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1994~2012年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汇率波动等因素与货币替代的进行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货币替代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实际汇率波动与货币替代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货币替代都影响显著,在短期内能够回到均衡位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和短期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分别与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远大于名义汇率波动所带来的影响;而短期内则刚好相反。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波动均是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人民币汇率无论是名义贬值还是实际贬值都能够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实际汇率出发,运用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并通过实际汇率错位测算公式测算了1980~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错位程度。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在此期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币值低估和三个阶段的币值高估。实证结果也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自2002年以来确实被低估了,但并没有被严重低估。因此,人民币在目前情况下没有必要大幅度升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PENN效应为基础扩展购买力评价法,并且结合转型国家的特征,采用164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结果表明PENN效应和结构转型对实际汇率波动有稳健的解释力.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均衡汇率逐年下降,2005年企稳回升.根据置信区间分析,2008~2010年人民币汇率已被严重高估;即使考虑中国购买力平价数据存在20%的高估,人民币汇率也已经进入合理区间甚至高估.所以,人民币不仅不应该升值甚至需要一定贬值,以防对经济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09年样本数据,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和进、出口及其差额建立半弹性模型,使用单方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计量方法,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模型来揭示中国实际汇率的动态行为,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以logistic函数作为过渡函数的STA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行为,中国实际汇率走势是非线性的并体现了非对称性.基于此模型得出的汇率预测显示,2009年人民币汇率将基本保持稳定,会出现小幅贬值,波动区间为6.79-6.96.  相似文献   

7.
以中美、中日1994—2007年的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建立人民币汇率、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贬值通过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和出口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符合巴拉萨效应;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LG假说成立,而GLE假说不成立;中美贸易的参数检验效果明显优于中日贸易。为此,应采取稳定出口,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竞争力;合理控制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均衡实际汇率理论,对Elbadaw均衡汇率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中国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测算了1984—2008年人民币均衡汇率错失程度和实际汇率错位的季度状况。结果表明,人民币自1984年以来经历了三次低估、两次高估。2002—2003年的低估幅度小于10%,2004年低估程度加大;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是及时必要的;2006年下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有所回升,改变了从2003年开始的均衡汇率停滞不前现象,表明这次汇率制度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1995~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趋势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用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生产率增长来解释,中部地区有效实际汇率的变动也能被外商直接投资解释,而西部地区的汇率主要决定于政府支出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雷振  龚光明 《统计与决策》2016,(22):180-182
自2005年我国实施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尤其是2013年实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以来,汇率风险就一直紧随着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市场拓展.文章以2006-2014年我国出口型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人民币浮动汇率机制,分析了我国出口型企业经营绩效与外汇风险敞口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的出口收入对出口型企业的公司绩效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公司出口收入占比,不能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另外,资产结构等经营能力指标对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Gonzalo—Granger方法的长期均衡汇率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人民币应当升值或贬值就是研究实际汇率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的现象,实际汇率浮动应以均衡汇率为中心。为了分析长期均衡汇率的估计问题,文章通过均衡汇率决定模型—MacDonald(1998)模型,利用国际先进的计量方法Gonzalo-Granger的长期共同成分分解方法来研究人民币长期均衡汇率。结论是人民币名义汇率存在低估,当前人民币升值是正确的,是大势所趋,出于外汇制度改革的战略性考虑,应适当地让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994年1季度至2004年2季度。选取影响汇率的四个宏观经济指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协整分析,并通过Hodrick-Prescott滤波技术对经济指标进行平滑得到均衡汇率,在此基础上,对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1995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及其波动(VOL)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REER及VOL与FDI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是负向的,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建议是: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完善我国引进外资的政策;扩大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估计出人民币均衡汇率.重点考察了200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情况,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并没有趋势性偏离均衡汇率,但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程度呈逐步扩大趋势,因此需要进行汇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以香港对内地服务业FDI为例,从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和汇率预期三个方面对汇率与服务业FDI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志柏 《统计与决策》2007,(23):146-148
相对于Engle-Granger两步法与Johansen方法,DOLS方法在小样本、联立性偏误、包容不同单整阶数等方面具有优越性。而拓展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增加了汇率失调计算的理论成分。基于以上两点的实证结果表明,1990-199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被过度低估,1995-2006年第3季度,人民币实际汇率均是被低估的。受协整关系制约,未来人民币低估的幅度会缩小。  相似文献   

17.
程婷  田野 《统计与决策》2012,(21):161-165
文章运用季度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对中国吸收FDI的影响。从全国层面上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FD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区域角度,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吸引来自美国和欧盟的FDI,并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较大,但日本和香港的情况则相反;人民币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会减弱FDI的吸引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对FDI流入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86年至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几经变迁,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水平也多次呈现出跳跃性的变动,这使基于CPI等价格指数构造出的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指数含有明显的异动成分。本文运用异常值分析方法,分离了这段时间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中的异动成分,并估计了异动成分的性质和大小。这些异动都是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的贬值造成的实际汇率的永久性贬值。剔除这些异常变动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序列呈现出明显的确定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H类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汇改以来,尤其是进入2007下半年以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显著增加。文章使用ARCH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波动率聚类特征;外部冲击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同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相比,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会造成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这些特征要求市场参与者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谨防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美的双边数据,在HS细分商品层面上研究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和波动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别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人民币汇率水平升值对占中美贸易不平衡85%以上的HS16、HS20和HS11等三大类商品出口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对多数商品出口价格的影响为负,不过影响都比较小,因此,可以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增加汇率弹性,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