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计算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城镇空间随机集聚的向心性、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和城镇要素空间相关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徐州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镇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但城镇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的特征并不显著,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城镇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城市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2.
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是苏皖两省省委、省政府及各成员城市顺应发展趋势的战略抉择。南京都市圈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收集理E2013年前三季度和2012年都市圈8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靳璐 《浙江统计》2011,(10):41-41,49
南京都市圈8城市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工业生产实现腾飞、投资消费持续扩张、对外开放明显深化、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信贷稳步提高、居民收支显著提升等成就,并通过相互依存,彼此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和职能,提升了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了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外成熟都市圈和大上海都市圈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 《统计与决策》2005,(16):57-59
都市圈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都市圈经济理论的借鉴,将国外成熟都市圈的形成,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等,与大上海都市圈进行类比.并通过各种经济数据,将国外都市圈和大上海都市圈作了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5.
2021年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都市圈规划,也是中西部唯一一个。《规划》明确,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2021年成都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1.9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46.4%。按照《规划》中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将突破3.3万亿元。从2020年7月27日四川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到2021年末成都都市圈规划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6.
由核心城市及其所影响的周边城市组成的都市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空间单元.通过对核心城市的经济引力与场强范围以及圈层划分的计算,确定金融地理学中的“核心-边缘”模型的空间范围,从地理学的角度对金融加以认知与研究,使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也深化了金融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引入了引力与场强模型,对都市圈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将都市圈的最大空间考察半径由300千米扩展至600千米,在较为广阔的地理范围内考察了广州金融都市圈所覆盖的金融空间范围并作出界定.结果显示,广州都市圈的大致范围包括25个大小不等的地级市,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广州金融都市圈进行圈层划分、时间效应分析与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都市圈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在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的研究领域,定量方法尚不多见。文章综合前人关于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为例进一步阐明了这种方法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转折点的“Z”字形区域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大;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共同富裕差距存在区域差异和都市圈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Malmquist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采用中国30个区域1997-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但空间格局变动中呈现出稳定特征;1997-2003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离散分布特征,2003-2012年表现出集聚分布特征;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空间结构,16年间高值集聚区域逐步向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南部和江浙一带靠拢,低值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四川以及周边省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就业和产值两个视角出发,测算各城市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指标,使用面板回归衡量从2004-2013年十年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产业集聚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都会促进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上涨,而且毗邻城市房价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城市环境特征因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小学师生比、人均医院床位数以及每万人公共拥有公共汽电车数的增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市区人口密度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测度了2002-2014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足迹强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足迹强度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足迹强度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具有跃迁性,多以Ⅵ型为主,水足迹强度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环保投资比重、科技进步指数等因素对降低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起积极作用,城镇化率、灌溉面积、市场化指数则会增加水足迹强度.  相似文献   

12.
城镇体系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文章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NU值和钱纳里模型分析了黑龙江省城镇体系构建的资源导向本质,并运用齐夫法则分析了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揭示了其城镇体系构建和发展过于分散集聚效应弱的根本特征;基于此,进一步从城镇体系的空间集聚效应角度分析了其对新农村建设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都市圈"理论,半个世纪以来理论与各国实践表明:基于区域内职能分工与资源空间架构上优化配置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有助于增进集聚和专业化,提升区域整体及其成员的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曲线模型和产出增长率法综合判断了中国旅游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中国旅游产业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目前正处在产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旅游重心空间位置相对比较稳定;中国旅游产业在空间上呈现正自相关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且空间集聚程度逐渐提高。局部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明显,HH集聚区呈现出随中国旅游重心轨迹向中西部扩散的发展态势,LH集聚区空间分布分散,且趋于中西部集中,LL集聚区分布在西部地区,且空间范围呈不断缩小趋势,H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且分布范围最广;中国省域单元旅游空间结构较为稳定,空间集聚存在较高路径依赖,不同类型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转移惰性,较少发生跃迁;资源驱动、市场驱动、交通驱动、创新驱动是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国家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理论分析、现状和特点人手,结合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历年数据、贸易结合度指数、出口依存度指数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长三角都市圈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对促进双边贸易的扩大发展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时空跃迁法对我国研发投入要素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区域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态势,区域间差异是导致地区总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内中、东部地区差异最大;我国研发投入要素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这种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我国研发投入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且以低-低水平"集聚"为主要时空演化特征;我国研发投入的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较强,具有高度的路径锁定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都市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在构建都市圈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进行统一测定,并以此对其进行评价,以期对我国都市圈城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现状,特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其计算,得出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体现了各城市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现状,特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其计算,得出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体现了各城市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探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成因是实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关键。文章基于生态地理区划,运用DEA-DDF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时空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2008—2019年48个城市绿色用水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集聚与时空跃迁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空间分异驱动力的来源。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用水效率变动呈现“W”型的演进态势,区域绿色用水效率绝对差异有所扩大。(2)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半湿润区和干旱区城市以低高-空心型集聚特征为主,半干旱区具有均衡分片集聚特征。(3)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具有动态的空间结构,半干旱区空间结构变动较大。发生跃迁的城市类型排序为高效率制约型>低效率驱动型>低效率制约型>高效率驱动型。(4)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异内源驱动因子中经济产出影响力最强,外源驱动因子中对外开放影响力最强。分区域来看,半湿润区的核心影响因子是经济产出和废水排放,半干旱区的核心影响因子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