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经济过热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彬 《统计与决策》2006,(18):76-7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抑制经济过热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协整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控物价时各自的效力.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调控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有效的,其中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调控经济的两大重要工具.为了应对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我国果断采取了相关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这些政策正逐步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首先构建VAR模型,然后通过模型估计、协整检验、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等,实证检验了我国2008~2012年期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效率水平偏低;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时处于失衡状态;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力度负面效应较大,应加大财政政策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陆虹 《统计与决策》2013,(2):161-164
自我国央行赋予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力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以1998年第一季度~2010年第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GDP和通货膨胀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的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贷渠道出现了低效性和不稳定性,再以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作用的动态变迁轨迹,发现信贷渠道的作用在长期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在特定阶段信贷渠道的作用还会被强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3年第三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两种渠道对经济的影响力.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两种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均有影响作用,信贷渠道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反,而货币渠道长短期对经济增长作用一致,并且分别与经济增长呈现单项因果关系.这说明信贷渠道对经济增长短期促进,长期不利.货币渠道虽然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是当前还没有起到带动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向,也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直接关系到农信社的经营取向,在宏观调控工作不可放松的大形势下,对农信社业务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6.
石晶 《统计与决策》2015,(2):165-168
自2011年以来,我国启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对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以有效控制,但是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经回归到常态化运行状态,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引入国际资本,以调节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文章基于滞后p阶VAR模型,对我国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有效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的调整并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成效 近几年来宏观政策的运行轨迹大致是:自1995年以来逐次采用的以降息为主的单一的货币政策;1998年起实施降息与放松信贷并重的综合货币政策;1998年下半年启动以增发国债扩大基础建设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到2000年下半年,为预防通货膨胀而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2001年1月份重又增大了货币的投放,银根适度从紧来支持经济的回升.  相似文献   

8.
自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提出之后,IS-LM模型就一直是传统凯恩斯学派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相对有效性的主要工具。但由于IS-LM模型总是假定经济系统的变化是瞬间完成的,忽视了经济政策时滞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使得依据IS-LM模型得出的许多结论缺乏实践意义。实际上,宏观经济政策总是存在或长或短的时滞,这不仅是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时间,而且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也需要时间。就前者而言,从经济系统发生变化到经济政策被付出实施中间所花费的时间。被称为经济政策的内在时滞。其内在时滞越长,经济政策与经济状态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由于作用的方式和条件有较大区别,其效果也有较大不同,文章试图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并得出有关结论,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方法是财政以及货币政策,其中税收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在财税学中,税收负担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是核心内容。税收改革建立的税收体系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展现出了很多不合理的方面.给税收负担的研究增添了很多困难。本文从多方面、多层次,本着先理论、后实际.最后形成政策建议的路线,分析了税负对经济增长多方面的影响。最终得到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容提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属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可依宏观经济调控要求进行合理搭配。本文在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框架下,用修正的M-F模型深入分析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扩张的财政政策辅以扩张的货币政策是目前较理想的操作方式。用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佐证了上述理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之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文章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股票市场及货币政策的相关数据,运用各类计量方法,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做出了比较分析,并对中美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两国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董刚 《统计教育》2008,(8):45-47,56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利用1996年至2006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利率引起的时滞为3个季度,货币供应量引起的时滞为2个季度,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  相似文献   

14.
文章构建纳入房价因素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型,并基于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入房地产价格因素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模型对于通胀的反应更为显著且对于我国的实际状况拟合程度更高.此外,还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面临“多目标,多工具”的现实情况.因此,建议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考虑房价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综合利用多种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曦  邹文理 《统计研究》2011,28(12):55-65
 本文采用理论引导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方法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我们首先构造了一个反映我国特定利率制度安排下的经济结构理论模型,表明货币政策的三个作用渠道:流动性效应、通货膨胀效应和实际产出效应。之后以其为指引,识别模型内、外生变量,限制变量当期冲击的作用特征,以实现对SVAR模型的整体识别和估计。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分析详细讨论货币政策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①我国股市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货币增长率增长1%,将使沪市和深市股价分别上涨1%和0.7%;②货币政策的瞬时影响在第3个月时最大,第6个月之后基本消失;其累计影响具有持续性;③沪深两市的政策反应略有不同;④我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型特征:流动性效应对货币政策作用的解释力分别达到91%(沪市)和70%(深市);通货膨胀效应有一定正向影响,产出效应体现出微弱的负向影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在我国,货币政策尚不应该对股市动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刘兵 《统计与决策》2024,(1):148-152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作用发挥关键在于传导。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市场并对货币政策冲击作出反应。文章分析了数字金融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效应差异,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影响;进一步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畅通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有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同时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的传导效果,减少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也是如此。因此,系统地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日前,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货币政策的专著《中国货币政策研究》。作者李念斋先生,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在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众所周知,货币政策问题涉及很多复杂的理论和实证定量分析模型,为了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作者回避了一些不易弄懂的理论和复杂的定量分析模型,在内容结构方面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无序发展造成金融体系“脱实向虚”问题愈发严重,传统信贷渠道受阻,社会融资出现结构性失衡。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并创设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的同时定向支持实体经济扩大信贷融资,双管齐下破解金融“脱实向虚”问题。本文将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纳入双支柱调控框架,分析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可行的政策搭配。研究发现,传统的信贷监管与总量货币政策容易诱发监管套利行为,难以实现精准调控。相较而言,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定向降低银行信贷资金成本,疏通信贷渠道,推动金融“向实”;影子银行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限制影子银行盲目扩张,促进金融“脱虚”。进一步研究表明,两类政策具有叠加效应,可以形成较好的政策合力。此外,有效识别影子银行底层资产风险可以通过风险渠道抑制影子银行逆周期扩张,在货币政策紧缩阶段达成更好的政策效果。本文研究为双支柱相关政策边界拓展与政策协调搭配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解析:1999~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形式.文章根据构建的5个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1999~2008年的月度数据对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对货币供应量(M2)、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信贷规模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M2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关系;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短期相关性.我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更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都是经济金融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1997-2014年我国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新近发展的时变参数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TVP-FAVAR)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市场价格泡沫影响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有着显著的时变性特点。当股票市场存在较大程度的资产价格泡沫时,股票市场的价格可能会随着利率提高而上升,采用加息的紧缩货币政策未必能够起到相应的调控资产价格波动的作用。这一结果和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理论一致,意味着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观念中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波动之间是逆周期关系的认知。因此,政策制定者在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应密切关注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影响的时变特征,针对金融市场波动状况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