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1990~2011年分行业和区域的Ellision-Glaeser指数系统考察中国产业转移与扩散趋势的现实规律.结果表明,以2004年为界,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基本趋势.规模经济效应强,资本密集度高和技术含量丰富行业的产业集聚度持续提高,而消费导向性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2002年开始最早出现扩散趋势.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但近年来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份产业集聚度有所下降,中部省份和个别西部省份集聚度逐渐上升,部分行业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姜琳  窦炜  潘雅琼 《统计与决策》2012,(24):119-121
文章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来测算和评估自1999年我国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各产业之间的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绝对优势依然明显,甚至还有所扩大,东中西部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转移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这不仅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战略,而且也关系到各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27个省市的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产业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发现,2005-2011年间我国三类产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转移现象,且呈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空间特征,最后,从环境管制、资源供给、排污规模和治污能力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原因,研究认为,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和治污能力与污染产业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地区的资源供给和排污水平与污染产业转移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子帆 《统计与决策》2016,(14):142-144
文章依据1995-2013年的国际贸易数据和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相关因素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模式与我国产业对外转移之间是双向的影响,其影响的正负向取决于其内部因素的不同,并且各个因素之间会交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洁 《统计与决策》2016,(23):133-136
固定资产投资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水电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支撑产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剖析技术效率的内涵,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水电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选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水电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受到水电产业固定投资正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水电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该地区固定资产总投资比略高于东部及中部地区,但西部地区的单位水电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却远低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导致西部技术效率水平最低,并且区域间差距具有继续拉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已成为其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区域产业静态和动态集聚指数测算出东部地区五省一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和陕西省的区位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确定出陕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行业.结果表明,东部五省一市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趋势明显,陕西省的优势产业主要是重工业及资源型工业.陕西省应利用自己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找准产业承接的行业对接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1996-2006年间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和三大产业呈现扩散效应.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构成率呈现收敛效应,对第二、三产业的构成率呈现扩散效应.并探究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构建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上升较慢,且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但贡献率逐渐降低;西部地区差异下降较快,逐渐逼近东部地区;东-西、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但均有所降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随邻域水平的增加,低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转移的概率上升,高水平向中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高朋 《中国统计》2012,(6):55-56
随着国家优惠政策和中央转移支付支持我国西部开发,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东部地区。并且,在金融杠杆的使用上,2011年西部地区贷款总量为1.71万亿,东部地区为4.29万亿,虽然在数量额上有所差距,但考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时代背景和前人的研究,文章赋予产业升级新的内涵,并在其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生态效益、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级化6个准则层的新时代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测算了我国产业升级综合指数,对我国30个省份2017年的产业升级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运用了聚类分析法对这30个省份的产业升级水平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的产业升级水平远远领先于我国其他省份,各省份间产业升级水平不均衡;我国地区间产业升级水平差异明显,呈现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特点,且我国产业升级水平整体比较低。  相似文献   

11.
“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是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如果美国经济进入第二次衰退,我国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将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四川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增值税作为间接税,由最终消费者承担,但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增值税的贡献被大大低估。基于消费原则的我国2012年31个省份和三大区域增值税税收转移规模测算表明,增值税存在大规模的省际间转移现象。文章利用横截面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支持并深化了测算结果,即增值税主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销售量大的西部地区流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现实因素制约,税收与税源存在背离现象,地区间会发生税收转移.1997-2006年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税收转移现象,税收从中、西部地区移入东部地区,而且转移力度逐步加大.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是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其转移力度更强.区域税收分配存在"劫贫济富"现象,税收没有起到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十年间,我国西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具备了一定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与此同时,受土地、能源、劳动力和生态环境成本快速上升的影响,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未来西部如何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发达地区的产业可以通过梯度推移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从而缩小两地差距。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发达地区依然发达,落后地区依然落后,东、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差距与建国以来相比较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显然传统的产业梯度推移理论无法解释这种情况。根据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由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那么我国东部发达区域更发达,西部落后区域更落后,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并非越来越落后,虽然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加大,但仍然具有发展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个区域梯度推移的系统内,尤其是在一个象我国这样充满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区域系统内部,就存在着诸多的延缓区域梯度推移进程的因素,从而形成区域梯度推移粘性。为了精确地分析我国梯度推移粘性,本文建立粘性模型,并采用灰色聚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建立灰靶-TOPSIS组合模型和相应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9个发达省份的工业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沿海发达地区中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效率普遍提升,而京津唐工业区工业效率呈下降态势;整体上看东部发达地区工业效率整体上稳中有升,并且存在趋同现象,即不同地区工业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北京、江苏等地工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产业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邱珊 《统计与决策》2016,(1):139-141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丹丹 《统计教育》2007,(10):53-54
基于经济普查数据,对外资经济的地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如下基本特点:从区域分布来看,外资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具体投向来看,外资经济的产业投向以第二产业为主;从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分布来看,中部地区外资经济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逊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从经营绩效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7~2003年省级数据,文章估算了各产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GDP增长的影响.发现工业对三个地区GDP都起着支柱作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对三个地区GDP也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值仅对西部地区GDP有促进作用.而农业时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都有负面作用,对东部地区GDP增长没有明显影响.其他各产业则对三个地区GDP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文章在理论实践与证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西部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西部经济发展的简要分析,认为西部在第二产业方面要想和东部地区缩小差距是相当困难的,西部能够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