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博弈贯穿于创业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创业融资的过程通常是多次行为博弈.文章引入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努力互补效应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在一次性博弈或者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会依据分配系数选择相应的策略组合,且无论分配系数为何值都不能使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同时以集体利益最大为准则选择各自的努力水平.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会依据不同的贴现因子和不同的分配系数进行策略选择,此时则可以促使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均依据集体收益最大化原则选择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寻租、护租与企业最优融资合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融资行为中,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两者分别利用各自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和“护租”活动,从而,融资合约中的现金流和控制权的分配方式对合约效率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的企业证券设计模型中,现金流索取权和控制权往往被隔离进行讨论,并且控制权都被视为“零一”性质的变量,因而这些模型对现实金融合约安排的解释都比较片面。本文认为现实金融合约中的控制权是连续变量,其分配是合约双方通过谈判而理性选择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家融资模型,讨论最优的融资合约安排。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领域内,对企业控制权在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如何实现动态性的最优配置,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以Tirole模型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放松其假设前提,同时引入不同的融资工具契约、连续的控制权变量和努力成本函数,重点分析在不同融资工具的契约条件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在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两者之间如何配置,同时分析影响控制权配置与转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结论是由于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参与约束条件与激励约束条件的非一致性,致使创业企业家是否尽职、创业企业家的声誉机制和私人利益是影响控制权实现动态性变动的主要因素,可转化的证券契约与相机性控制权安排相结合可以实现控制权最优安排.  相似文献   

4.
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险投资中的控制权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以及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的个人利益.本文通过简单的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合同中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认为控制权尤其是剩余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且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可分离的,且不必完全对应.这些结论基本符合融资控制理论的预测并得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得风险企业中的控制权配置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现有风险企业控制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之处,引入控制权连续变量,对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的控制权分配,以及影响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是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的一次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6.
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得风险企业中的控制权配置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重要问题。介绍了风险企业控制权研究概况,引入控制权连续变量,导出了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最优控制权分配的均衡解,同时分析了影响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对风险企业治理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缔约双方有关行动的选择可能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因此,控制权配置成为融资合约的一个重要补充。在不完全合约框架下,单边控制、相机控制和联合控制各有自己的适用条件,每种控制权分配都可以通过融资工具的选择来实现,即控制权分配和融资结构紧密相连。融资额较小时,企业发行无投票权的股权,融资额较大时,发行可转换证券或者债券,更大的融资额需要发行有投票权的股票。这就要求拓宽创业企业的融资工具,尽快引进可转换证券。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念分歧发现,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选择受同一个因素所驱动,即由共同被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控制权分配的治理机制决定。债务与权益比率越高和股利支付率越高,将使投资者拥有更大的控制权。不考虑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信念分歧导致的控制权问题将产生对项目选择的分歧。这种潜在分歧的程度依赖于公司以前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家资本视角剖析企业家创业过程,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初始创业过程是一个基于企业家资本进行机会识别、组织认定和能力构建,以捕捉机会进行创业发展的过程;机会识别、组织认定、能力构建的循环实践有助于企业家资本的持续积累;企业家资本的持续积累有助于新机会识别、组织身份重构和新能力构建,以不断抓取新机会,推动企业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着双边道德风险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同样面临双边道德风险。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信息结构与双边道德风险的关联进行量化分析,风险投资家投资价值的实现最终要依赖于创业企业的成功。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使契约在不同的利益分享机制下约束契约交易双方的风险行为。相机性控制权安排与可转换证券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解决风险投资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工具,试图揭示股权分置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理。在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后,论证由于控制权的分裂,使得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最后结合中国股市发展的特殊历程,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创业投资公司的治理是创业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创业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委托一代理关系,提出了创业投资中涉及投资者、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企业家3个行为主体和两层委托一代理关系,并在实践基础上探析了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新古典财务理论不同,产权理论将企业融资契约的缔结过程视为企业控制权配置或争夺过程。债务契约是核心的融资契约,其使用的程度和范围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结构或者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特征。基于企业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本文对债务契约与控制权配置关系的理论研究所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静态控制权理论模型阶段、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模型阶段、不完备契约理论模型阶段)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述评,并对GHM理论的债务契约与控制权的配置目标与机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中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的投资行为,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中国控股股东的存在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地,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股权治理机制(如股权制衡、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持股)对存在控股股东情形下的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经检验发现,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相比,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在引入卖空机制后,其投资支出(或过度投资)的下降程度更大,符合所提出的“卖空压力假说”的预期;不仅如此,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卖空的治理效应越大。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股权制衡较弱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或主要由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持股较低的企业中,卖空的上述治理效应得到强化。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以大股东控制为典型特征的股权结构有效促进了卖空治理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形象权是一种形象商品化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权,但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员身上表现不同。研究结果显示:各国关于运动员形象权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立法体例,而是通过不同方式加以保护;运动员形象权归属于运动员本人所有;投资者有权分享运动员形象权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运动员形象商业利益的分配规则存在各主体法律意识不强、收益提取统一比例不可取、利益分配期限不合理等不足。基于此,应加强运动员形象权立法保护研究;完善运动员形象权商业化运作规则;优化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方式和形象权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将合同交易理论运用到风险投资领域,从外部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机制安排、风险投资者与创业者的约束机制两方面对风险投资制度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风险投资机制安排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企业家职能及行为角度回顾了中外典型的企业家理论 ,分析了经营能力与财产所有权对企业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性 ,强调经营能力是企业家使企业获利的能力 ,财产所有权是企业家真正承担财产不确定性的保证。在此基础上 ,本文将企业家界定为具备经营能力的企业财产所有者 ,并认为企业家是以独立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剩余权如何有效配置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剩余权配置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到这样的结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最有效率的剩余权配置方式是随着其成长而动态变化的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最优剩余权配置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 ,即使它们处在相同的成长阶段 ,其最优剩余权配置方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