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湖南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分析,按照得分将全省的88个县市分为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县域三种类型,发现湖南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呈现出以长株潭为中心,向外围扩散,逐渐减弱的规律,并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湖南县城经济加速发展战略,以期促进湖南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建立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此将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在对4种类型县城的经济区位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壮大和协调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红河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2003年统计资料,选取了反映县域经济竞争力的15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红河州13个县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用聚类分析法将红河州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种类型。通过对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提出红河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从创新能力、城乡融合、绿色生态、经济实力及民生保障5个维度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8—2021年湖北省76个县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Moran’s I分别揭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来源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绿色生态表现良好,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区域差异呈现先扩大后收敛的特征;武汉城市圈与宜荆荆恩城市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集聚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熊桉 《统计与决策》2006,(3):116-118
一、县域经济弱是制约湖北“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湖北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财政困难,工业化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低成为制约全省“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1.县域经济不强、财力有限,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湖北省内比较,县域经济较弱。2004年,全省76个县(市、区),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6.
结合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江苏沿海13县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类及综合评价排序,结果显示,如东县经济发展在沿海13县市中处于中上水平,排名第四位,与第一层次中的海门市、启东市经济发展有很大差距,相比处于第三层次的苏北地区略有优势。建议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等,促进如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如何利用现有的统 计指标体系在诸多不同点中找出能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变化的共同点,将县 域经济的总体实力与基本状况通过统计指标的量化、分析,实现各县域经济 状况的比较,应当是统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本文就如何建立一套对县域经济 总体及其变化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县市经济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18个地市共包括108个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县市的经济社会总体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河南经济总体竞争能力不强,省内各县市之间存在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由于县域经济在河南省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决省内发展严重不平衡和总体竞争能力不强问题,必须在充分认识县市竞争力差异的基础上,发挥各自区域优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市竞争力评价,找出各县市经济竞争力水平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全省108个县市进行综合分类,提出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5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本着实事求是、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6条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109个县重新排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缩小与先进省份发展差距、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河南省委、省政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地反映全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县(市)之间形成竞相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对现行《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方案》进行修订,形成了新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监测方案》,并按照新方案对全省109个县(市)2003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排序。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了反映县域经济的发展状…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实力具有比较优势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长三角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都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走在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通过对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中相关指标与路径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差距或比较优势,从而提出明确县域产业的战略定位、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等建议,以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央、自治区等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一、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方法县域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方面,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前县域科学发展中,处在第一位并且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制约兴安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兴安盟复建以来,地区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底子薄,基础差,经济资本与人力资本匮乏,从而导致经济总量小,经济后续发展乏力.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六个旗县市完成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43.24亿元,只占全区总量的2.4%,排在12个盟市的第11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反映2003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最近,湖北省统计局对全省73个县、市(区)进行了综合评价.我们根据其评价结果,并结合有关资料,对随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湖北省县域经济数据为例,利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技术,通过湖北省县域经济间的空间关联性分析,揭示现行扶贫模式的弊端并给出建议.考察了湖北省县城经济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变.通过分析发现,在2003-2015年期间,湖北省不存在绝对收入意义上收敛,但也并没有扩大.湖北省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对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用湖北省县域经济2006年度发展考核评价结果,对公安县冲刺全省县域经济20强的优劣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推动公安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这不仅要求县域经济在经济总量上取得发展,还要实现县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为全面了解和比较全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差异程度,我们对全区2006年16个县(市)进行了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监测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百强乡的评价排序活动,是对全省县域经济实力的一项检阅,对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本刊记者就此活动对十强县的经济发展采写的调查《共创县域经济的辉煌》,是对十强县经济发展的一个小结,期望能对我省县域经济的腾飞提供一份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综合性的基础单元,是联系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桥梁纽带,县域经济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固本强基的作用。2001年,河北省共有138个县(本文中县含县级市,下同),县域国土面积达181348.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6%:县域人口5627.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4.4%;县域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1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92.8%;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1.2%;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38.8%。正确地评价河北省各县域经济实力,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一、辽宁省发展县域经济情况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三年为周期的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辽宁现象"备受瞩目。全省44个县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6%,财政收入都已超过5亿元,其中全国百强县4个,进入前20名的2个。我们考察的开原市,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徘徊在全省后10名,2001年全市GDP只有18.9亿元,是全省贫困县。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