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基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对前人"忠"思想做了批判总结,并从法家立场出发,对"忠"规范做了新的界定,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规范在他这里几乎完全归结于"忠君",而且,他还将"忠"规范纳入"法"的轨道,强调重视"忠",但更应"明法","忠"法"并举思想对秦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君本论"忠"思想一提出,立即得到统治阶级热烈欢迎,在中国推行了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的作者、书名、主旨与宋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8,28(1):49-57
《水浒传》的作者或主要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书名出自《诗经.大雅.》体现全书"忠义"的主旨,宋江形象是《水浒传》作者集中的代言,全书的灵魂。他是一个义士,但更是一位忠臣。他的"忠"不是一般的"忠",是为人所难为,为人所不敢为,为人所不能为,是旷古未有的一种"忠"。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古代一位仁人志士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坎坷,他对不幸的理解,对光荣的梦想,以及对现实的困惑。《水浒传》中,宋江是与李逵、鲁智深等性情中人不同的另一类英雄,其作为文学典型更具内涵,更难理解,更不容易却更值得肯定与同情。  相似文献   

3.
受张承志《心灵史》的感召,他一头扎进了西海固,那里环境恶劣,生活穷困,但人们却拥有坚定的信仰摄影家王征看上去就是个西北汉子,粗犷,有点沧桑,"有一双习惯黄土的眼睛"。"坐正了,吃你能够得着的食物。"这是王征所喜欢的《古兰经》里的一句话。能在西海固这个"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一头扎进去的人,想必是非常粗砺,忍耐力超强的人。西海固摄影,是他最重要的个人作品,也是中国纪实摄影的杰出之作。  相似文献   

4.
《孝经》提出"移孝为忠",孝与忠紧密联系,但其间又存在矛盾。以"孝子"、"忠臣"著称的黄道周深受《孝经》影响,但他的孝道观倾向于先秦儒家的孝道派,在孝与忠发生矛盾时主张忠服从于孝,这一点与"夺情"执政的杨嗣昌截然不同。黄道周在完成《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人生设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事亲与事君、辱亲与忠君的两难抉择,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对"移孝为忠"作了深刻的注解,孝与忠的裂痕也在他身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合;而《孝经》"移孝为忠"说则在明清易代之际得到了一种新的诠释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对"人"的认识始终是建立在对"天"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人"是天之子,是禀受"天理"的,"天"是人性的天;"天"虽然至高无上,但"人"却脱离了物的地位,成为董仲舒"天""人"二元统治思想的一端.天道人道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是融通一致的,人人皆需循天道循人道;天道的核心是阴阳,人道的核心是德刑;循道必须止于一中,中即是忠.是董仲舒真正使"人"成为"统治"的基本要素,实现了"人"与物的真正分离.  相似文献   

6.
蝉联四届"中国优秀摄影家"2007午4月,高鹤云在春天里迎来又一个人生收获: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美哉江山:高鹤云风光摄影集》问世,这是他的第四部摄影集。尽管他不张扬,仍在摄影界好评如潮。有意思的是,高鹤云并非专业摄影家,他是江苏省外经贸厅的一位公务员。然而就是他,却从2002年至2005年,连续四次被评为"中国优秀摄影家"。这位纯粹的业余摄影爱好者,究竟凭什么击败众多专业对手,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7.
所谓"忠",按照荀子的界定,只有"逆命而利君"即能够不尊从君的错误意见,却有利于君的根本利益才是忠的,而不是"唯君命是从"。所谓"义",是根据其同音字"仪"与"宜"来定义的。"仪"(礼)是其根本。"宜"则是其行为表现的是否得当的评价。因此,"义"一方面是要求个人严格按"礼"的规定来行事,另一方面则是对一切违反"礼"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水浒传》中对义的概念的使用,就是严格按照这一定义。宋江接受招安一方面是历史的真实与无奈;一方面表现出作者的思想矛盾,儒家的"王道梦"在宋江身上半途而废,作者改变不了历史,但作者体察到了"王道梦"实现的艰难。《水浒传》运用春秋笔法批评宋徽宗因无道、失道造成天下大乱,因谋杀忠义而最终亡国,其意义乃在于借此向他所生活的明代社会——一个比北宋更为黑暗的,更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更加严酷的重用奸佞,诛杀忠义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8.
尾上忠史,日本兵库县人,在中国知道他的人可能并不多,然而在英文百科全书销售行业里,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因为尾上忠史曾经创下辉煌的世界纪录——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卖出35套英文百科全书(每套重240千克);他率领—个10人推销队伍,在21天内售出1000余套百科全书,获得三亿多日元的销售金额;在1975年“世界英文百科全书销售竞赛”中,他勇夺11项桂冠,震惊业界。  相似文献   

9.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慧忠谦仰地问:“久闻您能够了解人的心迹,不知是否属实?”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慧忠问道:“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慧忠微笑着点头,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三藏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1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首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在淮安市举办。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前光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是中国早期在国际摄影界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集锦摄影"手法,被认为是将中华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传来的摄影术巧妙结合的、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摄影语言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武将形象,他主要是以"忠"为标准来划分剧中武将的。在剧作中,他热情赞扬了"左史黄"等忠义勇猛之将,强烈批判了高杰和"二刘"等骄横叛降之将。他清醒地看到"有明三忠"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于挽救南明已是无济于世,南明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 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接风.父亲的朋友也时常带些东北土特产来,正好是我和弟弟妹妹打牙祭的好机会.父亲的朋友来访是我们儿时的一件乐事.那天父亲的朋友办完事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父亲留他吃完饭,他说还要赶火车去南京,父亲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强留,你把包裹检查一下."只见父亲的朋友乐呵呵地说:"哎呀!大哥,我还信不着你么?"父亲坚持说:"亲是亲财是财,人财两清,免生误会."他不情愿地打开了包裹检查了一下,忽然咂了一下舌,父亲忙问:"少东西了吗?"朋友说:"没少什么……"说完匆匆把包裹重新整理好.父亲送走客人后把我和弟弟妹妹叫到屋内问我们动没动过客人的包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动过."父亲神情严肃地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人穷志可不穷,千万不可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  相似文献   

13.
榕树守望者     
杨保民坐在办公室中,一双大手小心地翻着心爱的榕树摄影画册。在办公桌前的地上,还放着整整一大箱同样的画册。这两天,谁来找他办事,都会觉得这位公务员笑得真是可爱,大家发现他的心情是出奇得好,原来,他策划主编的《守望家园》——温州市榕树人文摄影专集,已经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据说,这本影集的出版,填补了我市系统记录榕树的空白。杨保民是温州艺术摄影协会的副会长,他策划拍榕树,起因是想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专题摄影,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去记录身边的事物。在温州有这种想法的不止杨保民—人。很快,在2003年就有几位有共同想法的摄影人走到了一起,并给自己的团队取名为“榕树下影会”。小团体成立了,该考虑拍什么题材了,杨保民是温州资深的摄影人,知道摄影不仅能创造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纪实功能,在定格时间、空间、认知自然上,摄影的纪实功能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小团队名叫“榕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的"忠""恕"一般被后人理解为"为仁之方",从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原则。在形式上,"忠""恕"从两个侧面规定了以"立人"和"达人"为目的的成德的行为要求,但在伦理实践中,"忠""恕"却需要"爱人"这一道德情感促成两者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忠"所表现的"笃实"与"恕"所表现的"以己度人"等特征都是因为有"爱人"作为其内核。因此,"忠""恕"的道德动力才能发生,有关"忠""恕"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忠""恕"的上述特色与孔子始终注重伦理生活中的道德自觉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本雅明并没有明确地论述过艺术史,他所阐述的艺术史,实际上是他关于影像(摄影、电影)理论的思想。通过梳理"艺术史"与"拱廊街计划"的关系,找到了统领本雅明"艺术史"写作的主题,即现代社会的转型对人的感知方式及艺术的功能属性的影响。本雅明的"艺术史"实际上是一部社会变迁、技术演进的艺术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李沆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真宗时位至宰相.他在位期间,重视吏治,"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尤注意抑帝奢心,"日取四方水早盗贼奏之",每谓人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故有"圣相"之美誉.  相似文献   

17.
正成贺龙的阶下囚张振汉1893年出生,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30年率部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因立下战功于次年擢升第41师师长,授中将军衔。1935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参加"围剿"湘鄂川黔苏区,自恃人多枪多、装备精良,多次扬言要"亲手抓住贺龙",谁知却在忠堡战斗中成了贺龙的阶下  相似文献   

18.
彭声骠 《老友》2009,(8):44-44
他身高1.59米,体重不超过40公斤,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但在安福县文艺界,他是一个重量级的"晚星"人物:第一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第十七届摄影艺术作品大赛银奖得主,《大众摄影》月赛一、二、三等奖,《摄影世界》年赛佳作奖,吉安市第五届摄影艺术作品大赛特等奖得主……他的名字叫彭维精。  相似文献   

19.
"忠"和"恕"是两种直接相关但又互不相同的心理过程,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它们也代表着两类密切关联但又彼此区别的道德原则。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剖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在理路。这就是:"人之道"(即仁与义)的实现从根本上讲是人自然本性的实践化;人的自然本性对于作为人的行为动机的情感而言,就是人的心理或情感居于一种最内在、最本然的状态(即忠);只有当我们回归并持守这种最内在、最本然的心理情感状态时,才会在生活实践中自然流露出对事物的公正之心和同情之心(即恕)等确定性的道德情感;我们既可以依公正之心确立自己对待事物的基本准则,也可以把同情心运用于实践,从而通过"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方式实现道德关怀对象的普遍化;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在"忠"和"恕"这两种德性情感之上得以建立和遵循的。  相似文献   

20.
马建忠作为《马氏文通》的作者,对于《马氏文通》拥有完全的著作权。马建忠创作《马氏文通》,不仅见于马建忠的自述,而且也得到当时的邻居梁启超的证实。但在《马氏文通》出版30多年后,马建忠的哥哥9、0余岁的老人马相伯却在跟来访者的谈话中表示,是他创作或参与创作了《马氏文通》,但他的话中有好多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而且也没有人证物证,使人无法相信他是《马氏文通》的作者或作者之一,无法肯定他是否享有《马氏文通》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