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财政理论界关于中、西财政理论的比较研究逐步深入,尤其集中表现于在我国财政理论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与以西方经济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公共财政论”之间的比较研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界普遍认识到:“国家分配论”对财政本质的认识与剖...  相似文献   

2.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明确一个问题:我国财政主流学说——国家分配论就是关于国家财政的理论或学说,国家分配论亦即国家财政论。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由于国家分配论对于“国家财政”这一范畴的全面把握和深刻分析,以及国家分配论对于财政本质、财政基本属性的独特论断所决定的。同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或国家财政论)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公共财政也是以政府(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公共财政论的本质观也是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有区别又统一。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当前我国财政理论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对各种财政理论,尤其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核心的西方财政理论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邓子基教授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但关于财政本质问题的研究,无疑是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成就。这不仅表现在他所进行的各种财政理论研究活动,都是以这一财政本质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更重要的是他所参与提出和论证的“国家分配论”观点,于60年代初确立了在我国财政学中的主流地位,并且至今仍然保持了这一地位而未被动摇。30多年来,“国家分配论”不仅成为我国财政学教材的核心理论,为我国财政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而且还成为我国财政实践工作的指导理论,对我国的财政工作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国家分配论”应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财政基本理论的争论中,有如下两种倾向值得探讨:一是把西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对立起来;二是认为“国家分配论”的财政本质观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但同时又认为,“国家分配论”从根本上说仅仅是一种关于财政本质的理论,是与系统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孟捷  朱宝清 《学术研究》2024,(2):82-90+2
“国家分配论”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主流理论,它强调财政在国家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分工中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或创立阶段,我国财政学者深入讨论了社会主义财政的“特殊性”问题,其中涉及财政的本质和职能、国家财政计划体系的范围、财政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财政学者在这一时期就主动地将财政学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联结,提出了财政学是“特种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断。在20世纪60—80年代的发展阶段,我国财政学者集中分析了财政作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内在环节以及财政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作用,并给出了更加理论化的表达。此外,伴随改革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分配的性质和作用必然发生重大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分配论也必然会被扬弃并为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财政理论所替代。  相似文献   

6.
论市场经济与综合财政的关系宋佰谦综合财政和国家财政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综合财政既不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财政”,也不与国家财政形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本质上,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产品分配,体现国家的意志,而综合财政是以包括国家在内的多元...  相似文献   

7.
我赞同邓子基教授的观点,即在本质的层面上,“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是总体和局部的关系,“国家分配论”涵盖“公共财政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为主体进行集中性分配的特征并未弱化,“国家分配论”所倡导的实质性原理同样适用,仅仅在分配方式和范围上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公共财政论"的科学性、社会正义性与"国家分配论"的非科学性、御用性,为彻底摒弃"国家分配论"的财政观,树立"公共财政论"的财政观,加快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改革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邓子基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学术研究达65年之久,是新中国财政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坚持马列,借鉴西方,立足国情,矢志不渝,锐意创新,融合前人和当代中西财政学者之说而自成一家之言,在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等研究领域,填补诸多空白.其学术精要——财政本质观:倡导、坚持与发展“国家分配论”;财政教学观:构建并发展新中国财政学科理论体系;财政管理观:坚持财政平衡的理财思想,反对“赤字无害论”,主张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研究方法论:“坚持马列,洋为中用”;公共财政观:在继承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重构问题上,目前存在着几个认识问题,如国有资本进退问题;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关系问题;国有资产是否实行“分级所有”问题;“一体两翼”理论框架的现实适用性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下,国有资本不是“全面退出”,而是“有进有退”;借鉴“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实行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具有充分的理论、实践和政策依据;建立在国家分配论基础上的“一体两翼”理论框架仍然具有现实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论建立我国财政投融资制度王陆进所谓“财政投融资”,简而言之,就是财政部门听管理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根据世界上最为成功地建立和运用了财政投融资制度的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做法,这一般是指将政策性资金交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的政策性金融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维护国家权威在整合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为促进财政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财政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在运行机制层面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学习和运用内生于市场经济的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更是当前的重点所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忽视中国国情,生搬硬套,否定国家(政府)在财政分配中的主体地位的倾向.本文通过重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结合上述倾向中一些比较典型的认识对财政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得出当前进行财政理论研究,应紧密联系中国国情,遵循"坚持+借鉴=整合+发展"的思路,在整合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财政理论--新的"国家分配论"("国家财政论")的结论,为我国当前国家财政职能的顺利实现提供理论支持,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导师邓子基教授新著的《财政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也是一部深化“国家分配论”观点,内容跨度大,体系新颖,分析透切的专著。 该书联系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新特点,总结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工作的基本经验,探讨和揭示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活动及其形成分配关  相似文献   

14.
孟捷  朱宝清 《学术月刊》2023,(12):25-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公共财政论”:一种是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公共财政论,主张公共财政要以市场失灵为原则,财政职能只限于克服市场失灵;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主张在克服市场失灵之外,公共财政还承担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职能。在上述两种公共财政论之间,存在持续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从此成为主流理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沿革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蕴含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资借鉴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依法治税”──从契约论角度看国家分配论之不足宋德安,邢西唯西北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在我国,逃避税收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健全税收法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税”,从而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税收立法和执法部门...  相似文献   

16.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财政主导地位的丧失与重新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财政主导地位丧失的表现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极度下降,在社会财力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丧失。社会生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应由国家集中分配的数量和比例,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职能范围大小两个因素。财政是否居主导地位,看社会可供公共分配的财力是否为财政集中,财政收入应有一定规模。1992年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分别为345%。46.5%、39.8%、471%。436%。从经济起飞较早的亚洲“四小龙”看,财政收入规模也较大。1991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新…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收入分配调整为切入点,本文全面陈述了我国社会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均、财富差距过大的现状,指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国家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责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使社会收入形态逐步向“橄榄球”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论“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一个被颠倒被误用的经济范畴吕荣才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忽视了对社会分配方式进行严格的理论界定,把社会分配方式与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相混淆,以致于把社会给个人分配收入的方式,误定为“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这一被颠倒...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财政是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问题,本刊曾于1987年第九期发表了周伯棣先生的文章,他从财政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作用,论述了财政不是上层建筑而是基础。他认为:“财政既通过企业参加生产与流通,又直接参加分配,而其主要部分则为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结果,确定生产关系,也就是确定经济制度。故财政为经济之特殊形态,也是基础之特殊表现。财政制度宁可说是经济制度之重要部分。”周伯棣先生的文章发表后,编辑部先后接到彭明朗先生和周继武先生的来稿,对周伯棣先生的论点提出不同意见。现将来稿内容摘要综述如下:周、彭两位先生都指出,周伯棣先生的论点,与苏联经济学家阿拉赫威维江的说法“几乎完全一致”(见“财政译丛”1957年第3期:“国家预算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