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1978~2007年三十年间全国和辽宁省GDP数据入手,在具体研究了辽宁省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协同性的同时深入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并借助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辽宁省经济增长波动的机制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辽宁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冲击响应最为灵敏;对消费波动冲击的响应存在2年左右的滞后期:对出口波动正向冲击响应的持续时间较长.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保持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初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Markov模型的居民储蓄增长周期性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Markov模型来建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方程,并采集1952~2009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年度数据对存款方程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果表明: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波动可以分解为定期存款波动和活期存款波动,活期存款波动的频率远远高于定期存款,而银行储蓄存款的风险主要源于周期波动,说明银行在储蓄存款的风险管理中其重点在于优化储蓄存款结构,尤其是加强对活期存款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3.
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象,各个经济学流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以增长率波动为考察对象,描述了建国以来江苏经济波动,对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经济波动原因进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明玖  潘辉 《统计与决策》2020,(17):124-129
文章选取中国1992—2017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借鉴现代货币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VAR、VECM计量经济方法,选取物价变动率(CPI)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变量,M2增速作为货币供应变动的代理变量,GDP增速作为经济增长变动的代理变量,不仅从长周期全样本层面,也以2008年为界分为两个短周期样本,对通货膨胀、货币供应、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从长期看是货币现象,从短期看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5.
刘尧成  李想 《统计研究》2019,36(10):74-86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1991~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探讨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既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存在短期的动态关系,其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分别为0.766和0.85。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应加大教育投资、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和建立科学经费管理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应在符合波动相关性的前提下进行,运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采取N步列表中的联合概率和独立、相等检验法以及交叉相关系数等方法对两者之间的波动关系进行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简单线形回归模型检验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效果,从而区分出城乡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周期的特征与上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丰  陈振 《上海统计》2003,(10):22-25
新经济一词出现之初,意在诠释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现象:在经济保持高速、持久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的理想状态。长达100多个月的经济扩张,曾使人们对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经济规律产生怀疑;然而2001年6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这一事实明白无误的告诉人们,无论是传统经济也好,还是新经济也好,  相似文献   

9.
改革以来江苏在时间序列上的经济波动中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文章探讨了经济波动的主要特点和成因 ,提出利用经济波动规律 ,使经济健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桥  台德进 《统计与决策》2017,(16):168-171
文章从趋势指数、随机模型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考察了金融变量的波动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如下:金融变量趋势指数和农村经济增长趋势指数变动具有某种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农村贷款、农村储蓄和农业保费收入的波动与农村经济增长正向关联性,农业存款和农业保险赔付额的波动与农村经济增长负向关联性,但系数不太显著.因此,我国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村和农业的适当贷款,鼓励更多的农业消费和创新,增加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行业,为农业的发展风险和创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使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短期波动是否影响投资,以及短期波动是否通过投资影响长期增长.研究表明,波动对国有经济投资的边际影响为负,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边际影响为正.波动对各种投资的影响随着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非国有经济投资可能是我国波动影响增长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传统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没有考虑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资源价格约束下的资源诅咒问题重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资源价格波动确实是资源诅咒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考虑资源价格波动后,资源依赖度和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存在正U型关系。但在过去20年中,中国各省处于正U型曲线的左边,资源依赖度和经济增长表现出单一的负相关关系。还对资源价格约束下资源诅咒的各种传导机制进行了考察,发现人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资是最主要的传导机制。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研究中,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人均GDP增长率的均值与标准差之间存在统计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缺乏理论上的说明。文章通过构建随机增长模型发现,随机冲击的增大不仅会使产出增长率的标准差增大,同时也使增长率均值减小。在数量上这就表现为增长率标准差与均值之间出现反向变化关系,从而为实证研究结论提供了一种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择CPI时间序列进行建模,运用ARCH模型和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通货波动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通货波动周期在48个月左右,外界对通货波动负的作用要大于正的影响效应,我国近年来通货波动不稳定性开始增加以及经济高速增长对通货波动有显著影响而反之却没有。  相似文献   

15.
价格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投资的调整成本理论,引入价格不确定性,建立了一个模型,得出了价格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H-P滤波将1998~2010年中美房地产季度价格指数的周期波动项分离出来后,对周期波动的协同性和测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美房地产周期波动项有中等强度相关关系,并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测度指标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波动性强于美国,具有向上发展的长期趋势,而美国房地产发展较稳定,处于下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祥兰  雷茜 《统计研究》2011,28(3):43-50
 本文采用协整、向量误差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货币供应、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物价水平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明显,在短期内,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影响方向不明显;短期内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促进效应,长期内货币非中性。此外,向量误差模型也表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都受到自身滞后期的影响,经济发展具有长期且趋于稳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然而,学界对二者关系远未形成定论。文章从经济波动统计测度方法的视角,在对经济波动的含义加以辨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文献中经济波动测度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为研究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关系问题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即以国际接轨为改革的主旋律和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应注重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人类出现初期,由于人口较少,生产力极不发达,人口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是人口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这在资源无限假定的基础上是可以成立的,所以杰出的人口学专家马寅初当年提出其人口理论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自然资源和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通过构建新的模型来研究经济增长,其中不仅考察了资本、劳动和技术因素对增长的影响,而且在技术水平方面将城乡两部门分别对待.更为重要的是,文章将我国城乡所获得的融资环境、政策支持等外部资源要素也置于模型中,考察他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宏现调控政策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