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进行客观评价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口环境和经济环境四个方面的17个具体指标构成,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对中国各地区1998年和2008年两个年度的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实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具有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2.
长江经济带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区域 ,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追求发展速度,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新时代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环境承载力、环境管理力、环境友好性、环境抗压力、环境稳定性5个维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基于 2007—2017年的时空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向好,但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依然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时空差异形成的原因,提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建议。   相似文献   

3.
从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11—2018年中国分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结构固化,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可以使能源强度降低0.26%,作用强度具有边际递减特征;技术进步和制造业升级是发挥数字经济“抑制”作用的主要渠道。上述“抑制”作用在能源分类、数字经济分维度、能源强度分解和分区域检验中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刻画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建立了反映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PESR—C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宁波数据进行实证。实证研究表明:1997——2007年,宁波市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波拉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体系,据此,采用1998-2008年有关信息化的指标数据对我国1989—2008年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近几年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双对数模型检验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准确测度经济发展现状,需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根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为例运用2005-2016年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各维度发展并不均衡,经济活力和生态友好两个维度指标持续向好,而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这三个维度指标都出现了下滑和较大波动的情况,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生态效率是测度工业环境绩效的较好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涉及经济发展、工业结构、对外开放、环境规制、科技进步和能源投入等多个方面。中国省份工业的跨期DEA-Tobit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环境绩效普遍较差且省际差异较大,其地区分布格局没有显著变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企业规模结构、对外开放度和环境规制水平与工业环境绩效正相关,而行业结构和能源投入强度与之负相关,但是科技投入水平的影响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经济在我国各地区的蓬勃发展,对其发展水平进行合理评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旅游投入、活动、产出三个方面的12个基础指标,并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在时间和截面维度的权重,共同构建旅游经济活动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用该模型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1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各省市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空间上呈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次降低的梯度特征;相对而言约1/3的省份发展水平持续上升,1/3省份螺旋式上升,其余省份发展水平降低;且各省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多重挑战,亟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围绕安全可靠、绿色清洁、高效节能、能源共享、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六个维度构建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特征变化,并利用基于产品空间的复杂网络量化了不同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之间的协同关系,为推动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确定能源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优先事项和政策一致性提供了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12—2022年全国整体及各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中南、西南地区各省份能源发展较为迅速,华东、中南地区整体能源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整体能源发展水平较低。(2)相比2012年,全国整体能源安全稳定性有所下降,技术创新性提升明显,省间能源共享水平差异大幅度缩小,广东、湖北、安徽等东中部省份技术创新水平明显增强,山东、四川等东部沿海及西南省份的能源结构“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贵州、青海、河南、湖北减污降碳成效显著,但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宁夏与山西等煤炭大省“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问题依然凸显。...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专业学位管理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和社会需求变化等方面的特征,我国专业学位设置与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探阶段(1989—1998年,专业学位设置数量较少,是典型的以市场发展为基础的国家主导;二是发展阶段(1999—2008年,社会需求在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得到凸显,是以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国家主导;三是完善阶段(2009年至今,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同时也满足社会需求,共同推动和完善专业学位设置的制度设计。专业学位设置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设置主体多元化、设置类别多样化、设置目标战略化以及设置动因社会化等重要制度特征。通过分析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类别演进、制度特征及现实问题,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制度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与优化思路为:基于国家战略,完善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标准;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增设文科领域博士专业学位;明晰类别界限,增强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的合理性;落实各方权力,增强专业学位设置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质量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末被欧洲学者提出后,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积极响应。近年来,国内学者也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当前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主要需求也从传统的物质需要逐渐转变为对高质量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要满足这种新的社会需求,就需要加强对当前我国社会质量的研究,通过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促进社会质量的提升。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社会底层的需求及其对社会整体发展评价的标准与社会中上层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凝聚和社会赋权对中上层群体的社会整体评价有着显著影响,而社会经济保障和社会包容则对社会底层群体的社会整体评价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信用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用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对天津市企业和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运用加权评价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虽然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还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从失信惩戒机制、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教育体系和信用法律体系几方面来建立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优化社会生态位——适应时代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牵动复杂的社会生态结构的重构 ,社会中各层级生态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立足规划的职能 ,探寻以本领域特有表现方式为基础的理论与方法 ,改善社会生态位质量 ,拓展生态位互动环境 ,发掘新型经济增长点中的有效生态位 ,以期规划工作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交通运输的阶段性迈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回答在新时代怎样建设交通强国这一关键问题,为交通体制规划与创新提供理论的引领与支持,解决政府、企业在交通决策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基于文献研究法和FSO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回顾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发展,总结了1949年以来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改革历程,提出了综合交通体系的阶段论,构建了生态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认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是综合交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理论内涵是从功能、结构和运作3个维度符合社会经济协调和友好发展要求的交通体系;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需要贯彻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管理创新,掌握好交通产品创新、交通工艺创新、交通市场创新、交通资源配置创新和交通组织创新,注重交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性,为交通强国提供绿色驱动力;只有构建生态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国际、城际、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促进交通企业组织、硬资源、软资源的绿色发展,推进规划、映射、弹性机制的绿色发展,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绿色发展的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从多个维度而不是单一的收入维度来测量贫困和缓解贫困是学术界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少从制度构建上来关注除了收入贫困之外的其他贫困群体,这显然忽视了不同贫困类型群体间的差异性,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在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构中引入多维贫困视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及其衡量维度和指标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构建我国农村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理论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综合性理论,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尽管如此,发展理论的发展并不能解释不同国家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人的关注应该成为发展理论的重心.美国马里兰大学霍伯特·沃林教授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政治弹性理论,通过政治和行政的视角来分析社会发展,其基本结构是有弹性的政体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而非弹性政体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章在介绍政治弹性理论的同时,围绕发展理论这个主线对其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首都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可持续性;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方面相协调,在时问和空间上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动态适应;从行业结构、行业资源、行业抉择三个维度上构建首都现代零售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其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略,依赖统计数据和问卷调研的营商环境评价能够反映某一时间截面区域营商环境的宏观状态,但缺乏动态性。而政府信息平台所积累的社情民意信息能够反映区域营商环境的微观变化。根据区域营商环境的内涵可从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4个维度构建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将该指标体系细分为15个二级指标与40个三级指标,根据文本分词和统计分析测算相关指标的权重,发现权重较高的三级指标包括市政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物业管理、社会保险和违章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