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以后,我国央行开始逐渐放松对利率的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来,央行加大了利率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及力度。那么利率是否真正地发挥了货币政策在各经济环节的传导功能是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就利率政策而言,央行应在正确认识时滞问题基础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由价格效应的不一致性而频繁改变货币政策。文章将运用1996~2007年的月度数据,考察不同经济周期下的利率发挥作用的时间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我国央行频繁加息,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虽然这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但利率水平的变动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利率政策是否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选用1979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实际利率水平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1979~2011年间的利率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世界164个国家1961~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央行利率响应函数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论认为,利率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平滑转换特征;随着通胀率的上升或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利率的响应逐渐增强,不过利率政策总是更多地对通货膨胀率做出响应。文章最后对中国利率政策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敏 《四川省情》2000,(2):34-35
利率政策历来是市场经济国家调节经济最直接最灵活最有效的货币政策。近年美国居民的高消费率、高投资率、低储蓄率,使美国经济取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与其利率政策不无关系。然而,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已连续下调七次之多,单方向调整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历史罕见。但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旺,资源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率政策对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利率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效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利率政策能够负向影响房价,并且紧缩的利率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大于扩张的利率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多种政策配合调控房地产价格以及打击投机行为以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寒飞 《统计研究》2004,77(4):17-4
从1996年到2 0 0 3年,中国人民银行9次调整了利率,试图以利率来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工具来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是,利率政策似乎并没有如宏观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有效,利率对于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明显。谢平(2 0 0 3)对于中国近几年的利率政策效果进行  相似文献   

7.
动态因子模型往往被用来构建收益率曲线,但因子的经济含义经常不明晰,而且由于不同因子的冲击项非正交,收益率曲线的变动来自于哪个因子的冲击无法辨别.本文构建了一种特殊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通过约束因子载荷使因子正交并具有明确的直观意义.本文采用中国债券市场国债到期收益率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样本内拟合能力,能够捕捉实际经济中的典型事实.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短期利率脉冲对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没有影响,市场上的利率传导不顺畅,但中期利率脉冲会对长期利率产生持续的显著影响.现有市场条件下,央行可以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如中期借贷便利MLF等)直接调控中期利率来影响长期利率,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张云  郑忠  程丽萍 《统计与决策》2006,(19):109-110
一、"利率通道"调控模式的运行机制 "利率通道"调控模式下,中央银行不考虑货币供应量变化,仅通过确定自身的存贷款利率,形成利率通道来控制市场利率变动范围,实现目标利率.它的运行机制可以用图1来描述,r1代表央行贷款利率,r2代表央行存款利率,i代表央行的目标利率(一般是同业拆借利率),S代表基础货币的供给曲线,D代表市场对货币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赵天荣  李成 《统计研究》2010,27(2):72-76
 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利率政策其要件之一就是确认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二元VAR-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前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降低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实证检验证明,从长期来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能稳定利率波动,但短期内人民币弹性的增大实际上加剧了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在线性Engle-Granger协整模型和非线性指数平滑迁移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 (ESTAR-ECM) 的框架下,对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序列进行了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发现线性协整模型不能捕捉到我国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对于ESTAR-ECM模型,无论利用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利率还是7天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名义利率的代理变量,均证实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明“费雪效应”在我国是成立的。但由于“费雪效应”系数小于1,表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费雪效应”。其意义在于,我国利率政策对稳定通胀预期、抑制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由于利率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导致完全依靠利率政策控制目前较高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强制性结售汇制以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开始并轨,因而本文以1994年作为我国IS-LM-FE模型研究的起点.该模型描述了一国经济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三市场的均衡.其中,FE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国际资本对本国利率变化是否敏感.我国资本项目下实行严格管制,外资流入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规模都很小,利率政策对资本流出入作用不大,因此在模型中FE曲线几乎是垂直的.1994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6年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实现经济"软着陆",在此期间,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第二阶段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期间,我国宏观政策重点在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缩小了汇率浮动幅度,1997年以后我国实际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第三个阶段是1999年至今,政策重心重新回到内部平衡,政策目标瞄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对可预期与不可预期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利率波动的机理进行分析。理论上,公开市场操作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机理表现为“流动性供给效应”和“流动性替代效应”,当市场预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时,将会通过调整资产结构使得流动性替代效应发挥作用,从而抵消央行资金供给对利率构成的影响,并制约利率下行幅度。反之,当市场未能有效预期时,预期偏差(实际操作与预期数量之间的差异)越大,公开市场操作对市场利率的影响将越大,流动性供给效应将发挥作用,引导市场利率显著下行。在此基础上,利用SVAR模型对公开市场操作中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可预期与不可预期成分进行了分解,并基于脉冲响应分析检验了不同成分对市场利率的冲击。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对于数量型工具,若市场未能有效预期央行行为,会采取相对审慎的经营策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后,流动性供给效应将发挥作用,市场利率出现显著下行。反之,若市场能够准确预期央行行为,会前瞻性减少低收益优质流动性资产配置,此时“流动性替代”效应会抵消央行货币投放形成的“流动性供给效应”,公开市场操作并不能起到降低市场利率的效果。第二,对于价格型工具而言,若市场能够预期到央行上调公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提高利率将会使得物价下降,但是近年来利率政策的实际运用效果却与这一理论背道而驰.成本渠道理论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目前我国对于成本渠道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使用GMM估计方法对1992年第三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强烈地支持了成本渠道的存在,这一结论说明在我国提高利率在短期内会引起物价上涨,而不会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双缺口”模型理论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失衡对我国经济总体失衡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前期的内部失衡加剧了当期内外经济失衡;外部失衡对经济总体失衡具有负向效应,但影响力度较之前者要小,显著性也较差.从而得出当期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产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经济的失衡,尤其是储蓄、投资、消费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利率的非线性动态调节及其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背景而扩展现有泰勒规则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以此揭示人民币利率的长期均衡及其短期非线性动态调节,并进而刻画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效果。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开放经济中的泰勒规则揭示了我国的长期均衡利率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状况,2004年第3季度后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货币政策偏松,但2008年第3季度货币政策偏松状况基本消除。央行对利率的动态调节在货币政策偏紧时速度较快,在货币政策偏松时速度较慢。进一步,在货币政策偏松时利率上调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抑制效应相对较大;在货币政策偏紧时利率下调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刺激效应相对较小。本文的结论不仅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提供实证支持,也从利率对通胀和产出的调节效应的角度解释了近期利率快速下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实证考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利率、通货膨胀率.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加以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运作,如何建立与政策性信贷资金管理相适应的利率运行机制,有效发挥利率的作用,作为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了出来。政策性信贷资金利率,是我国信贷利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政策性贷款利率作用,既不能孤立地看待政策性信贷利率的作用形式,同时,也要承认政策性信贷利率产生的特殊性对其作用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政策性信贷资产投放实行优惠利率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利率的作用,或是利率作用在政策性金融管理中的弱化。客观地看,政策性信贷利率固然有它作用的局限性,但其目的与…  相似文献   

18.
 1996年以来,为促使经济快速走出持续的低迷,央行采取了连续的降息政策,但降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对于其中的原因,许多学者已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结论。不过这些研究却大多对这样一个事实重视不够,即我国经济实际上存在的分割性。为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将分析这种分割对利率政策效果的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当前推动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经济走出低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拓展消费领域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刺激消费,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央行自1996年5月1日6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但效果不很理想,一方面,银行存款连年攀升,另...  相似文献   

20.
央行从1996年4月1日起停办保值储蓄至今,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先后五次调低存、贷款利率,并适时对利率结构作了相应的调整,其调整幅度之大、范围广大、频率之快,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那么五次降息中利率的杠杆作用究竟发挥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