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新疆地区多次发生民族分裂事件,严重地危害了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和国家安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是伊斯兰世界和突厥语族抵御西方殖民侵略、谋求自身发展的特殊时代产物,但其传入新疆后,被地方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成为新疆现代民族分裂主义的理论依据,并被不断付诸于政治实践。通过对“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形成、在新疆的传播和对新疆民族分裂活动的影响做一历史地探索,进一步揭示开展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运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黄前明 《理论界》2008,(9):196-198
赛义德·贾迈勒丁·阿富汗尼是伊斯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泛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也是伊斯兰现代政治改革运动的创始人,在伊斯兰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产生于近代伊斯兰世界面临存亡危机之时,他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应是广义的,他倡导的伊斯兰改革是在内部配合他的泛伊斯兰运动,二者紧密联系,所以很有必要把他的伊斯兰改革和复兴思想囊括在内。此外,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实践原则,以及它对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复兴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后续影响,都是研究阿富汗尼不该忽视的地方。当然在评价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时也要客观公正,要注意它的实际面和乌托邦面。  相似文献   

3.
独立后的中亚国家对民族理论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各国独立以后在全盘否定前苏联民族理论体系的同时 ,加快各自的民族理论的探索。在巩固和完善新的国家政权的过程中 ,各国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加快提升各主体民族的地位 ;在不断巩固和保障主体民族各项权利优势的基础上 ,也添加了一些国际法中民族平等、保障人权等内容。中亚各国在制定民族政策和解决国内民族纠纷时 ,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态度 ;对非主体民族自治、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削弱国家主权的敏感问题时刻表达明确立场 ,捍卫各自的主权和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了“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和“维吾尔斯坦” ,得出的结论是 :一 ,所谓的“突厥斯坦” ,只是漂泊不定的 ,类似香格里拉那样历史地理概念。二 ,“双泛”传入新疆之前 ,无论是汉文还是当地民族文字史料中 ,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东突厥斯坦”这个词。三 ,就好比奥斯曼突厥人对“突厥”的历史集体地失去记忆一样 ,皈依伊斯兰教后的畏兀儿人的后代也对畏兀儿的历史集体失去记忆。这是内亚“伊斯兰化”后的普遍的文化现象。四 ,不要天真地以为“东突”分子对所谓“突厥历史”、“东突厥斯坦历史”和“维吾尔斯坦历史”仅仅是津津乐道 ,事实上 ,他们正是在“东突厥斯坦独立”、“维吾尔斯坦解放”的黑纛下开始了疯狂的民族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5.
袁新涛 《理论界》2013,(4):34-37
"东突"势力以"东突厥斯坦独立论"、"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为理论基础,图谋新疆独立,建立"东突厥斯坦国"。"东突"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分裂思想宣传,严重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并在中亚、西亚和欧美国家不断发展组织、扩张势力,在新疆从事一系列分裂恐怖活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操突厥语民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以 前、信仰伊斯兰教以后和近现代这三个 时期对突厥历史的看法,并对泛突厥主义的产生和 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反 动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泛突厥主义文化观的危害性在于一方面鼓吹所谓“突厥文化共同体”,企图把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从中华民族文化中分离出来,为分裂主义张目;另一方面否认不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文化交流、联系是双向互利的客观过程,反对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文化曾经过数千年交融、冲撞,是在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升华产生的,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所以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泛突厥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股政治浪潮。它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整个中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 ,泛突厥主义的整个发展历程 ,也折射出欧亚两大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涵化和融合,伊斯兰教文化和突厥文化相互渗透、整合,经过对多元文化扬弃、纳新、吸收、发展后,终究形成了一种以突厥各民族传统和阿拔斯王朝时代形成的世界性的伊斯兰文化相结合为特征的突厥-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0.
泛突厥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股政治浪潮。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整个中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泛突厥主义的整个发展历程,也折射出欧亚两大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