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本中的重要因素。利用CFPS2016家庭和个人数据库,依据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所有家庭分为五个教育等级并进行人均纯收入显著性检验和收入不平等描述,基于收入决定方程Shapley值分解法测算家庭特征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与家庭教育等级之间存在W型关系;城乡差异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且在平均受教育水平高的家庭更加突出;随着家庭教育等级的提高,家庭平均人口数越来越少,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拥有家庭净资产的贡献率越来越低,户主健康状况的贡献率也较为突出;教育等级越高的家庭平均年龄越大,婚姻状况对其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越突出。因此,应推广高职教育,推动城镇化建设并鼓励教育人才投身农村,给予老弱家庭相应补贴,提高高等级人才幸福指数以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差距。  相似文献   

2.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支持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活动,金融体系不完善和金融约束会限制家庭创业和创业企业的效率.基于CHARLS2008数据对金融约束对城乡家庭创业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家庭创业普遍受到金融约束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创业家庭面临更高程度的金融约束.创业家庭人均资产每增加1万元,城镇和农村家庭创业收入将分别增加1080元和1306元,缓解金融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收入的边际作用更大.因此,未来应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变传统的抵押和质押等以自有财富为基础的融资方式,缓解金融约束并提高家庭创业收入,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10和2012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在全国25个省的5121个城镇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结合起来,考察城镇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持久性收入对家庭消费正效应要大于暂时性收入和家庭资产,不确定性收入对家庭的消费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参加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对家庭消费具有正效应,而现阶段参加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却有显著的负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低消费家庭的消费支出对于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高于高消费家庭;不确定性收入对低消费家庭的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中高消费家庭。医疗保险对中高消费家庭的消费支出的正效应要大于低消费家庭,而失业保险则正好相反;养老保险对我国中高消费城镇家庭的消费支出负效应要高于低消费家庭。  相似文献   

4.
上海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宇龙 《兰州学刊》2008,(10):74-76
从房价收入比看,目前上海的房价处于高位,这对有刚性需求的中等收入家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文章认为:大力提倡中等收入家庭通过贷款方式来购买商品房隐含着不小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勉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政府提出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方案目前只适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没有纳入保障范围。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限价房开发模式是合适的解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和2014两期面板数据,分析了新农保政策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替代效果。基于内生性考虑的倍差法研究发现,参加新农保使得农村家庭的土地流转收入显著增加,来自子女的转移性收入显著减少;基于政策异质性考虑的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发现,转移性收入越低的家庭,参保对子女养老的替代效应就越小,且参保缩小了家庭间在转移性收入方面的差距;新农保对土地养老的替代效应在低收入家庭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家庭收入是否越多越好?你希望家庭月收入1000元、3000元或更多? 在答这些问题时,30岁的已婚女性一般认为钱未必越多越好。她们说许多家庭裂变的隐患就是“钱多”闹的。她们中多数人希望家庭月收入在3000左右,这样的收入既能满足小康意义上的物质享受,亦可对家庭  相似文献   

8.
张洪 《学术论坛》2022,(3):97-10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国社会财富不平等的机制及其后果。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通过使用家庭金融脆弱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即家庭流动资产收入比和家庭负债资产比测量家庭金融健康状况,力图更全面地考察家庭金融对当代中国居民主观地位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流动资产收入比和家庭负债资产比对居民主观地位认同产生显著影响,家庭流动资产收入比越高,家庭负债资产比越低,居民主观地位认同越高。随着信贷在居民的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社会分层研究需要从关注家庭财富不平等转向家庭金融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三大经济利益主体之一。近十几年来,家庭货币收入总量迅速增加,与收入相关的职业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人获取货币收入的行为呈现新的特征。家庭货币收入渠道、收入方式多样化,促进了劳动价值货币化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科技》2011,(8):44-44
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额外收入,如稿费、有奖储蓄或各种彩票的中奖、亲友馈赠、银行存款利息等等。不少家庭对固定收入的理财很认真,而对额外收入却很随意。首先,额外收入与固定收入对家庭一样重要,也要将其列人家庭理财计划中。有了大笔额外收入,若暂时没有明确如何花,最好及时存入银行账户,然后根据家庭计划择期储蓄。  相似文献   

11.
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代际间资本转移的角度为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一种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高收入家庭与低收入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受到的约束差异及其行为选择倾向于扩大不同收入状况家庭的子辈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产生代际间收入传递的"马太效应",即富者的子辈愈富,穷者的子代愈穷.为了使不同收入家庭出身的个体获得相对公平的发展机会,弱化个体收入状况与其子辈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使个体间的收入差距回归"自然"状态,政府提供一些可行的制度安排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2004—2011年4次调查中的农村家庭样本数据,基于收入、健康、医保、教育及生活质量五个维度,引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测度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并通过多维贫困分解得到各维度的贫困贡献率。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教育与收入维度贫困贡献率占比较高。通过引入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特征及有无老人变量对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及有无老人对于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的变化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中引入家庭工作特征变量,以在家务农为参照进行多元logit回归分析,发现当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高时,选择外出务工或者本地非农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当教育、收入维度贫困发生率高时,选择外出务工或本地非农就业倾向的更高;而健康维度BMI指标贫困发生率与外出务工或本地非农就业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能够为新常态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收入分配结构优化既包含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通过居民来源性收入形成的家庭规模性收入分配结构优化,也包含优化规模性收入分配结构以利于经济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劳动者报酬,降低资本所有者所得,优化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并通过二次分配向低收入者群体倾斜,有利于改善微观家庭主体的规模性收入分配,从而有利于化解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下的利益诉求,形成可持续的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提升或将是我国经济发展自然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个人投资作为管理家庭经济的一门学问与技巧,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家庭积累起来的钱,究竟选择何种投资方式,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债券,抑或投资于股票、期货?这就需根据个人实际,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增值性以及机会成本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一般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经济实力 家庭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个人投资方式的选择。日常节余较少的低收入家庭,宜采用存款方式;日常节余多的中等收入家庭应以定期存款和债券为主,适当投资股票和期货。收入较低或预期收入来源不稳定的家庭,应多考虑资金的安全性,以存款、债券为主要投资方式;收入较高且来源稳定的家  相似文献   

15.
回族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是前人尚未量化研究过的一个问题。家庭经济对回族两性地位影响又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本文从经济收入、家庭经济管理和消费决策三个方面描述了回族两性地位 ,表明回族女性的经济地位已有很大的提高 ,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的主导已经是两性平权型 ,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 ,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人们的收入地位、管理地位和消费地位并不同步 ,在推进两性经济收入平等的同时 ,要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利用江苏某银行提供的包含13 000个客户资产配置的详细资料,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关注家庭生命周期效应、财富效应、收入风险、房产风险等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在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第三方存管、基金、黄金和理财等四类风险资产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和财富效应均显著存在,收入风险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呈现非线性关系,房产风险对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则表现为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王兴国  孙学涛 《东岳论丛》2020,(11):5-15+190
在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对土地流转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非农收入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非农收入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从农户家庭人口结构来看,家庭内的老年人数越多土地流转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从农户收入结构来看,家庭非农收入越多土地流转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从区域差异来看,老龄化和非农收入主要影响东部地区土地流转行为,而对中西部地区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较小。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出了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家庭资产选择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把信任这个主观感受作为一个可以量化的变量,将户主的主观信任感受进行分类,并分别运用Probit和Tobit统计模型,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等变量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主体信任感受与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家庭是否参与股票投资)关系的差异性,以及信任对于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度(家庭资产投资于股票的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农户意愿角度,以福建省农民的农用承包地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到影响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样本数据,并对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进行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的职业、农户家庭的人口、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农户流转承包地的租金水平是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租金水平是正向影响,户主的职业和农户家庭的人口是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消费分层的视角来看中国家庭的阶层结构,有助于在传统的收入分层和职业分层之外,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社会不平等的多维面向和阶层结构形态及其形成机制。在检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建构了一套包含消费结构、消费能力、消费质量和消费方式四个维度、九个指标的新消费分层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调查2016年数据和潜在类别模型,识别出了富奢型、新兴型、负重型和边缘型四个消费阶层,由此重新刻画了中国家庭消费分层结构形态,重点讨论了消费分层与收入分层和职业分层之间的内在关联。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家庭消费分层结构形态呈现阶梯状的金字塔形结构,其中,城镇家庭消费分层是典型的"士"字形结构,而农村家庭消费分层则是底部加厚的"土"字形。家庭在消费阶层中所处的位置既与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密切相关,也与家庭收入和户主职业阶层密切相关,但消费分层与收入分层和职业分层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着独立的分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