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业的开创者,张之洞是后起之秀。他们对中国铁路业的发展有荜路蓝缕之功。他们一生的洋务活动也伴随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全过程,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铁路建设中抵御外敌、发展民族经济、借洋款筑路的思想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两人权力与地盘的争斗也延缓了铁路建设,洋务派的"内耗"同样阻碍了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日京沈铁路唐山至胥各庄段,建于1881年,乃我国首条自建铁路。关于其修建情况,似尚无专文论及。笔者不揣浅陋,有心探求,以裨于中国近代铁路史之研究。 一、短命的洋铁路 铁路是资本主义列强扩大在华势力的重要工具。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英、美侵略者已策划在中国修铁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们付诸行动,先后有过两次筑路之举。 1865年,英商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擅建小铁路一里许,上行小火车,旨在用实物广  相似文献   

3.
孙科继承孙中山铁路富强中国的思想,强调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在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基础上,为中国绘制了一幅铁路建设蓝图,主张在"平等互惠"、"不损主权"的前提下,借用外资、以庚款和关税收入作担保发行公债等一系列方法来修筑铁路。孙科关于铁路建设的理论及实践,对今天中国的铁路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升铁路运行速度是一代代中国铁路人的重要目标追求。改革开放后,随着邓小平访日引发的“高铁旋风”,揭开国内铁路提速的序幕和起点。随着铁路运量和运能矛盾加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建高速铁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政府开始京沪高铁建设的前期筹备和科技攻关工作,并完成首条准高速铁路的立项建设,为迈向高速提供重要经验和技术积累,孕育了中国高铁发展成功的最初基因。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11日,随着汽笛一声长鸣,首趟金温铁路列车“海鹤号”缓缓驶出温州火车站,向杭州进发,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条合资铁路——金温铁路全线开通运行。“巨龙横贯浙两南,百年梦想今日圆。”在尽情欢庆的时候,浙西南2000万人民不会忘记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是他发起修建了这条被称为“浙江头号扶贫工程”的地方铁路干道,开创了内地与香港合资修建铁路的先例。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法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主要研究交通运输与物流法等领域的法律问题。研究所有十几名研究人员,均有博士学位,多次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及"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近几年的主要科研成果如下:主持铁道部重点课题《制定铁路客运和货运条例问题研究》、《制定铁路建设条例问题研究》、《合资铁路用地管理研究》、《合资铁路用地法律制度研究》、《国际铁路旅客联运法律问题研究》;主持交通部重点课题《综合交通立法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重点课题《中国物流法律制度研究》;主持铁道部一般课题《铁路客运立法研究》、《铁路货运立法研究》、《铁路行政复议问题研究》、《铁路用地立法研究》、《合资铁路用地法律制度研究》、《铁路车辆租赁问题研究》;主持财政部重大课题《中国加入GPA  相似文献   

7.
为不断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力发展了重载铁路运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40年里,中国重载铁路最大列车牵引重量从3500 t到3万t,重载铁路线路从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到新建大秦铁路、包神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再到中国第一条30 t轴重设计标准的山西中南部铁路,直到正新建的最长运煤专线蒙华铁路,中国铁路科技人员始终秉承"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理念,不断提升和优化铁路重载技术。当前,中国已经拥有了25 t、27 t轴重重载铁路的成套成熟技术和标准体系,也发展出中国特有的30 t轴重重载铁路技术。在概述世界重载铁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论述了1980年代中国重载铁路既有线路扩能改造工程,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重点建设的、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几条重载运输大通道;介绍了重载铁路技术面临的长期挑战;从机车、货车、轨道、控制和通信技术方面重点阐述了取得的进展和技术成就以及重载运输的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和相关重大获奖成果;结合现今世界重载铁路发展趋势和中国铁路技术现状,提出了中国重载铁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大轴重重载铁路技术、多式联运技术、重载快捷化技术和清洁化、智能化、互联互通化。  相似文献   

8.
全美规模和影响最大的音乐出版商之一——"华纳兄弟音乐公司"去年下半年推出了一本题为《中国之爱——十首美妙动听的钢琴协奏曲》的曲谱,作者是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罗伯特.范.霍恩。这本《中国之爱》是华纳兄弟音乐公司首次推出的以中国为主题曲谱。与此同时,另一家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迪斯尼公司在去年下半年亦推出中国主题的动画片"花木兰"。这虽是巧合,但多少反映了美中两国人民友好和交流的意愿。醉心东方首爱中国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规划了中国的铁路建设蓝图,但由于所处的年代战乱不已,中山先生的宏愿未能在生前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新中国之后,在铁路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实际行动实现并超越了孙中山先生铁路建设的梦想,成为其"革命三民主义最忠诚最彻底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路文化精神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在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下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中国铁路文化精神,深入分析了中国铁路文化精神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将中国铁路文化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最终论证得出通过理念认同育人、专业课程育人、文化实践育人、文化环境育人等路径,能够充分发挥中国铁路文化精神的育人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王建中老师创作的五首陕北民歌钢琴曲中的一首,也是尤为出色的一首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优秀钢琴作品,有着十分鲜明的主题,不但在节奏上、速度上有明显的对比和变化,而且在调式调性上也有着同一性;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意境的把握,使钢琴演奏技法的表现力更贴近"中国味"的表达方式,才能使中国钢琴改编曲更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的美学元素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汤寿潜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派重要代表之一,二十世纪初,在与帝国主义争夺路权、力主铁路集资自办运动中,作出过重要贡献.他苦心经营浙路公司,使该公司成为"商办之冠";据理争废<苏杭甬铁路草合同>,与帝国主义列强争夺路权;力拒借款,与出卖路权的清政府和推行"借款筑路"反动政策的官僚进行斗争,取得沪杭甬铁路的完全商办.汤寿潜是浙江收回路权运动的领袖,不仅为商办浙路立下了不朽功勋,而且推动了全国商办铁路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争路风潮.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主要载体。古诗十九首历来被视为纯抒情诗,但实际上它又具有一定的叙事因素,前人的论述也曾涉及它的叙事特色。把古诗十九首放在中国文学抒情、叙事传统共存互动的视角下观察分析,既可使艺术鉴赏更趋细腻,又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史并非"就是一个抒情传统"独存独尊,而是抒情、叙事两大传统双轨并进、共存共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为扩张远东势力,支持日本对俄战争,以打开俄国的"满洲""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人中国东北.日、俄谈判期间,美国仍支持日本,以赢得日本的"好感",换取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当<朴茨茅斯条约>尚未签订之际,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插手日本的"满洲"利益,实施购买南满铁路计划.当此计划遭到日本的阻挠后,美国转而在中国东北实施投资修筑锦瑷铁路、策划"满洲铁路中立化"等计划.为此,日、美双方在"满洲"利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与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而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和日本独霸"满洲"的野心.  相似文献   

15.
转折点     
1918.10.14中国首个新闻研究机构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这一中国首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蔡元培为该会拟定了宗旨——"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会长由蔡元培担任,由留美归国的徐宝璜教授和著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采用横排式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搭载"嫦娥一号"奔月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到达既定轨道,与之一同绕月的,还有其搭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等30首经典音乐作品。"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了这一组经典音乐作品。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了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据了解,"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这30首太空播放曲目,是在全国公众投票的  相似文献   

17.
余玮 《华人时刊》2009,(8):76-78
这里是中国首次发现保留最完整的山村明清古建筑群,是北京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投名状》等多个著名影片场景都来这里取景,这里被称为"京西的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本等后发型国家对铁路技术的引进和建设铁路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近代科技文明的态度,因为铁路是近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和标志之一。尽管铁路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日本,然而由于两国对外来科技文明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致使两国铁路发展的结局也截然相反。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筑路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反映了近代中国的落后;而日本铁路发展迅速,铁路延伸与近代日本的崛起同步而行。  相似文献   

19.
朱英诞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是"废名圈"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一生中共留下诗作三千多首。朱英诞的诗歌创作不仅受到了西方诗歌的影响,还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所继承。其诗歌中所采用的意象较为丰富,并且有着虚实相生的特点;在情感表达上也较为含蓄,形成一种独特的神秘风格。诗歌《自题思牖》即是一首将"似是寂寞而非寂寞"的情感娓娓呈现,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中展现远离喧嚣的闲适生活的现代诗。  相似文献   

20.
《平绥技术汇刊》是平绥铁路局1934年开始编订的铁路技术期刊,设"译丛"、"著述"、"选录"三个栏目,以转译国外先进铁路技术为主,内容涉及钢轨的沿革、钢轨焊接技术、筑路养路技术、筑路测量技术、蒸汽机车技术、国外铁路工事之新发展、美国最新高速度客车情况、自制专用无线电报机件的设计、客车空气调整装置、混凝土的使用、蓄电池改进技术等,介绍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空调技术和飞航摄影测量术,也有对当时技术难题的探讨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还包含有国内铁路技术人员的经验心得及论述。《平绥技术汇刊》作为国内第一份铁路技术期刊,在铁路内部流通,普及了西方先进铁路技术,同时也为国内各铁路间的成果总结技术交流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