两会”信息在乡村社会传播的研究成为盲点。本文以2009年“两会”信息在淮安市H村的传播为例,通过实证调查,了解村民们究竟是如何接触和关注一年一度的“两会”的,着重研究政治信息的乡村传播效果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寻目前的乡村政治文化格局如何受到由多元传播渠道所构成的政治信息传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四大传播媒介 ,互联网以其交互性、信息量大、传播权利平等 ,将传统媒体整合为一等巨大优势 ,对传统媒体 (广播、电视、报纸等 )构成威胁。但网络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记者“下岗时代的来临”,只要记者面对新兴媒体作传播方式的调适 ,即转换传播观念、重新认识受众、提高质量意识、学会数字化生存和“超链接”文本写作等 ,记者仍然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8.
官方场域与公众场域的分化是中国网络政治传播生态显著的特点。通过选取4个时政型网络事件,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并结合框架理论,对官方场域与公众场域在议题建构中所使用的6项通用框架(事实认定、冲突、责任归因、对策建议、道德判断与人情味)与3项主题框架(政治行为、政治评价、政治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结论显示,官方场域与公众场域在框架使用中存在多层次的差异性,公众场域往往能够在事实层面影响官方场域,具有向官方场域输入议程的能力,而在行动层面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9.
满清政府在征服外族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剃发易服政策,通过强迫汉人改变发式和衣着,顺遂满人的风习,确立满族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其中,作为官方政策与意志的主要载体,剃发令的颁行状况是体察清初政治传播机理与特质的关键。通过梳理剃发令之颁行轨迹,辨析剃发易服所具有的政治文化意向,对清初政治传播的媒介形式、受众与效果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观察和反思既有的政治传播实践,探讨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方法和传播结果,形成了意涵丰富的政治传播思想。基于政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逻辑自洽,政治传播思想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仍具深刻借鉴价值。在信息时代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能够从宏观层面提供价值指引和理论指导,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生成多维驱动,从而不断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