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语文》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上,发表了李人鉴同志的“略谈‘所’字结构和有关的一些问题”一文。有不少论述,使我们受到启发,但有些问题,还有待商榷。下面,主要从“何所……”结构问题,谈一点异见。如所周知,“何所……”结构是疑问代词“何”与“所”字结构组合而成的。我们应当首先明确“所”字结构的性质及语法功能,才能正确地分析“何所……”结构。李文中说:“正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结构,它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所以它能充当名词所能充当的各种成分”。接着李人鉴同志便举例说明“所”字结构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可以充当  相似文献   

2.
在线性序列“数词‘一’+动词‘面’和“数词‘一’+量词‘面’”的共同作用下,宋代产生了副词“一面”,相当于“径直、直接”;后来演变出时间副词,相当于“立即、马上”。由于两者与时间范畴都有关,语义上出现了交叉。随着“立即”、“马上”的出现,时间副词“一面”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都”和“全”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两个词,他们以副词的身份出现在语句中,充当状语,表示总括是他们的总的语义指向。《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副词“都”释义为;表示总括全部;对副词“全”释义为:表示所指范围内无例外,(相当于)“都”。副词“都”和副词”全”的语义指向是表示总括,但是在不同语言环境的制约下,还有着不同的作用(语义指向).本文试对副词“都”和副词“全”作些分析说明.1、总括作用。副词“都”和副词“全”表示总括,强调总括的对象没有例外的情况。例如: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②你们说的全是废话。例①断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英语学习者总体上较少使用表态副词,但也存在过度使用个别表态副词的情况。有趣的是,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表态副词时比较保守,在表达对自己话语真实性态度时较少使用表示完全肯定的副词,却较多使用表“怀疑”态度的副词;在需表态时更多使用“对事不对人”的表态副词。我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表态副词的能力随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升,他们都依赖少数副词表达同一种态度,但这种依赖现象随英语水平提高而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吴语副词“大分”产生于明代。它是由处于状语位置上表大体义的名词“大分”逐渐虚化而成的。吴语副词“终不然”产生于元代,是由反诘副词“不然”前加表强调的“终”组合而成的。它的形成显然受到了“终不成”的类化的影响。而反诘副词“不然”的产生,是由于短语“不然”经常使用于“不然……岂(不)……”句式,逐渐沾带上了否定与反问的意味,并最终虚化为反诘副词的。  相似文献   

6.
范围副词一般可分为两类:总括范围副词和限止范围副词。本文研究的是前一类。笔者根据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把总括范围副词进一步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的意义相当于“一起”、“共同”,第二小类的意义相当于“都”’、“全”。本文的这一部分只谈第一小类。本文主要从出现频率、语义指向、与主语、谓语结合的紧密程度、分布特征四个方面对这一小类词进行描写,进而探究造成范围副词用法特点差异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常用兼类词“为”,用法复杂,既可作动词,又可作介词,还可作语气词、副词。在具体运用中,其意义变化细微,读音变化不宜区别,须细心分辨;就“为”字的词义解释和造句方式而言,有许多值得研究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词语简释》训“政(正)复”有“即使”义。郭在贻先生《训诂丛稿》补正该词还可作“只不过,只是”解,谓相当于文言的“特”字。并进一步借杨树达先生“表态副词,推拓连词”为之归纳,甚韪。今进一步推考,窃谓“政(正)复”一词,即为前朝之“正”,“复”仅为六朝及唐宋口头习用主语助。试证之如下。  相似文献   

9.
学英语     
《新少年》2003,(Z1)
语法积累Good和well的区别,以及sick和ill的区别: Good和well都有“好”的意思,但二者有区别,具体如下: ①作形容词。well作形容词,只表身体状况,如“How are you?”“Not very well”;而good作形容词则意义广泛,如“His English is good.”②作副词。well可作副词,表程度,如“Hestudies well.”.而good则不能作副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释湖南娄底方言中的一些与今通语有较明显差异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用“~”代替被释副词的一个字,该副词有几个字,就用几个“~”。将所释副词分为六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方式副词、否定副词。若某词兼属其中两类,则按该词释文中排在前面的一类归并。壹程度副词一蛮,多,好(一)表示程度很高。相当于“很”、“特别”。“蛮”的分布很广,基本上可用于所有性质形容词前,是一个通用的程度副词。“多”和“好”只用于某些隐含数量意义且表数量之大的形容词前,如“高、长、深”等,不能修饰如“矮、短、浅”…  相似文献   

11.
副词“并”和“又”在语言分布上都可以加在否定词“不/没有”之前,但能不能加和该加哪一个都不是没有制约的。对这些制约因素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汉语作为二语的语言学习也有指导意义。我们的研究表明:“又”和“并”两者的功用都在于增强语篇的衔接性,但启用的逻辑推理机制和所表达的否定拒绝都不一样。“并”的语法意义相当于“事实上”,启用的是负命题推理机制,表达的是直接否定拒绝。然而,“又”的语法意义相当于“但是……就……”,启用的是假言甚或等值命题推理机制,表达的是间接否定拒绝。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又”的语法意义涵盖了“并”的语法意义,而这一观察正好解释了“又”和“并”唯一共现的组合形式“又并+不/没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有所”句式往往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数量意义, 表示一种不定性的动量, 有“一点儿”、“一些”之类的附加意义。能进入这种句式的动词在意义上具有抽象性与可变性。“有所”句与“无所”句存在着意义上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若干虚词意义繁复,用法灵便,值得注意,虚词“竟”即为其中之一.在古汉语中虚词“竟”的意义目前为大家公认的只有三项:(1)副词,表最终结果,相当于“终于”;(2)副词.表意外,相当于“居然”;(3)介词,表动作终止的时间,相当于“直到”.但《红楼梦》中虚词“竟” 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们都是从古汉语中“竟” 的较早的意义引申而来的,就  相似文献   

14.
形容词作表语,形容词和副词的关系,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的构成、用法是中考常考查之处。一、形容词的主要用法形容词用来说明人或物是什么样或者看上去怎么样。大多数形容词既可作定语又可作表语。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属性,一般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形容词作表语,  相似文献   

15.
试论“如果……那么……”的确定性和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那么……”这个句式起源甚早,使用极为广泛。它们的同义关联词语很多。相当于“如果”的有“要是、要、假使、假如、如、倘若、倘或、倘、设使、设若、如若、若、若要”等等;相当于“那么”的有“那、则、就、便”等等。“如果……那么……”在传统逻辑中,其意义是确定的,它是表示充分条件的假言  相似文献   

16.
试探提出概率副词这一说法,分析了概率副词与推测数量和属性副词的区别,界定了概率副词范围;结合概率论原理对概率副词进行了极高、较高、中度、较低、极低5个语义层级划分,并从肯定、句外否定探讨了各层级概率副词,从句内否定探讨了各层级概率副词间的对应关系:极高值概率副词句内否定义值等于极低值概率副词;较高值概率副词句内否定义值等于较低值概率副词;中度值概率副词句内否定义值仍是中度值概率副词本身;较低值概率副词句内否定义值相当于较高值概率副词;极低值概率副词句内否定义值相当于极高值概率副词。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英语中,“but是个很常用的单词,它既可以用作介词、连词、副词和代词,又可以和其他的单词组合构成短语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意思。由于“but”的用法比较复杂,给我们的翻译及正确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but”的用法及其翻译。一“But”作为介词Ⅰ、“but”作为介词时,其主要意思是“除……以外”、“除去……以外”,后面常跟代词的宾格形式,相当于英语中的“except”、“with the exception of”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筛选出误周副词“真”的几个典型病句,同时搜集了一些典范作品中副词“真”和“很”的例句,分析比较了副词“真”和“很”词义的差别、“真”句和“很”句语体色彩、语用功能、句法结构的不同,以及某些副词对二者在使用上的制约,较具体地归纳出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9.
以《三遂平妖传》中的第二人称代词系统为考察对象,穷尽性地统计、分析其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单复数、排除式、包括式、无所指、泛指的使用情况,以管窥明初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的特点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该书第二人称代词系统有“你、你们、卿、汝、尔”五个,其中“你”占绝大多数,“你们”比较少见,“卿、汝、尔”则十分罕见,“卿、汝、尔”的使用主要出于修辞语用上的考虑,而非语法。“你”既可表示复数,也可发生人称转换,相当于“我们”或“他们”,还可表示泛指。“你”表示复数的方式共有四种,现代汉语只保留了其中一种。在复数领域,包括式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0.
副词“才”我们经常使用它,但是至今我们对它的理性认识还是很不够的。为了能准确地理解带副词“才”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更好地使用副词“才”组织句子,我们还需要对副词“才”的语法组合功能、语义和语用情况作进一步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