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人时刊》2005,(11):F0003-F0003
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域东紫金山,占地3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48米,是古都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区内山水城林浑然一体,自然人文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拥有历史古迹遗址2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中山陵、明孝陵、灵谷景区、头陀岭、白马公园等五大景区各具特色和魅力。景区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优美秀丽的景观环境,使其成为向世人展示南京、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次年进入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行列,2002年又成功创建风景名胜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3年7月3日明孝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古都南京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2003年底,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森林公园”称号。根据国家建设部的要求,景区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将通过4年的整治,充分发挥景区在南京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历史方面的龙头作用,把中山陵园风景区建设成为反映和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扛鼎之作”。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这颗古都南京的璀璨明珠在现代旅游发展中,正朝着“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白族聚居之地。明清时期,朝廷在湘西设立了九溪卫麻寮所,加强对少数民族统治。从此,许多地方官吏、文人墨客就游览了索溪峪、张家界等景区,留下了珍贵的诗文。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土家先民信仰道教、佛教、祭祀土王,因此留下了许多寺庵、宫观和土王庙。又因为土家首领向王天子在武陵源名景名胜区举行农民起义,所以,保留了无数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3.
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对风景名胜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后进行市场运作。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优势、弱势明显 ,威胁、机会并存 ;从国内外景区管理模式及旅游业资本运作模式对比分析看 ,政府、旅游经营公司和志愿者共同参与景区经营与管理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是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沿革简介五老峰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虞乡镇西南方向的中条山上,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地理座标在东经110°33′45″——110°37′30″,北纬34°47′30″——34°50′40″之间。地表岩石属沉积——变质岩类型,是发育在近代地壳稳定上升基础上的壮年期地貌类型。岩石坚硬细腻,在地球造山运动作用下,形成了拔地而起的险峻峰林和千姿百态的天然溶洞。构成了“雄、险、奇、秀”的自然风光,为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一个国家公园,是这样一片比较广大的区域:它具有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通常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占据及开发的影响,这里的物种具有科学的、教育的或休憩的特定作用,或者存在着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到此观光须以游憩、教育以及文化陶冶为目的并得到批准。” 虽然在 1972年 11月 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并於1975年9月25日生效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际公约当中,并未特别地强调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但在实际上,确立这样一个国际公约本身,就…  相似文献   

6.
湖南崀山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当地的山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存较好,风景区以典型、完整、罕见的丹霞地貌闻名国内外。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崀笏村、崀山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崀山风景名胜区内村庄的建设模式,探讨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加强管理,突出"新"农村的"乡土"新内涵,以期为风景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 基本概况姑射山因神姑射虎而名,她位于临汾市西北18公里吕梁山脉,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久负盛名的游览胜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姑射山由奥陶系、石炭系岩层发育,是典型的北方喀斯特地貌类型。它海拨在500——1419米之间。山势险峻,一条峡谷将风景区深切为二,沟为南北走向、深沟蜿蜒,悬崖陡立,洞穴深邃。她地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对照,分析了与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相关的原有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法律调整我国国民自由时间结构的必要性。最后,为进一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方国家的国家公园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自然价值观的不断转变历程背景回顾,以及在规划思想方法上演变过程,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在缺乏环境伦理研究的情况下,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希望唤起各界对自然价值观多样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试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是当前旅游经济中普遍关注的热点 ,也是景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关键。从经济学原理和经营实践来看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不会导致所有权变更 ;风景名胜区产品供给应采取市场生产与政府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风景名胜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同时 ,应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 ,规范经营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游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仅位于四大佛教圣地之末 ,而且在本省也落到绵山之后 ,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区旅游形象笼统模糊、并缺乏相应的宣传口号。文章分别从自然环境、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建筑四个方面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做了基本形象设计 ,并提出了“清凉佛国五台山”的宣传口号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SS11.5(英文版)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满意度总体较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满意度4个公共影响因子与游客忠诚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购物种类单一、不具有特色以及旅游项目的娱乐性差。根据分析结果,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规模大、范围广,往往与经济发展带、城镇规划区、人口集聚区高度重叠,使得其保护与发展问题突出.目前,其规划与管理问题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以具有代表意义的杭州"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应建立"流域整体观"理念,将流域内的要素视为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异质性,同时又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有机整体,重点处理好风景资源保护与城镇建设、旅游业发展、工业发展的关系.从规划策略方法上,应将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进行分区、分类、分级保护,突出风貌,协调城镇与风景区景观,营造景观协调、山水相映、城景交融的风景区;从管治策略上,应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构,建立流域性的区域协调机制,实行绿色GDP考核,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达成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对於经济发展来说,风景名胜区是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就应该利用,这种观点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同样值得关往的是我们利用风景名胜区这麽一种公共资源要达到什麽目的。在一片发展经济的呼声中,社会注意力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增长、收入增加这样一些所谓“硬性”经济指标上,形成一种值得警惕的唯经济论的倾向。 社会进步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如果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那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极有可能呈现出畸形的状态。我们在这里说当前中国社会人文精神缺乏并不是空穴来风。最典型的事例莫过於“法轮功”邪教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方国家的国家公园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自然价值观的不断转变历程背景回顾,以及在规划思想方法上演变过程,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在缺乏环境伦理研究的情况下,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希望唤起各界对自然价值观多样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南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它距城市中心约2.5公里,随着镇江城市向南的不断扩张,南山风景名胜区即将成为镇江的城市发展中心,东依镇江新区(丁卯科技园区),西偎南徐新城,南面丹徒新区,北邻中心城区,有多条城市主干道与周边地区相联系,区域位置优势明显,可达性强。然而,自198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来,虽然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规划与建设,但是由于景点建设的规模效应、景观质量的独特性都没有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一直在沪宁线上默默无闻。是其环境质量不好,自然景观一般,还是人文内涵不够独特,不能吸引人?我们认为造成南山风景名胜区默默无闻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却是定位不准,从而使得其规划缺乏前瞻性、发展的方向不明确,建设的思路不正确,因而不能很好地形成合力,产生不出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技术角度对云台山旅游景观环境质量进行了论证,并对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气候资源十分优越,海滨旅游资源优势非常突出.指出加快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调整传统的观光旅游类型,提高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从环境技术角度对云台山旅游景观环境质量进行了论证,并对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气候资源十分优越,海滨旅游资源优势非常突出。指出加快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调整传统的观光旅游类型,提高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法律并未对风景名胜区特别是非国家级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我国许多地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出现转让过程尚不规范,某些转让行为亦有悖于国家的有关规定等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如何规范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景名胜区和宾馆饭店同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调控指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是国际上宾馆饭店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功之举。在风景名胜区的营业结构中,门票类、服务类、饮食类、娱乐类、场租类和商品类的收入与游客人次正态相关,成为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模型的基本构件,其中以门票类收入为主指标,余者皆为随同相关指标,各项指标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