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高速公路与我国图书馆前景赵辰光“信息高速公路”,即高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它是通过光纤或电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将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大学、图书馆以及家家户户的计算机进行联网,使用户可以在办公室或家中利用其终端设备,方便而迅速地传递和处理信...  相似文献   

2.
国外“信息高速公路热”与传播业、娱乐业新趋势黄子祺近两三年来,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NII(美国的信息基础结构)。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CNII(中国信息化基础结构)等等新名词也不断见诸国内报端。尽管无论是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内含、...  相似文献   

3.
黄克亮 《探求》2001,(6):43-45
政府信息化不仅涉及技术,更涉及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的变革问题,它所要构建的“电子政府”,在为政府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就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新机遇、问题及对策等加以探讨,以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针、策略,变挑战为政府改革的动力,促进政府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4.
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潮的全球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木文对“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的发展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从“信息高速公路”在新技术革命中的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它对冷战后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及对世界各国战略次策的影响,最后从这一“世界性工程”对21世纪世界经济、人类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与挑战,概括性地预测了它将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息高速公路:困苦之路?[爱尔兰]J.克劳茨信息高速公路被宣传得至善至美,可以自由地获得任何信息,甚至可以带来和平与民主,而有些细节问题被忽略了。现代技术隐伏的特点之一,就是发明的目的在于出售。这与以前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自用有所不同。现代技术为了让我们...  相似文献   

6.
王慧然 《学术交流》2004,(12):22-2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打造一个有限政府。“有限政府”并非仅仅意味着简单的分权与放权,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政治哲学层面的依据和意义,蕴含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涵。政府的“有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公权的行使必须被一个硬性的基本人权标准所限定;其二,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在现代多元社会中,政府只是其中重要的一元,但是,有限政府绝非意味着无为的小政府,它同时必须是负责任的和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哲学面临的新课题解保军一、问题的提出和实质1991年9月11日美国众议院连续通过两项法案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敷设光缆通信网络,记者们在报导这一立法时,首次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全国性光导纤维网络称为“信息高速...  相似文献   

8.
政府的自利性与行政权力畸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光胜 《探求》2000,(4):48-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强市场、强政府”为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模式中,政府作为社会的一个利益集团,其固有的自利属性极易膨胀。如果对政府的自利性行为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一方面它将导致政府腐败,使行政权力在一些官僚手中发生畸变;另一方面又会极大地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时会导致政府丧失控制社会的能力。因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政府的自利性的关注,让政府的自利性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公共权力更好地为社会利益服务。 一、政府的自利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和政府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90年代全球“信息高速公路”(NII)热潮兴起以来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化的网络社会正逐渐成型。互联网络已远远超出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体的意义 ,它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 ,既虚拟又实在的影子社会 ,并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虚拟公司”、“虚拟商场”、“虚拟闲聊”等另类的人类生存方式渐露端倪。“虚拟生存”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生存方式正在全球兴起。有关信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变革管理”(MOST)──第一个有关社会科学的政府间项目钟婉懿一、“社会变革管理”项目的提出现代社会科学自19世纪60年代起,在经历了3个阶段后,已逐步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现在各国之间通过各种会议、国外考察、相互交流与开展翻译活动,联系越来越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 ,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 ,电子政府应运而生 ,并已被人们广为接受。人们通过上网 ,就可以办理纳税、申办营业执照 ,甚至驾照延期等诸多事务 ,既省时又省力。然而 ,政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 ,电子政府本身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 ,而在于其更广阔的空间 ,即它能一改政府以往在人们心目中冷冰冰和集权式的形象 ,对民众作出更积极、热情的回应。华盛顿的政府官员帕特里夏·麦金尼斯认为 ,电子政府能给教育、经济和民主等各个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之重大 ,与电子商务相比 ,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 ,亚利桑那州秘书贝奇·贝利斯也深…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高速公路”利弊谈石中元一、未来人类的生活前景在未来的家庭里,房间里不再摆放电视机、录放机和电话机,取而代之的是与之网络相联的智能电脑。人们不再在电视机前被动地“接收”电视台中心将定节目到观众家里,各个家庭可以在同一时...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9月,美国政府率先推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年底,美国副总统戈尔发表《全球信息系统将促进发展》一文,提出“构成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为计划”的设想。美国信息政策出台之后,各国政府才意识到信息尤其是科技信息对提高本国综合实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互联网信息政府管制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瑞坚 《探求》2004,(3):53-55
互联网被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对社会影响是深刻和全面的,但互联网普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网络安全、网络犯罪、不良信息等“外部性”,严重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造成他人效用的减少和社会成本的增长。本文从法律、行业自律、技术激励管制等方面,提出我国互联网信息政府管制制度的构想,以期促进互联网信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虚拟社会"与社会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戚攻 《社会》2001,(2):33-35
当我发表了《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一文后 ,一位同事问道 ,“为什么提‘网络社会’而不是‘信息社会’?”的确 ,作为社会学研究新视野、新课题 ,是以“信息社会”表述更准确 ,还是“网络社会”?或者就用“虚拟社会”来统称?这几个概念 ,哪一个更准确地反映了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对此 ,我试作一点探讨。一、网络的特质当“信息”日益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最主要的资源时(资源生产力) ,现实社会变迁将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人们结成的政治统治关系和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依附关…  相似文献   

16.
关于网络时代民族文化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一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正在世界兴起,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网络时代。应该看到,信息网络在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文化和娱乐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必须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文化保护即是其中之一。一风靡全球的网络系统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它把不同国家、种族和地区连接起来,把曾经老死不相往来的人连接在一起,使人产生一种“四海之内皆近邻”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人振奋与自豪。人们乐观地预测:“互连网络会成为全球丰富多彩的文化纽带”。“地球村”将被人们眼前的事实所证实。在“地…  相似文献   

17.
“对等网络”(简称P2P)近年来迅速成为计算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不仅因其在网络技术发展与网络应用普及大潮中被更多地认识、使用,更因其自身性质与当今网络商业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冲撞,《财富》杂志更是把P2P列为“影响互联网未来的四项科技”之一。P2P所稳固的网络精神与其对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因P2P的运行而相得益彰,但另一方面,它的广泛使用却给网络商业化带来了深重冲击。本文以对等网络为研究对象,拟从其技术原理、所建构的网络精神及其与网络商业化冲撞的表现,试图探讨对等网络与网络的商业化趋势冲撞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媒介家族中,报纸无疑是公认的老字辈。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相伴而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座丰碑;又以独特的行为方式展示生活“图景”,尽情地向人们传播关于“真实世界”的各种信息。今天,在被称为“现代媒介”的电子媒介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传统大...  相似文献   

19.
鄂瑶  李秀江  丁敏 《东西南北》2012,(11):24-26
地方政府在“友城交往潮”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友好城市(省州)关系应该如何维护?碰到“不友好”的来访者,或者出访时遇到“不友好”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把目标瞄准国际化后,这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思考和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形象塑造有赖于行政公共关系活动,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公关力度。政府公关的特性决定着政府形象的基本定位,即民主、公正、廉洁、高效、法治。政府公关活动应围绕“公众第一”、“ 信息传播”和“行政公开”等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