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祖昌 《统计与决策》2012,(13):101-104
文章首先采用SBM效率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1991~2009年各个省份的区域创新效率,接着对地区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创新效率空间集聚趋势较为显著;在样本期内,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绝对趋同特征,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从创新链角度入手,测算了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知识研发效率与商业化效率),并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现状与演变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且数字经济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高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但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均较低,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2)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优化趋势,省域集中度变差。(3)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提高了创新活动第一阶段(知识研发)的效率,数字经济并未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中的商业化效率。(4)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知识研发效率极高-商业化效率中等”“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高”“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低”“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中等”4种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DEA-Tobit两步法,综合评价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配置效率与区域开放程度、高技术产业发展、科研机构的人才投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正相关;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负显著影响;产学研结合水平、政府科技投入等因素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DEA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没有充分利用或低效率利用其创新投入,各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并未达到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采用DEA视窗分析模型,研究了2005~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最高、皖南次之,皖中最低;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经济规模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并不明显地受地区经济规模的影响;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改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决定着该区域长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章采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指标体系,从指标值和排名情况对西部七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并对2008-2013年西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纵向比较,在此基础上从西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环境和创新型人才培育三方面分析西藏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西藏地区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区域创新绩效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创新效率与效果两个方面综合界定了区域创新绩效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熵权法和协调度法的复合测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8年度河北省各城市区域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东海 《统计与决策》2022,(20):164-168
文章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层面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R&D资本区际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R&D人员区际流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D资本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R&D人员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R&D人员区际流动对中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资本区际流动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冰 《统计与决策》2016,(23):98-100
以创新驱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借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稳定增长,已成“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企业衍生和人员流动两种机制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和区域创新之间存在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构建熵权法结合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7-2014年湖北省城市绿色创新平均效率为0.307,仍有近70%提升空间;城市间差异显著,武汉、宜昌、襄阳优势明显.②科技人员和科技支出作为创新资源投入对于湖北省绿色创新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人员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而环境污染指数对于绿色创新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③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波特假说”中合理的环境规制的重要性也得到印证;④区域开放程度对湖北省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负向作用,教育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湖北省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段新  乔杰  戴胜利 《统计与决策》2022,(23):121-126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熵权法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不同区域2008—2019年的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从时序演变上来看,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大体都呈现上升的态势,城市化效率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科技创新水平;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态势;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效率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状态,随着时间增长处于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状态,但增速缓慢;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度分布不均衡,高度耦合地区集中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等地区,且东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DEA-Tobit两步法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多数省份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距离生产前沿面有距离.省际对比看,创新效率最高的江苏、广东技术超效率值分别为1.535和1.466,上海产学研协同创新纯技术效率有效,而规模无效,其他省域纯技术和规模都无效.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企业资助力度”、“政府对高等学校资助力度”等因素均与创新效率呈现较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第十届全国生存分析和应用统计研讨会于2016年3月25-27日在重庆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存分析分会主办,重庆工商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重庆誉锋宸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重庆允升科技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主题为"共享数据时代生存分析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应用统计研究"。来自企事业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入选论文36篇,以大数据与高维数据、生存分析模型理论与应用等专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区域创新理论,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农业创新产出进行了空间集聚研究.选取农业专利授权数据作为衡量农业创新产出的指标,分析了中国省际区域农业创新产出的分布情况;指出了中国省际区域农业创新产出的非随机分布和空间依赖;进一步研究了各省域农业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孙夙鹏 《统计与决策》2016,(24):112-115
文章针对长三角地区因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出现的阻碍创新的问题,建立DEA模型,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和投入资源利用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有近一半的城市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配置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正向关系,城市之间创新资源配置差异较大,部分城市大量创新投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来长三角地区要加强区域内创新资源协调配置,注重创新资源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模式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2000~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状况.研究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增长趋势,TFP年均增长率达到2.1%;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技术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有负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收敛.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0省份2001—2012年统计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该区域工业环境效率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FGLS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论在投入导向还是在产出导向下,重庆、四川的工业环境效率水平排名都在前位,而广西、新疆的工业环境效率水平的排名都在最后,其他省份则处于两者之间;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外开放程度、技术进步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执行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以及开放市场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等措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研发投入要素与GDP的关联度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研究区域创新投入要素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序为目的,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了1997年至2002年江苏省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研发人员数、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与其GDP的关联序.结果表明:该地区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与GDP之间的关联度相时科技创新研发人员投入与GDP关联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PCA模型的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与主成分分析法(PCA)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2003年至2011年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非有效年份进行投影分析。  相似文献   

20.
贺兵 《统计与决策》2017,(9):131-134
文章针对我国工业结构转化上的差异化特征以及关联因素进行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测度,并结合动态载荷因子进行了工业结构转化的主成分分析关联验证.结果证实,我国各区域的工业结构转化存在不同的特征,东部区域主要偏向于对产业创新和消费推进,中部区域与东部类似,而西部区域的工业结构转化则偏向于政策支持.我国各区域在工业结构转化能力的纵向发展上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全国呈现出东、中、西部区域动态工业结构转化能力递减的空间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