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SPS措施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S措施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采用2004—2011年中国与贸易伙伴日本、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面板数据检验SPS措施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需要4年才能适应国外SPS通报,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扣留或拒绝显著阻碍农产品出口。因此,中国应该增加国外SPS措施信息的供给渠道,把企业纳入到SPS措施的评估中,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缩短出口企业的适应周期;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和出口自律,减少国外扣留对贸易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贸易是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敏感话题,了解推动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改进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农产品的增长率,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适应能力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相似文献   

3.
运用CMS模型,对中国2002-2010年进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首先,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国内进口引力的增加.其次,世界农产品整体需求的增长也带来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增加.然后,中国农产品进口引力随世界经济波动起伏,进口引力的变化方向和农产品世界总体进口需求变化的方向保持一致.最后,在进口结构上,中国农产品进口更加集中于增长较快的市场和增长较快的产品.当国际经济形势良好、国内没有影响进口需求的因素时,进口就会大幅增长;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如果发生变化,则进口就会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4.
应用投入产出方法并结合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链长、影响范围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有较强的要素需求拉动作用和产品分配支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带动就业.结果同时表明,尽管消费及出口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最终去向,但我国农村居民对农产品加工业产品的消费总量低,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和出口消费总量的二成.  相似文献   

5.
美国"337调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勉 《统计与决策》2005,(16):107-109
最近,美国对我国筑起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337调查".使我国出口产品面临技术、知识产权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付出更昂贵的代价.本文就美国"337调查"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丹  吴玲 《统计与决策》2012,(19):145-147
随着农产品贸易竞争的加剧,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形势越来越严峻。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人员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国际市场日益萎缩,农产品出口举步维艰。为了解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水平,文章以安徽、山东等五省为例,运用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指数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描述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农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国内、国际需求以及国内供给都可能成为影响出口波动的因素(Massell,1964,1970;C.W.Wong,1986;M.F.Charette,1985)。如图1所示,DW表示国内外市场对某类农产品的总需求线,DH为国内市场需求线,S为某类农产品供给线,AB段为出口量,p为均衡价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89-2008共2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农产品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来研究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发现这一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很短,HS10分位农产品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9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生存时间众数为1。稳健性检验表明产品分类的不同层次对结果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货币冲击对农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Cairnes—Bordo的理论,当货币政策调整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反应要比工业品市场快,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然而,国外的农业经济学者的一系列实证检验的结果却不尽一致。基于中国有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供给冲击的确会对中国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产生一定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会提高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反之,收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农产品与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货币政策调整不会对中国农产品与工业品相对价格水平造成长远影响,从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而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出口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基于对茶叶品种的细分,运用出口单价、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测算了1992—2009年中国不同品种、不同包装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进行对比,找出中国茶叶的主要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大包装绿茶是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茶类,但这种优势在下降。大包装红茶竞争力最弱;1992—2009年间,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变化的国际环境因素主要有加入WTO以及2007年的次贷危机,其中加入WTO的影响比较持久,次贷危机的影响较为短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型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统计测算,并以我国农产品遭遇美国TBT为例,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因素.研究显示:美国、欧盟对我国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常年处于高位;美国、日本对我国农产品行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系数呈下降趋势,而欧盟却相反;在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因素中,农药投入量、化肥施用量等反应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因素为最重要因素;反映贸易地理方向的因素等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水果是具有出口创汇比较优势的生鲜农产品。采用1996—2013年水果贸易数据,分析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形势;运用三元边际方法探究水果出口增长路径,并进一步着重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水果出口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水果对东盟总体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价格边际带动,其次是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对东盟各国出口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因国家而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水果出口,尤其是出口数量,应从水果出口长远发展考虑,提供更为丰富的出口水果种类,实现水果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提高水果附加值,实现水果出口沿着集约边际增长;与东盟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降低双边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题,研究企业出口贸易对于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tolper-Samuelson定理(简称S-S定理)以及Melitz的异质企业模型,分析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收入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5-2007年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出口对企业所支付人均工资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参与国际市场会带来劳动密集型企业产量增加,这会使中国企业的单位劳动所占资本提高,带来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进而会带动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实证检验认为,企业出口与人均工资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出口对企业工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GDP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第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这些研究虽然在分析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分析的对象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量(主要是以出口总量为主)与中国之间的分析.然而遗憾的是对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产出(农业)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了中国向西开放的格局,地处"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天然和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现状,发现出口结构不合理;采用引力模型,通过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不同因素,并从高新技术产品总量层面和大类层面上分别测算了中国对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出口潜力;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联合国统计司的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CMS模型分析了“入世”前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增长源泉及其变动。分析发现:1995-2001年和2002-2005年两个阶段果蔬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增长源泉主要在于需求因素、竞争力因素,但趋势是世界进口需求拉动贡献不断提高,而竞争力因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下降;结构因素中市场结构影响很小,而产品结构则是抑制出口增长;肉类产品前一阶段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而后一阶段则转为需求因素和结构因素。这表明“入世”以来世界需求扩张对三种产品的出口增长拉动效应明显,但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均在下降,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世界需求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与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民收入与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加工型农产品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自身的收入弹性,开拓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而且可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增收能力.以普通的土豆为例,土豆加工成淀粉,可增值30%;加工成粉条,可增值80%;加工成麦当劳快餐店的薯条,可增值15倍;加工成环糊精,可增值20倍,高的可达30倍.现代农业已摆脱了仅仅提供原料和初级加工品的地位,已成为一种"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包括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全部内容.抓住当前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更大规模地实行农产品加工转化,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蔬菜出口8强国家蔬菜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动态测算,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蔬菜出口8强国家进行了综合比较,采用贸易引力模型探讨了中国和其他国家间蔬菜出口量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蔬菜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蔬菜出口优势较强,蔬菜产业竞争力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出口对象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中国蔬菜产业的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双边贸易国间的距离对蔬菜出口具有逆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优势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农产品竞争力,特别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足10%,因此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发现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和促进农产品出口做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桂芳 《统计与决策》2005,(24):127-128
目前,大多数WTO成员国都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美国目前正在考虑允许向非市场经济国家提起反补贴诉讼,中美贸易关系远比中欧贸易关系复杂,中国企业面临的外贸环境不容乐观.我国应该采取应对措施,积极行动,迎接挑战,设立和完善各行业的出口预警系统,强化监管措施,对各产品的出口数量和价格实行全方位跟踪,并及时发布数据,设置警戒限,为实现企业的出口自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