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品牌研究较多地集中在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中,而经济学却可以对品牌的性质给出一个更为本质的解释。品牌的经济学本质是一种契约。从经济学、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在对品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品牌是品牌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建立在对品牌信任基础上的一个复杂的关系性契约,同时在分析品牌的契约性质的基础上分别对品牌忠诚、品牌延伸与品牌危机等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基本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这一理论对我国自主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和他控问题,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自主学习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情感表达型交际”的研究多是描述性的,目的在于分析交际过程中表达情感的语言,但是语用和功能方面的分析还比较少见。文章首先对目前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接着指出人际语用学和评价理论在分析人际关系和情感意义方面具有理论优势,能够为情感表达型交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最后指出从人际语用学和评价理论相结合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情感表达型交际的研究要通过建立交际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和情感表达型交际的概念模型,最终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以揭示交际者如何在情感表达型交际过程中建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理论和构建主义教育理论角度分析了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大学语言教学应该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分析研究了创建自主学习模式主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为建立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西方品牌活化理论的两个角度,“品牌活化矩阵”(BRM)在此基础上提出。认知心理视角以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为核心,认为品牌活化应该从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两个方面进行;社会心理视角则以消费者-品牌关系为核心,提出品牌活化在品牌故事、理想化的品牌社群、品牌精髓和品牌悖论等四个方面的考虑。同时,归纳总结了品牌活化的一般决策方法,讨论如何把“品牌活化矩阵”用于中国老字号和老品牌的复苏和振兴。  相似文献   

6.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品牌竞争力评价和自有品牌竞争要素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品牌竞争力的企业能力视角和外部表征视角构建了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自有品牌支撑能力、自有品牌管理能力、自有品牌市场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分配。应用模糊综合测度模型,以两家在中国的跨国零售企业为例,对其自有品牌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主品牌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无形资产。我们认为在自主品牌建设中技术创新是建设企业自主品牌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了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模型,从技术创新的四个维度,包括规制维度、技术维度、市场维度和资金维度等方面分析技术创新对自主品牌建设的影响,运用微笑曲线等理论,提出了如何加强技术创新水平,建立和维护企业自主品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品牌的定位,就是对城市现有形象及未来发展远景的描绘,是经营城市、建立城市品牌的核心问题。实施品牌化战略需要厘清城市品牌定位视角的若干原则。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可从区位特征、特色资源、竞争优势、支柱产业、历史文脉、政策引导等几个视角进行城市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9.
提升自主品牌形象是当前改善自主品牌消费环境、扩大自主品牌消费市场的重要现实命题,而厘清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的根源及影响因素是探讨自主品牌形象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与战略对策的理论基础。首先以8个论坛的受众跟帖为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负面企业形象、负面国货形象、负面政府形象、媒体渲染、国货意识淡漠和社会规范压力等6个主范畴是导致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范畴作为测量问项,将主范畴作为潜变量,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范畴均对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的影响因素,提炼出自主品牌形象提升的5大关键驱动因素,即企业形象驱动因素、政府形象驱动因素、媒介框架驱动因素、消费者情感驱动因素和社会规范驱动因素,并对其影响效应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建构了自主品牌形象提升的关键驱动因素影响效应模型。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化具有身份建构的功能。文章对近二十年来西方语言、文化、身份三者关系的研究阶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语言、文化的视角介绍了身份概念、身份建构理论,并探讨了西方身份问题研究对国内身份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在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能够对翻译本体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文章在该理论视角下来研究广告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广告翻译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广告翻译新视角,从而为其他广告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学界缺乏对动漫品牌内涵进行详细界定的研究。文章在梳理了各类品牌定义和分析动漫产业特性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视角探讨了动漫品牌的内涵及动漫品牌系统的内部联系。动漫品牌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是识别动漫产品以及提供这些产品的动漫企业及内部个人的符号系统。动漫角色品牌、动漫作品品牌、动漫个人品牌、动漫企业品牌是动漫品牌系统的核心。动漫品牌系统的内部结构是逐层包含关系,内层品牌对外层品牌起到支持作用,外层品牌对内层品牌起到担保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非正规经济和非正式就业的理论以及西方关于移民与"族裔聚集区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理论视角和解释工具提出了展望;最后从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不平等的视角提出了考察中国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市场供求、就业进入与效果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的初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形成模式与培育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软肋日益暴露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培育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和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自主品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需要给予正确的解释.而培育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更需要抓住关键的抓手和切入点.基于此,论文以自主品牌的基本内涵为分析起点.综合剖析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形成模式和衍生层次,在对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发展特征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指出了培育自主品牌汽车的三类元素,并对它们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山东省会展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同一线会展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会展合作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山东省会展业合作机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会展整合的新路径,要对相关会展项目进行整合,逐渐培育品牌展会;加强区域内的深度沟通,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制止展览会雷同和撞车,完善会展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态学理论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论。文章从分析当前高校外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入手,提出自主学习生态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在摆脱"限制因子"和"花盆效应"的基础上,遵循"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进行非完全的自主学习,并通过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保证各个生态位的多元交替发展,从而建立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对皖江城市带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带内的奇瑞和江淮两大汽车自主知识品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产业集群理论替代产业升级理论的看法。同时指出皖江城市带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的五种途径: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配套网络升级。围绕这五种升级途径,引进先进生产工艺,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发展自主品牌,以推动皖江城市带汽车产业的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18.
以沈阳建筑大学研究生的学术文化活动为典型案例,对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视角,探索解决高校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所有权集中的治理结构和控制权私有收益使得大、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成为现代公司治理和财务领域关注的焦点,而从控制权私有收益视角探寻大股东和所有权集中的经济动因、大股东收益的独占性以及其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等问题,更是成为近期企业投资行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按照公司财务及投资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脉络,以企业投资问题为主线,结合近期的研究热点,以控制权私有收益为视角,从控制权私有收益相关研究以及基于控制权私有收益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两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以分析目前研究成果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品牌自主创新机制是对品牌自主创新现象的本质说明,其运行常态是整合。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整合理论的研究文献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品牌自主创新机制整合的基础、内容和原则,这将突破了以往单从分解的视角对创新机制进行理论探索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