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金融危机三阶段周期理论剖析世界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选择VAR系统进行检验,通过对9个国家Ⅰ危机隐蔽期、Ⅱ危机爆发期、Ⅲ危机深化期的摩根史丹利MSCI指数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危机隐蔽期美国的金融动荡影响对澳大利亚外的7国金融市场呈现单向传染效应;金融危机爆发后,被传染金融危机的国家开始影响美国,呈现双向传染效应,证明危机的传染存在反馈机制;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交叉传染,是国际危机程度不断加深的重要原因,因此,金融危机的冲击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网状交叉感染.三时期的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揭示了危机传染的动态效应,美国金融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强度短期内很可能加大,持续时间比传统理论解析的过程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2.
由金融危机三阶段视角透视跨国投资组合供需动态变化过程中金融危机的传染特性。以跨国投资者投资决策与投资业绩互动为突破点,剖析在金融危机三阶段内调整跨国资产组合配置的微观交易行为所引致的金融危机传染性。经由9个国家金融危机期间基金交易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金融危机中跨国投资者资产组合再分配是金融危机重要的传染渠道;与金融危机发源国分享风险偏好型跨国投资者的国家最容易被危机感染;金融危机三阶段传染效应的强度呈动态变化;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信息搜集在化解市场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刚  潘浩敏  贾威 《统计研究》2009,26(12):81-87
 本文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金融危机分布的空间集聚性和传染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的传染路径有:地理区域位置、G7政治集团关系、贸易关系和资本项目开放度。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路径有:地理区域位置、贸易关系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度。并与´Alvaro A. Novo对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传染路径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2006-2009年中国976500条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识别了次贷危机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两种渠道: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实证结果发现次贷危机对危机前行业出口依存度越高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危机前行业财务状况越脆弱企业的利润和销售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该证据表明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是存在的,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渠道是有差异的,具有明显的指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莉  林宝清 《统计与预测》2002,(4):27-29,25
一、金融危机传染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跌宕不宁,金融危机频频爆发。Michael D.Bordo和Antu PaniniMurshid(2000)对人类历史上近2个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们发现,由于近20年来金融创新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金融危机不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且表现出很明显的传染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柏宝春 《统计与决策》2016,(21):169-170
关联性是分析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关联性视角,运用线性GARCH检验等方法度量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平稳时期,金融机构内部传染占主流;危机期间,金融跨行业间相互传染显著提升,其中以银行业传染效应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兵 《统计与决策》2024,(1):148-152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作用发挥关键在于传导。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市场并对货币政策冲击作出反应。文章分析了数字金融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效应差异,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影响;进一步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畅通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有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同时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的传导效果,减少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成为全球争论的焦点.文章认为公允价值只是真实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优于历史成本,更具相关性、可靠性和信息透明,有利于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不具有顺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的根源是银行家功利的态度、金融系统管理行为及管理方式的顺周期性、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和资本市场的混响效应.解决顺周期效应的对策是完善公允价值的实施和披露、建立逆周期机制以及加强会计与金融监管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林谦  王宇 《统计与决策》2007,45(14):50-53
本文详细介绍了金融危机早期预警系统模型(early warning system,EWS)的主要内容、预测机理、基本模型和方法、发展方向,并认为,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EWS是以已经发生过危机的国家为基础建立的预警体系,所以若直接运用国外的预警模型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的状况和程度进行监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测度、波动状态识别以及关联关系的分析。这对于同时监测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周期波动态势以及通过周期视角探究宏观金融关联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特征,并且金融周期的波动程度小于经济周期;第二,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阶段,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都具有一定的先行性,但每轮循环的先行期长短不一;第三,两个周期的联合波动具有区制依赖特征,并且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存在非对称性;第四,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异常波动,使得传统MS-AR和MS-VAR模型都无法准确地识别经济周期阶段,而MS-DBF模型依托联合转移概率矩阵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经济周期的每一轮波动。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正处于“前者收缩、后者扩张”的联合区制状态,经济周期走势深度探底;金融周期虽然处在扩张阶段,但仍位于较低水平。这预示着,现阶段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调控仍然具有一定的政策调控空间,政府部门可以适度...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以来,发生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日本、韩国的金融领域,而且世界其它地区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交往日趋频繁,资本、贸易流动加速的今天,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与其它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息息相关,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本文拟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总结成因,并结合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分析这场危机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同时引以为鉴,防患于未然。一、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作为国际收支主要组成部分的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规模近年来都有了较大增长,国际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一次凸显了金融统计制度在宏观经济统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货币与金融统计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它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评判依据,为个人理财提供对称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3.
王永茂 《统计与决策》2012,(20):165-168
Obstfeld金融稳定-开放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1985年以来的外汇储备变动,特别对1995年后中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解释力更强。根据实证结果,1995年以来,中国贸易开放度的显著提升对外汇储备积累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而金融开放度和金融深化度的提高显著拉升外汇储备增长。并且,模型估测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储备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及其后的两年里不足以发挥金融稳定功能,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两年里却明显超量。  相似文献   

14.
刘尧成  李想 《统计研究》2019,36(10):74-86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业周期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商业周期变化对中国出口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在重力方程中引入不可观测的周期性因素,用于分析中国出口的变化及其决定因素。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允许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异质性,因此更具一般性,也更符合典型贸易事实。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Pesaran (2006)的异质性面板、Bai(2003)的共同因子等新提出方法分别估计重力方程和周期性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具有明显的供给推动特征,国内产出是引起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国外产出和汇率是导致出口波动的重要因素;周期性因素的影响因贸易伙伴而异,中国对美国、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受周期性影响较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在2009年还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的形势下,任何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都会很快的影响到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比如,始于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回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分析各贸易伙伴的经济因素和我国自身经济因素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根据经济学理论,选择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为解释变量,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方法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建立了回归模型,并据此讨论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信息缺口问题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广义而言,危机背景下信息缺口主要表现为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金融部门的风险累积,二是跨境金融联系,三是国内经济对冲击的脆弱性.从统计视角分析,信息缺口主要包括两大类:不可得信息和信息内容缺口.金融危机为统计变革带来了机会,将对未来统计体系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各个金融子系统本身的压力状况及其关联程度,共同推动了金融压力总体状况在高低状态之间的转换;而且,“高压力”状态与“低压力”状态相比,金融压力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效应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山东统计》2009,(3):12-15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利率、汇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及混业经营的扩大发展,现在越来越呈现出混合形式的危机。如果金融危机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造成经济衰退、生产下降、商品过剩,  相似文献   

20.
不确定性是指人们无法准确观测、分析和预见的变化。选择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作为代理变量,分别利用GARCH模型、随机波动模型和马尔科夫机制转移模型等剔除预期的计量经济模型,测度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研究发现: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时期主要分布在1993-1995年、1997-2000年、2008-2009年和2010-2011年,分别对应中国市场经济初期、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