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云  郭峰 《统计与决策》2005,(14):79-81
课题组在对重庆市九城区的1083位农民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他们性别、年龄、婚姻和收入等主要社会基本特征和所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描述和揭示,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它已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峻课题.文章试图从城乡统筹的视角下,揭示农民工流动中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并在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社会权益的基础上,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最终促进农民工的和谐流动.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文章在系统反思农民工现行支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对农民工社会支持的不足是影响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根源.因此,建立和完善含社会政策、社会组织、农民工主体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在内的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提高农民工适应性的长效措施,这对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尤其在女性职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她们在职业选择、毕业分配、工资收入、晋升、提拔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排斥,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种不平等现象阻碍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直接影响其收入与地位,进而引发社会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女性的职业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职业转换率是衡量职业流动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社会阶层流动性和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交叉列联表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培训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等个人因素对职业转换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本因素对职业转换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来农民工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他们在上海的居住状况令人堪忧,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本文深入分析了上海外来农民工目前居住状况及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经济租赁房为主要形式来解决外来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家庭式迁移已经成为农民工流动的重要模式。家庭式迁移的女性农民工需要同时扮演雇佣劳动者和家务主要承担者的双重角色,这种迁移模式对女性的劳动供给行为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利用浙江省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试图考察家庭式迁移女性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经验、培训经历、本地生活时间、工资对女性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但子女或老人随迁会显著降低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间;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女性工作时间不同分位数上的影响具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了一个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人口子系统等相关方面对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能力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几种不同参数的调整方案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群体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重要就业群体,文章对农民工求职者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岗位期望、自主创业意识和对非正式渠道的依赖影响农民工求职意愿.在信息化服务方式与效果、就业服务方式与内容等方面农民工求职者与就业服务机构存在明显差异,成为影响农民工求职绩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除农民工调整岗位意愿外,就业机构应根据农民工求职者的典型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个体服务和群体服务.  相似文献   

10.
“性别平等”是指女性与男性权利、机会和责任平等。“妇女发展”则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及家庭生活各方面的状况改善。妇女发展应该是在平等前提下的发展,并通过发展缩小男女的差距。四川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现状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2005年末总人口达8750.0万人,其中女性为4261.0万人,占48.7%。实现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四川2001年9月颁布的《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妇女在政治参与、就业保障、教育培训、卫生健康、生活环境和法律保护六大领域的目标,为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同等地享有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这些外部生存障碍是否对农民工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员工匹配的实证调查,采用BIF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同在制造业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工的人格差异.研究发现:户籍不同的农民工和城市工在16~25岁群组人格特质相差不大,甚至农民工的尽责性要稍高于城市工;从26~35岁群组起两者之间出现人格距离,农民工五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开始低于城市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人格距离越来越大;56岁以上的群组,两者人格距离最为明显.这说明50后农民工在临近退休时,因各方面保障的缺乏人格特质与城市工有了显著差异.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特别是要破除农民工在享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形墙.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浙江省1685个城市样本农民工的调查为基础,借助于EViews软件,对不同行业的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回归模型中,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合同期限和技能培训等因素对农民工收入有显著影响,但不同行业影响因素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武岩  唐幸 《统计与决策》2017,(17):114-117
文章基于半对数模型回归结果,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两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存在很大差异.第一,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收入及收入差距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主要受人力资本影响,社会资本的作用很小;第二,人力资本对新老两代农民工作用方式不同,体现在老一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更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性人口的社会成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颜烨 《统计研究》2002,19(1):0-0
从男女社会成就的对比状况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性别问题上是否存在偏见和歧视或者偏见和歧视的程度如何。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奉行“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女性往往充当家庭事务的主角和社会中的弱者。家庭责任的过多承担显然会影响她们在社会事业中的成就 ,但反过来 ,社会成就也有可能表露出她们在家庭事务中的承担程度 (这里当然会出现社会成就和家庭责任两误或两不误的情况 ,但这毕竟是少数尤其是后者 )。对于女性的社会成就 ,我们可以从以下有关参政状况、科研和先进荣誉情况、就业状况 (含近年下岗状况 )、职业分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等微观调查数据库,运用回归分析及差异分解的方法,本文首次研究了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我国女性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并且差异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年龄、健康、受教育程度、就业、收入、婚姻等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而是由于某些不可观测的因素.这个结论对于不同年份、不同群体、不同数据库均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性别的歧视产生的社会压力可能对我国性别幸福感差异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男性较低的幸福感来源于社会对于男性较高的期望,而更深层次的是对于女性的歧视.在我国,男性有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就业率和收入.这种男性占有优势的不平等,反而使男性产生较低的主观幸福感,这种“悖论”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民工一直是中国社会中权利贫困的群体。随着该群体内部的代际更替,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成长的“新生代”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已经成为群体的中坚力量,据估计,“新生代”中至少1/3为女性,年龄多为18~25岁,大多初高中毕业。虽然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接受过较其前辈较高层次的教育,接受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熟悉了市场经济,也习惯了城市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本质上是"三农"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农民工子女是教育弱势群体,而社会援助能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评估获得社会援助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社会援助有助于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提高;成绩差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援助效果更好;心理援助和物质援助相结合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更大,尤其是对成绩差的农民工子女。  相似文献   

18.
史兴杰等 《统计研究》2020,37(9):95-105
对于实证研究中经常遇到变量维数高和存在异常值的二分类问题,探索稳健的高维二分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基于Lasso惩罚的光滑0-1损失函数二分类法,并利用Fabs 算法高效地解决了变量选择和参数估计问题。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在不同异常值比例下该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基于CHIP 2013年度数据,利用该方法对农民工子女高中入学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农民工父母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的交互作用、农民工子女性别、性别与民族的交互作用均对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决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晨 《统计教育》2010,(10):39-45
本文结合广州市2008年外来农民工生存状况所做的实地调查,在Mincer(1974)所构建的收入增长模型基础上,适当增加了性别和年龄等主要反映农民工自身特征变量,分步建立了农民工收入增长的计量模型。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综合分析和处理数据,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其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现象,而农民工的收入随其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短期内,农民工换工次数及次数的平方值与其务工收入增长分别呈现出负向相关和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嵌入城市结构,又游离于城市社会的特殊群体.调查表明,上海市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经济收入和居住状况差异较大从而融入条件不同,另外其来沪动因和未来设想等融入意愿也影响其融入城市的效果.通过调查并分析其来沪时间、方言掌握、交往对象、在沪家人和心理归属等融入迹象数据,测量出农民工对上海的整体满意率为70.7%,但城市融入的总倾向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