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华人社团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亚苏哈托政府垮台,新政府接任之后,原来被取缔的华人社团开始复苏和发展.它们开展了多样性的活动,尤其在反对种族歧视和弘扬华人文化方面成绩突出.尽管华人社团在前进中仍会遇到曲折和困难,但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
3.
进入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内部关系几个方面简要分析新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发展特点。一、政治参与1.政治参与的时间、阶段。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政治参与早在二战前即已开始,一方面参与中国国内的政治事务,因为当  相似文献   

4.
以地缘为纽带的同乡社团向来是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组织。本文从历史学的视角,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尝试对泰国华人地缘性社团的产生、发展和变迁做一个长时段的考察,阐明地缘性社团在泰国华人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目前泰国华人社团的发展状况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5.
17、18世纪,越南南方的阮氏政权与北方的由郑氏实际控制的后黎朝(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郑氏政权)长期对峙.阮氏政权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远不及敌对的郑氏政权,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阮主被迫"废弃过去越南政权的做法,而允许有相当自由的贸易".[1]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东亚地区形势的变化,阮主统治下的广南地区迎来了一个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对华贸易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华人作为越南对华贸易的主导者,尽管在这一时期面临欧洲人的竞争,但其贸易规模和自身实力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并进一步确立了在越南的优势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时期华人移民到越南的现象,但对于华人如何参与越南对华贸易以及他们的作用却鲜有系统的、专门的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社团与华人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社团是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要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和许多国家、地区一样,在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在早期华人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来西亚独立后,面对政府政策对马来民族的偏袒,华人社团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维护华人文化的发展权益,保护并发展华人文化。本文试图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后,当地华人社团对华人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与《国家文化备忘录》马来西亚独立后,政府实行的国家政策逐渐呈现偏袒马来人的种族主义色彩。1971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文化政策三原则:土…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 ,英国殖民政府和马来亚 ① 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采取种种政策措施 ,对华人社会加强了统治。这些政策措施并不都有利于华人社会 ,许多政策措施对华人既不公正 ,也不公平 ,更不合理。为此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 ,争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华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逐渐积极参与政治 ,投身于维护华人社会和自身权利的活动中。经过政治活动的锤炼 ,华人社团日益成熟、完善起来。一、兴 起1 94 6年 1 2月下旬 ,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马来亚政制的蓝皮书。蓝…  相似文献   

8.
1975年开始的越南排华运动之特点是:国际关系的变局和南方政权的更迭是其排华的主要推动力,制度变迁和立法程序是其排华的主要手段,排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则使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越南排华运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5—1979年间排华运动不断升级的阶段;1979—1986年间排华运动起落不定,但总体上趋于缓和的阶段。1986年12月越共"革新"方针确立后,其华人政策也出现了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这也是国际影响下国内形势的变化促成的。从排斥到接纳的政策转向,一开始就表现出经济、政治两个层面的不同步:经济上接纳华人较快而政治上较慢。与此相应,华人在经济上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政治上则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人社团与当地华人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和文化融入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欲对华人社会进行人类学研究,先从他们的社团入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研究华人的社团组织受到学者的重视。但用什么观点、从什么角度去进行研究,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学者从血缘、地缘、业缘等方面进行探讨;有些人又使用“分层结构”的模式加以研究。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华人思想意识转变、社会地位提高、融入主流文化程度增强的情况下,如果用上述观点和角度去进行研究,就难以揭示华人社团的实质,也难以解释华人在…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有3000万左右的海外华人,其中80%居住在东南亚,10%左右居住在美国。东盟四国(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平均不到居住国总人口的10%,而其经济实力却超过了东盟四国私人经济总量的50%。美国的华人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然其科技水平居全美各族之冠。在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一些东盟国家爆发了规模不同的迫害华人的骚乱。经济实力较强的华人为自身安全和经济发展前景计,较可能选择向同族人聚居的香港、台湾移动,以分享“两岸三地”稳定发展的经济成果。也有可能向民族关系比较和谐的美国移动,以使华人资本与美国华人科技力量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优势  相似文献   

11.
1966年6月,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华人和混血华人还不到0.3%。这个数字极小,从中看不到任何迹象能够表明华人的移民及其定居在澳大利亚对非欧洲移民的态度形成和政策制定方面有什么影响。这种移民的后果,包括真正的和臆造的后果,是殖民政府  相似文献   

12.
越南的沧桑     
《忘情季节》,又译作《恋恋三季》,是一部充满哀伤、美和希望的片子。影片以黛青和昏黄为主色调,弥漫着浓郁得化不开的湿润的哀愁。开满莲花的浅黄色水面,剧烈的雨夜,晴朗却厚重的季节,无数个唯美的画面写满昭示和预言。故事就发生在越南,这样的一个不尽的红尘人事所织成的大网中。采莲女甘欣,在平静的湖面上放声歌唱,远处,水天交接,薄雾迷蒙。她的歌声传进了莲塘主人杜老师的耳中,他们的相识为她打开了一扇充满未知的门。她用歌声走近了他,他却因心底潜藏的痛苦而抗拒,但终究把自己的诗情和无尽喟叹付与了她。疾病破坏了他的面容和人生,甘…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学、考古学、史学都证明了:越南的各个民族都来源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十五个不同的部落早在北属(指公元前111年西汉征服瓯雒国——译者)之前就在首领雄王的领导下组成了文郎国,当时越南民族共同体就形成了。后来,在安阳王蜀泮的领导下,两个大部落——瓯越和雒越又联合成立了瓯雒国。这样,越南民族共同体得到进一步的巩  相似文献   

14.
今日越南     
今日越南文·图/张加祥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象朝阳。……越南音乐家杜润创作的这首著名歌曲《越南———中国》,60年代曾经唱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中国人对我们山水相连的邻邦越南曾经是那么熟悉亲切,后来有一段时期又那么陌生。1991...  相似文献   

15.
越南印象     
今年4月,我随国家民委代表团访问了越南,越南是我国的近邻,又是少有的几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我来说她是既熟悉又陌生。在这几天同越南人的零距离接触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越南人民发自内心的热情友好,感受到了越南共产党和政府的务实进取精神。扁担挑着两筐谷还有金山和银海越南国土两头宽,中间细,从北向南呈S形。从中越边境的河江省同文到南部金瓯省的金瓯角,南线距离为1650公里,跨15个纬度。东、西最宽处从东北部的广宁省芝街镇到西北越老边境长600公里,最窄处在中部的广平省,从东部沿海洞海市到西部越老边境的嘎莱仅有50公里。越…  相似文献   

16.
泰国的华人人口约有五六百万,主要居住在首都曼谷以及各府的大小城市中。这些历史上从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海南等省迁徙而来的移民后裔,以其创造的雄厚经济实力,积极地推动着泰国的现代化进程;虽然他们大多已经完全融入了泰国社会,认同了小乘佛教,但仍然秉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延续着传  相似文献   

17.
目前,美国的华裔人数已超过100万。他们在美国的历史既是一种痛苦,又是一种胜利。当1784年“中国皇后”号快速运茶帆船驶离波士顿时,美国人才开始与中国及其人民发生接触。在那些平安岁月中,只有少数中国水手、手艺人、表演者及商人到达北  相似文献   

18.
一、生儿育女以前瑶族人接生都在家中自己料理。除了靠一些祖传的野药、树根外,他们常祭奉祖先和神灵以祈求分娩和养育的顺利。瑶族有不同的支系,对怀孕的妇女(有时甚至对其家庭、丈夫)也有不同的禁忌,认为这  相似文献   

19.
越南泰族的由来范宏贵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泰族人口居越(京)族、岱族之后.排第3位.共1040549人(198年),主要分布在:山罗省376037人,义安省213604人,清化省177836人,莱州省156532人,老街省37485人,安沛省3456...  相似文献   

20.
1975年4月30日,随着西贡的彻底瓦解,14.5万余名印度支那人,其中有13万越南人逃到美国及其太平洋沿岸的领地。大约有5.5万人于4月间乘飞机撤离,其余则从海上逃走。这些乘飞机离开的人中,大部分是美国人的妻小。或是美国公司的越南人雇员。雇员中大多数人多少会说一些英语,有些人还能带出相当可观的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