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客观权威的数据,建立了多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并作深入分析,最后给出提升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对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系统评价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有助于深入把握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格局。基于此,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模型对上海等50座骨干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将50座城市划分为领先城市、核心城市、重要城市、节点城市与一般城市5个层次。从空间视角观察,江浙沪地区呈现以上海为引领的"多极均衡"空间模式,其余省份呈现以各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单极突进"空间模式。一级指标方面,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与科技创新载体指标呈现高度分化特征,均倾向于向省会、直辖市以及经济发达城市集聚。在科技创新绩效方面各城市之间表现相对均衡,一些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城市,由于其产出的边际值较大而获得较为良好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掌握“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情况,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推进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和苏政办(1994)126号文的要求,省科委、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了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每年对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公布其结果。为了比较全面、系统、客观地定量反映各市的科技进步状况,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采用以科技指标为主,经济和社会指标为辅,由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科技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科技和统计部…  相似文献   

4.
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资源,而发明专利又是专利中技术价值最高的一类成果,并且其数量反映了不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文章采用发明专利总量、万人发明人专利申请量、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量和行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四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文本聚类法、内容分析法对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份与湖北省的发明专利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成长性和创新性,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灵魂,研究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西安高新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4个细分行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创新转化能力、创新保障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根据评价结果将产业划分为领先型、优势型和潜力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开展科技合作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理论分析区域内、跨区域科技合作对城市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2013—2020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经验数据,系统考察了科技合作对黄河流域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合作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且这一影响在上、中、下游城市具有异质性;科技合作通过影响黄河流域城市在国家创新网络的中心性,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科技合作对黄河流域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高吸收能力区间内科技合作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科技合作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黄河流域内其他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但区域内、跨区域科技合作的空间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因子分析法剖析江苏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剖析了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程度 ,客观地评价了江苏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新型制造业的概念,以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制造业强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31城市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环境保护能力进行了评价以及强市综合排名,并对我国主要城市制造业发展特征和模式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华 《统计与决策》2005,(23):14-15
对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有文献进行分析,但对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鲜见.我国各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明显,有效地进行分类指导,是制定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政策措施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反映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不同年份的聚类对比,提出提升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卢冶飞  董盛 《浙江统计》2005,(8):12-14,66
一、科技综合能力的界定 科技综合能力是科技实力(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投入,持续创新产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科技实力是指科学、技术与创新活动的资源总量、科技转换效率及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体现了从认识自然或社会发展规律开始,提出利用这些规律的新概念新思想,直至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总体能力.它不仅取决于区域内的科技实力,更重要地取决于创新环境的营造,是本地区的政府和经济单位所能调动全球一切可用的科技实力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则体现为对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力度.科技竞争力是提升科技实力、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及科技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重要战略支撑的科技创新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理念形成各国的共识,很多国家已经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来实施。如何评价和促进创新,国外有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陆续推出了许多关于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以美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数、OECD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RITIC法并基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等五个维度对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R&D)项目当年投入人员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基础条件,持续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可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投入、提升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效益和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等方式,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的启动与运行综述文/程祥强,周乃贵1994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从而实现了对全省和各市科技进步状况的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科学化,为省、市政府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这项工作就指标与框...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2005—2012年陕西省创新指数进行了初步测算,评价结果显示:陕西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陕西创新指数和创新环境、产出、成效指数均高于国家同期指数。在创新过程中的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和R&D经费占GDP比重等指标的评价显示,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地方财政拨款投入。  相似文献   

15.
在提出公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应用运层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对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显示了这一方法分析复杂问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等6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为加快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进步和创新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R&D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评价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源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在动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段新  乔杰  戴胜利 《统计与决策》2022,(23):121-126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熵权法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不同区域2008—2019年的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从时序演变上来看,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大体都呈现上升的态势,城市化效率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科技创新水平;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态势;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效率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状态,随着时间增长处于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状态,但增速缓慢;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度分布不均衡,高度耦合地区集中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等地区,且东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产业创新能力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定期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对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针对产业创新能力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和信息不完整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三参数区间灰数的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三参数区间灰数作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标度,给出一种基于三参数区间灰数的产业创新能力TOPSIS评价方法,最后实证分析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灰色关联度模型与理想方案方法相结合,用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灰色关联度代替各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的距离,提出了一种灰色关联理想方案决策方法。然后,将该方法应用到河南省各市区域物流能力评价之中,通过选取了影响区域物流能力的13个主要指标,根据河南省各市2010年的实际统计数据,利用灰关联理想方案决策方法对其区域物流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河南省各市区域物流能力的强弱次序,结果表明评价科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