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传媒览要     
中国病人——《新闻周刊》2004年4月19日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 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你有知识,知识就是力量,但身体已经无力,这种状况令人悲伤。  相似文献   

2.
上海科学院最近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的五十三四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我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6月20日<韩国经济>一篇名为"疲惫的中国,加班现象蔓延,每年60万过劳死"的文章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24日,被著名哲学家魏思特称为“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文化批评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学者、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纽约一家医院去世,年仅68岁。他的过早去世意味着集传奇、激进、正义、质疑、批判、良知、不屈等真正知识分子精神于一身的“萨义德塔”訇然倒塌。他现今留存下来的一大批文化、思想哲学批判都留有伊斯兰世界的宗教虔诚与多元、自由、叛逆的美国精神相调和的烙印,其中以《东方学》、《知识分子论》、《文化与帝国主义》、《世界·文本·批评家》最为闻名遐迩。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在充满霸气的欧美学术舞台上,萨义德用来自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的勇气和流亡洞彻精神,在后殖民研究及文化哲学两个领域拓展上显示了他犀利透彻、锋芒毕露以及不被驯化、豢养的独立品质。  相似文献   

4.
刘艳霞 《职业》2006,(12):44-46
时间一个轻巧的转身,2006就在忙忙碌碌中溜走。职场人士如何给自己的职业状况打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又如何呢?国内权威人才媒体《职业》杂志联合知名人才网站智联招聘,开展了“2006年职场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2006的职场虽然有剑拔弩张的“秘书门”“裁员门”,但75%的职场人  相似文献   

5.
社会观察:许教授,您好。《社会观察》是国内第一本社会科学普及类杂志。封面上的那句“社会科学家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事物”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感觉刊物的定位与您所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有相通之处。“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纪霖:这要从“知识分子”的概念谈起。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  相似文献   

6.
《美国妇女杂志》和《花腔》代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史的重大进展。两部作品分别从传统妇女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人生描述入手,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知识分子和传统妇女的“无我”的生存状态与卑微主体人格。前者不仅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开端的标志性作品,更斩断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堕落的退路,取消了传统文人对妇女地位体认的优越感,后者也对中国文人麻木和自恋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深刻检讨与反讽。传统文人和妇女曾有着相互指认的通感,在现代性反思面前也有着一致性,这表明女性的解放和知识分子的解放是一体和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历史人文学界,还是在公共知识分子领域,葛剑雄教授都享有盛誉。在专业领域,他著有《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发展史》等专著,可谓著作等身。在公共领域,也时常能读到他的随笔与评论,言辞犀利恳切,是当下比较关注公共领域的知名学者。身兼学音与公共知识分子,葛剑雄教授在“出世”与“入世”中轮回从容。  相似文献   

8.
1978年10月15~25日,我们以“改革后首钢职工队伍的变化”为题,在首钢进行了短期调查。知识分子问题是这次调查的内容之一。 一、知识分子的结构 关于知识分子,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科学的定义,首钢划分知识分子的标准是有技术职称的和有中专以上学历但尚未取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它与大百科全书中关于知识分子定  相似文献   

9.
2003年,随着国家人才战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河北“人才兴冀工程”启动。两年后的2005年8月,河北省委、省政府授权《河北日报》向全社会首次公示2005年度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的专家评审结果,全省第一层次人选只有11名专家入选,而刚过四十岁生日的张炳烛名列其中,是入选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化工领域的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人民网网友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的有关“就业优惠政策”、“外籍(海归)人才在华就业”、“退休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劳务派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根据解答,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  相似文献   

11.
人性化管理因其“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为企业和员工所推崇,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从被评为最佳雇主的企业一个个都身罩此光环可见一斑。人性化管理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广大员工,那么在不同“东家”卖命的职场人士是如何感受与看待人性化管理的呢?国内权威人才媒体《职业》杂志与知名人才网站智联招聘联合开展了“人性化管理,离你是近还是远”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亮华 《老年世界》2008,(3):12-12
比利时的《老人》杂志曾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十分有意思:  相似文献   

13.
数字     
姜学霞 《职业》2013,(25):25-25
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在抽样调查得到的“已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才分布”指标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吸引了70%的海归人才,说明这些省市由于综合条件具有优势而受到海归人才的青睐。而西部地区的诸多欠发达省区在留学生与海归人才分布中处于弱势。
  而此前公布的《中国的科学技术人才调查》显示,即便是在沿海发达城市,一些海归人才也更倾向于采取“海鸥式”来参与中国的科研工作,因为他们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完整地接受西方教育,从而免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危害。这些海归人才部分还因为回国后很难适应中西文化差异,特别是难以适应中国关系型社会与西方的功能型社会的巨大差别,归国扎根的意愿并不强烈。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的浪潮中,上海冶金局团组织积极探索团工作改革方法,他们的改革做法有:一、宣传改革的新形势,明确团组织适应改革的指导思想。局团委几次组织了以改革为内容的讨论和团的工作会议,专门编发了题为《团组织如何适应改革》的“团讯”,搞了黑板报汇展。二、成立青年智力开发中心,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在经济改革中打先锋。上海钢研所团委成立了“钢研青年科学技术普及社”。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团委组织成立了“青年业余管理者协会”,开展了“知识咨询”,“信息调查”等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文坛出现一种新现象,那就是写作的低龄化,先是深圳少女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一炮打响,然后17岁少年韩寒的《三重门》等小说,带着他自己本人的考卷上7盏“红灯照亮前程”,经“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传播引起全国反响,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后来“神童作家”就层出不穷,越来越低龄化。沈阳14岁女生张天天24万字小说《真心英雄》,8岁的  相似文献   

16.
宋臻 《职业》2008,(3):36-37
张艾嘉的电影《女人20’30’40’》,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人在20、30、40岁三个阶段对亲情、友情、爱情和事业的不同心态和观念。那么在:20'30’40’的不同平台上,女性酌职业发展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又会有怎样的感悟与收获呢?国内知名人才媒体《职业》杂志联合智联招聘推出了“女性20’30’40’职业发展”特别调查,为职场女性送上一份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南。  相似文献   

17.
张济海,字迅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幼承庭训,因书画特长十五岁被特招从戎,凡四十余年,痴情于翰墨。恪守“德、识、技”三位一体之书法观念;创建“能量书法”之书法理论;倡导“以意赋形”之创作方法;形成“刀劈斧凿”之书法风格。代表作“厚德载物”永久性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部分作品连续高价成交于瀚海、保利、太平洋等各大拍卖会。著有《书法教程》、《教师板书入门》、《书法大道》、《张济海书法作品集》、《张济海书法作品选》,主编《封龙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燕赵风——书画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相似文献   

18.
面对《职业》的采访,鲍云帆更喜欢称之为“同行的交流”。 这位《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专刊的执行主编,从1997年开始从事人才领域的记者工作。他所创办的探讨人才与成功关系的专栏“云帆才经”,介绍世界500强企业在华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的专栏“与500强HR经理面对面”,都开创了国内媒体对这些领域报道的先河。在这个人才备受关注的时代,鲍云帆用记者的独特视角对“人才”进行解读,并把他的感悟与公众分享。  相似文献   

19.
骆潇  张娴 《职业》2006,(4):36-37
创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我们对“创新”的看法。在职场中,“创新”不再只是蒸汽机、飞机的故事, 不再只是2005年央视创新论坛上侃侃而谈的精英。国内权威人才媒体《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网联合进行的“职场创新能力”调查显示,近86%的职场人士认为“创新是对现状的改变和优化,不一定要特别大的发明才是创新”。  相似文献   

20.
周芬 《现代交际》2011,(7):46-47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本文以这部小说为语料,分析书中“将”字的虚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