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率平价的实证分析:基于中美两国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中美两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平价基本不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两国利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不明显.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在近期不必受关国利率变化的太多约束.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外汇市场要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也要放开,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产生内生性联动,真正成为灵活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率平价的实证分析:基于中美两国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与调整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未来汇率的变化率与这段时间内两国利率的相对变化率一致.文章运用中关两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平价基本不能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两国利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不明显.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在近期不必受美国利率变化的太多约束.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外汇市场要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也要放开,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产生内生性联动,真正成为灵活的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就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互动关系作个初步的分析.首先在利率平价理论揭示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套利机制,然后阐述了我国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利率市场化的约束.因此,本文分析遵循这样的内在逻辑:资本完全流动时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套利分析--固定汇率制度对利率浮动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不影响产出,只影响储备水平的变化;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影响产出.克鲁格曼则提出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完全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冲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国内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利率传导机制和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但对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比较少,加入WTO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迫使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要研究解决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利率、物价相互协调以及内外均衡的难题.在开放的形势下,货币政策控制力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将下降,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降递减,货币政策的对外依赖程度则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6.
王胜  周上尧 《统计研究》2018,35(12):26-44
本文将零利率下限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同时引入货币政策分析,利用两国DSGE模型深入探讨了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和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零利率下限会导致汇率的“逆向调整”效应,从而加剧两国相对经济波动。当外生冲击源于国外时,本国汇率不完全传递与零利率下限两种扭曲所导致的福利损失将相互叠加,这一点与发生本国冲击时的情形正好相反。采取汇率管制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加重外部危机的国际传导,造成本国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我国央行应当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中国股市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在贝叶斯框架下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对中国股市、利率、汇率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四者相互传导过程中,利率渠道相对最不通畅,这可能是由于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仍未完成,利率的价格机制作用较为有限。此外,利率对股市的长期调控是行之有效的;股市对汇市冲击的反应伴有"隔夜回调"现象;汇率对利率的传导效应长期有效且稳定,但与非平抛利率曲线相驳,这或许与中国资本账户管制与国际资本外流有关。2018年之前原油市场与中国股市有脆弱的"共热"现象,此后原油价格的溢出效应呈现不断增强之势,因此原油价格风险应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为避免股市的风险溢出至其他市场,建议继续深化"两率"市场化改革。要引导股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或者为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溢出构建相对应的缓冲机制,还需注意不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从而增强货币市场的内外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刘晓剑  向实 《统计与决策》2012,(20):152-155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将货币政策规则(利率规则)内生于整个经济系统,探讨货币政策规则对汇率动态调整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首先,当利率规则设计不当时,经济会出现多重均衡,将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不合意的波动;其次,当仅以通胀率为目标时,在开放经济中利率规则应当满足的条件与封闭经济中相同,即反应系数必须大于1;第三,在开放经济中利率规则无须专门以名义汇率为目标,以通胀率和产出缺口为目标整个系统就足以实现稳定的要求;第四,当利率规则中包含了名义汇率目标时,系统稳定的要求是对名义汇率和通胀率的反应系数之和必须大于1。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为出发点,将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对价格目标利率和数量目标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参数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对比,并借鉴Poole法则,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和中国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在货币供应量解释能力减弱的同时利率的作用逐渐增强,说明通过价格信号调节使货币政策变得更加有效,可以看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出现了从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调控对资产价格波动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资产价格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用实证的方法建立VAR模型检验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对于资本市场的干预有一定效果但不够显著,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频繁波动特征,以法定准备金和利率等货币政策还是做出了反应.由于货币政策的内外部时滞,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市场反应周期在2-7个月之间.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96-2009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基于VAR的广义脉冲反应函数方法构建了包含利率、汇率和货币供给量的我国货币状况指数,并考察其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的功能。研究表明货币状况指数不仅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参考,而且能够提供货币政策目标的未来动态信息,货币状况指数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信息指示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泰勒规则,即在产生、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利用Lawrence模型将汇率因素引入,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实证结果表明:泰勒规则能够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相对于物价稳定目标,央行更关注经济增长;将微观主体的预期和汇率因素引入到货币政策时,央行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强;继续推动利率和汇率体制改革能更有效地提高泰勒规则的解释力;“前瞻性泰勒规则”能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使实质上一直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向浮动汇率制转变,这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会从方方面面影响中国经济,按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预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会随之改变。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否由于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改革而变动,可以用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前后五年的实践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利率、汇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基于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利率、汇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变量之间的作用有较长滞后效应,汇率在经济增长中的冲击影响明显持续时间长贡献大,利率则在通货膨胀中影响和贡献较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没有可预见的Granger因果关系,采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继保增长又防通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新兴市场国家1996-201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这些国家在开放条件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一国的经济开放度越高,则该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越小,但对物价的影响则越大.据此认为,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不应该继续依靠数量型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应通过实现利率及汇率的市场化,使我国过渡到主要依靠价格型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6.
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强制性结售汇制以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开始并轨,因而本文以1994年作为我国IS-LM-FE模型研究的起点.该模型描述了一国经济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三市场的均衡.其中,FE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国际资本对本国利率变化是否敏感.我国资本项目下实行严格管制,外资流入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规模都很小,利率政策对资本流出入作用不大,因此在模型中FE曲线几乎是垂直的.1994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1996年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实现经济"软着陆",在此期间,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第二阶段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期间,我国宏观政策重点在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缩小了汇率浮动幅度,1997年以后我国实际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第三个阶段是1999年至今,政策重心重新回到内部平衡,政策目标瞄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袁靖 《统计研究》2007,24(8):60-63
 本文基于泰勒型货币政策规则对我国1992-2005年考虑股票市场资产价格泡沫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操作规则时,利率平滑倾向显著,赋予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权重较大,但不重视应对资本市场价格较大波动。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机制不畅,导致我国居民和公司资产负债表不健康,应对金融风险能力非常弱。  相似文献   

18.
程贵 《统计与决策》2013,(3):158-161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中,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文章首先系统考察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内在矛盾,指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是引起货币政策操作经常性失效、内外均衡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然后,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四类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在预测我国物价和产出变动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胀波动能够更好地解释未来物价、名义产出的变化与波动.由此,我们提出以通胀为目标变量(通胀目标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货币市场正面临逐步开放,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资本市场同样面临着对外开放,增加金融产品的发展问题.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开放,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挑战.近年来,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干预证券市场的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研究分析银行利率、货币供给量以及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对证券市场报酬率的预测能力以及探讨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报酬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判断货币政策是否可以解释证券市场的波动以及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对于中央银行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证券监管部门对证券市场的科学监管,防止证券市场剧烈波动;投资者根据国家货币政策发展准确把握股票市场变动的脉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天荣  李成 《统计研究》2010,27(2):72-76
 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利率政策其要件之一就是确认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对利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二元VAR-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改革前后,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系统性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降低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实证检验证明,从长期来看,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能稳定利率波动,但短期内人民币弹性的增大实际上加剧了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