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将核心解释变量之一确定为高铁开通线路数,构建旅游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估计2007—2016年期间京津冀区域旅游经济在高铁网络下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Moran’s I检验证实京津冀区域各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铁开通线路数对城市本身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负向影响;旅游经济距离比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更适合用来测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统计学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两种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借助ArcGIS10.5可视化1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图。结果发现:河北省旅游经济具有"双核四驱"的特征,即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带以及以秦皇岛、承德的东北部旅游带;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石家庄旅游经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沧州最小。整体来看,形成了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旅游经济辐射圈。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旅游资源优势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15个地、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等级划分,并分别与各地区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耦合分析.分析认为新疆旅游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经济学中"资源的诅咒"现象.但旅游资源优势区中的阿勒泰地区因为大量的旅游资本投入使其一直保持了较高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旅游资源优势区旅游业合理转型,由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新疆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铁路交通流分布情况与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隶属度进行计算,借助Arcgis10.2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高铁使得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且交通流分布均衡。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升给城市旅游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高铁网络下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决定二者耦合关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城市化进程、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的差异则是形成耦合关系的深层次基础;(3)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能有效判断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蕾  王冲 《统计与决策》2017,(18):103-107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291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从城市旅游资源丰度、品味度、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及旅游接待设施等多方面,针对经济、交通及旅游资源等发达和欠发达的两类城市,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区别探讨上述各因素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路径、大小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归结出中国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即针对发达地区城市的"旅游促经济"模式和对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经济带旅游"模式,并分别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0.
亚欧大陆桥的初步建成,为中国及其邻近各国开辟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文化理念为核心的目的地间新的合作空间.文章通过采用旅游地中心性指数对亚欧大陆桥21个节点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和分层聚类分析,拟在其中国段构建基于旅游中心城市等级体系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借此预测未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寻求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最优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朱海艳 《统计与决策》2016,(13):121-124
产业集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熵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产业时间上集聚度的变化态势和空间上的集聚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空间上从单一旅游集聚区向多样化旅游集聚区发展.基于此,进一步剖析旅游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核心城市及其所影响的周边城市组成的都市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单元.通过对核心城市的经济引力与场强范围以及圈层划分的计算,确定金融地理学中的“核心-边缘”模型的空间范围,从地理学的角度对金融加以认知与研究,使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深化了金融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引入了引力与场强模型,对都市圈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将都市圈的最大空间考察半径由300千米扩展至600千米,在较为广阔的地理范围内考察了广州金融都市圈所覆盖的金融空间范围并作出界定.结果显示,广州都市圈的大致范围包括25个大小不等的地级市,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广州金融都市圈进行圈层划分、时间效应分析与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力与"城市"的不同地域空间及其文明进程有关。文章文从"泛长三角"区域视角,以南京、杭州、苏州、上海等四个国际旅游城市作为参照,用区位商法对2001~2010这十年间黄山的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1994~2009年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系,文章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以我国1994~2009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经济和社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为自变量,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对旅游产业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会对地方经济产生正的溢出效应,适合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然后分别运用城市旅游功能、区位熵、产业空间联系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集群化程度进行了综合测度与评价,并据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法探讨了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间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渐增强的走势,但总体差异显著;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在不同年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高低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空间背景对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拥有的价值观和原先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旅游的农村居民人数逐年增多,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然而却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受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文章基于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因素,针对目的地选择方案偏好,确定群体专家的权重,提出关于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的群决策方法,通过对区间数向量内积的定义,对于专家评判的差异度和相似度进行计算,确定专家的权重,对最小化偏差的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对综合属性值进行排序得出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SOM网络的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旅游需求区域差异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本文将旅游需求差异分析转化为分类问题,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进行聚类,选取7个反映旅游需求发展情况的特征指标,将39个城市聚为6大类,最后分析了6个类型各自的旅游需求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是应对当前形势、化危为机的有力措施,是后危机时代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明确了城市旅游的基本概念,引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模型,通过人口、经济、交通、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集中度等6方面指标对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为城市旅游协调发展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