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朋友听说我从未去过"宜家",惊讶得张口结舌。那表情仿佛我刚从月球上回来。她不知道我这只想家的候鸟在偏爱浪漫情怀的表象背后,隐藏了一颗怎样的写满理性文本的心。 一般来说,幸福是生命的稻草,我们常常想抓住它。而房子在某种意义上却是培育幸福的温床。对"宜家家居"的抗拒应该缘于它离幸福很近,对一个身处异乡的人来说,钟情宜家是一种大话文本。十年前我尚在如火如荼地恋爱,死党已嫁作他人妇,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比较分析成长小说的欧洲传统为美国成长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的文学背景,透视了特定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心理下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精神环境对人生成长过程的影响.着重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成长经历,透过青少年的复杂心理,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3.
散文热是九十年代出版界引人注目的现象。读者对散文的需求不断增加,出版者也不断将各种各样的散文推向市场。散文热正呈现出向全方位发展的态势。 散文热同时也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件。自古以来,散文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未成为文学的正宗。如今,散文大有取代曾为文学正宗的诗歌小说而独占市场的派头。  相似文献   

4.
对个体精神家园的结构要素进行学理性研究,这既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极为欠缺但对于大学生、国家和民族发展又至关重要。从主体角度看,个体精神家园是人的主体精神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认知状态、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所构成的心理世界,从中抽象出个体精神家园的三个主体性要素:认知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从客体角度看,个体精神家园的实质内容又是人类文化价值矩阵构成的文化世界,得出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是社会文化价值内化为个人价值的动态过程。提出了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路径是通过回归生活世界唤醒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整合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等客体性要素的文化教化,帮助大学生内化为主体性要素即树立科学的认知方式、正确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庄稼 《老友》2011,(6):17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新闻媒体和巡回报告团的传播,让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受到深刻教育。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学习杨善洲,回忆党的光辉历程,就是要像杨善洲那样,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恪守信念,牢记宗旨,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执政为民,退休后也要发挥余热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少年》2013,(6):8-9
多多熊:有五千多年文明的中国孕育了璀璨的文化,这其中也包括茶文化、中医文化、曲艺文化……文化似乎无处不在。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本期的十八太热词,我们就关注文化强国一词,来讨论一下什么是文化强国,国家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小学生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即将跨越世纪转换的历史门槛时,中国人需要重新塑造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过辉煌的时期。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也显露出其某些不能适应世界近现代史潮流的农耕特质,中国人在现代化中陷入深深的精神困惑和迷失。因此,重建精神家园,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建精神家园最关键的是要构筑一种新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的理论指导是邓小平理论。同时,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我们也应积极吸收。这样,中国人才能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使中国跨入世界强国之林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人生的辗转和创痛,社戏对于鲁迅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异于儒家道统的文化因素以其狂欢姿态给他提供了新的生命状态的可能。和现实的惨淡喧嚣不同,回忆中的社戏具有久远迷人的温暖,是鲁迅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支撑人类精神家园的两大支柱.面对精神家园的缺失,需要从哲学层面上作出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阐释,并赋于崭新的时代内涵,建构起更加辉煌无比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理论界对庄子的人生哲学多揭露其消极厌世的一面。近年来 ,有学者开始揭示其积极意义 ,但也仅从他的生死观等方面作哲理分析。本文认为从庄子的思维方向入手 ,在揭示庄子的唯心主义哲学前提的基础上 ,可以挖掘出庄子人生哲学中蕴藏的合理内核。他为后人提供了启迪性的思想资料 ,是今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价值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生为主题的思想志趣,圆融生命的思维方式,完善人性的生命精神,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思想境界与精神传统,形成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以"生命观点"的思维方式探寻人的生命本性,追问生命精神问题何以成为当今时代民族性、人类性的问题,进而悟觉精神家园的生命意蕴,是复兴中华文化传统的生命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的思想问题.深入思考与研究这一问题,我们才能真正"以人为本",从人的生命的意义上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传统,生成融贯中西、通古达今的生命精神,创造当代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坚定从容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如何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南通市各级妇联组织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利时机,求真务实,突出重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城乡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实践活动,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百花园中,孕育催放了一朵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是世上惟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们是传承中的载体,更是发展的依托,它们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4.
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精神家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青年的亚文化,对内起着凝聚其成员的作用,对外起着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它通过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功能,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健康人格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精神家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师生精神生活的寄托,是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当前,在大学精神家园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比如空洞地谈论大学精神,把精神家园建设当作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进行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就是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和积极的努力,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要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因此建设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家园”的属性,围绕“家”的感觉、“家”的要求进行设计实施。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增强兼容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服务于资本的文化意识形态,消费主义鼓励人们到消费中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将消费作为精神满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永无止境的物欲追求中,人们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失去了人所拥有的高尚而深刻的东西,失落了精神家园。要想摆脱物欲的奴役和控制,重获人生的自由与幸福,必须不断地提高人生境界,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国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家园是人们的精神安顿、心灵休息之所,是安身立命之道.国学文化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关于精神安顿、心灵休息的文化价值理念,主要表现为关于和谐的思想、关于个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关于仁和礼的思想.尤其是关于个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奋斗精神、宽厚待人、"三不朽"精神、"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忠恕之道、大学之道.它们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和精神家园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必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以审视并发展创新.由此,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要弘扬的中华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优秀文化,其中以近代到五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型文化为重心,而不仅仅是古代文化,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不仅仅是汉族文化;"共有"精神家园不能片面追求"特有",而是有一个文化价值底线,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基本理念的认同,对做一个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要求和操守的认同;认同并光大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在精神家园的层面落实中华文化的价值,发展壮大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精神家园”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家园概念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以往对于其含义鲜见学理上的探讨。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现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的意义。同时,精神家园又具有开放性,不断地汲取时代精神,以丰富和充盈自身。人们之所以需要精神家园,源于人的本质——意识,是意识之指向性的体现。精神家园在文化中的功能在于为个体提供精神的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意义。若是没有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会迷失方向,民族会失去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的杂文创作首先立足于思想,关注人习以为常的精神生活,挖掘现象背后关涉世道人心的深层面含意的东西。他的杂文是为了思想的表达,而不只是为了情感的体现。作为作者一种独立的品格,凸现的是自己的思考与良知,其文带有黑色幽默的意味。由此看来,他同迁就读者的阅读趣味的码字匠不同,而是启迪人们心智的思索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