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对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探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通过严格控制初始水权和初始排污权,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保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冯海发 《统计研究》1992,9(2):32-38
本文使用结构调整定量分析指标,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全面认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及成就提供依据。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指标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产业系统的产出,另一是从产业系统的投入,再一是从产业系统的调整,三者分别形成了产出结构指标、投入结构指标和结构变动指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国际贸易对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都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高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国际贸易显著地抑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且国际贸易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强.技术创新明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外商直接投资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的惯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在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状况深入调研的前提下,筛选关键指标,在Johansen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情景设定预测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节能减排潜力定量估测,进而探讨了化解区域能源与环境双重困境的重要途径与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及其产业结构转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泰尔系数分析东部、西部两大区域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并对利用外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差距明显高于其内部的差距,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本地区大量引进FDI的原因,而西部利用FDI的过程中促进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污染减排倒逼机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因素。以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测算了2008-2012年污染减排倒逼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研究表明,虽然污染减排给传统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在第二产业内部,重污染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样本区间内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污系数趋于下降,污染减排促使经济增长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当前,中国环保倒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仍然存在障碍,应进一步强化环境问责、企业减排、环保执法及公众参与的倒逼机制,协同推进技术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云南区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均GDP数据剖析了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通过偏离一份额法分析了区域差距和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研判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时代的来临并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传统测度指标进行完善,基于1978-2012年省域数据,利用非参数面板模型均值估计和逐点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无论采用合理化还是高度化指标,结构调整效应的产出弹性均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的增加而呈现“倒U型”动态演进过程.当前,中国整体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拐点,面临从“结构性加速”向“结构性减速”转变的困境.经济增速的预测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将在2013-2017年进入“7时代”,在2018-2022年进入“5时代”甚至“4”时代.  相似文献   

9.
徐勇  丁悦 《统计与决策》2011,(16):57-59
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在其城市经济发展中都经历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过程,实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文章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这些城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寻了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为武汉等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扬州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得益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的优化调整,但经济结构中还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不够、要素环境约束、投资与消费拉动失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建议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扬州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11.
薜新宏 《山西统计》2002,(10):19-20
临汾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现状,是山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缩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对增长的制约日益明显。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与不足,明确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探讨了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深层原因,从而使提出的结构调整政策措施更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主要矛盾,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传统调整思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思路往往忽视生态内核,造成资源环境制约而不能持续发展。文章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和谐思路,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弥补传统思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及环境可恢复的情况下,研究了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构造了相应的数理经济模型,据此设计了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区域最优产业结构的测度工具。利用实际数据对陕西省最优产业结构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显示,不同时期陕西省产业结构与最优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实际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时期陕西省最优产业结构存在着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6—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探究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与质量)对能源效率的动态效应及其异质性,并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实证考察了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强度下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二者间呈“倒U”型关系;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相比,调整质量更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与质量)的融合发展对提升能源效率具有更强的效果;同时,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调整门限效应,即当调整幅度与质量高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能更加显著地增加对能源效率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5.
已有产业结构同构化指标适用于两两地区之间的同构化测度,缺乏从整体角度提出多个地区的测度方法。运用成分数据统计理论,在三元图直观反映产业结构整体演变的基础上,提出结构中心和结构离散度指标来整体测度产业结构同构化,并对中国31个省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同构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份整体同构化程度比较稳定,东部区域同构化程度最低,而不同区域则呈现出不同的同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时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调整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三大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三大区域的工业内部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中部崛起中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涂妍 《统计与决策》2005,(14):70-73
南贵昆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该经济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西部滇黔桂三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贵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的实证研究表明,南贵昆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不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协调状况;经济区产业结构质量较低,表现在产业非农化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低且资本密集型产业弱."十一五"期间,南贵昆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模型,以2000-2005年为考察期,对湖北省17个市(州)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竞争能力及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目的是识别和认识各市(州)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与劣势,为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差异和改善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爱萍  王瑜 《统计研究》2002,19(12):37-38
 中国成功加入WTO,这表明中国将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是一场以世界发达国家为主导,国际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是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部分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各产业协调配套、竞争优势显著的区域产业系统。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系统中的经济主体和骨骼,能否正确的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合理的确定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区域经济得到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