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中国,家庭是一个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的概念,从古至今家庭一直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正因为如此,鲁迅小说对家庭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呐喊》与《彷徨》的25篇小说中,涉及家庭问题的超过了一半,其中《狂人日记》、《明天》、《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诸篇,从不同角度对家庭观念进行了深刻的省察,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作者早期著作《家庭:导论》(1969年)一书的续集。自从《家庭:导论》问世以未,社会学、社会研究领域和家庭生活本身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家庭和工业社会》一书旨在从广泛的历史和理论角度简述当代家庭的特征。本书共分二大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导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家庭伦理思想包含《易经》和《易传》的家庭伦理 ,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的融合形成了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源头 ,对中国社会的伦理、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和贯彻,皖西北农村的封建婚姻制度被基本摧毁,广大农村妇女逐渐摆脱了受剥削、受压迫的状态,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新风尚在乡村逐步形成。在贯彻《婚姻法》的过程中,政治意识淡薄、社会地位低下的皖西北农村妇女被普遍动员起来,她们怀着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和热爱之情,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到生产救灾和治理淮河的运动中,成为新生政权的积极拥护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主力军。但《婚姻法》颁行后的皖西北农村,封建思想和旧婚姻习俗并没有完全消失,农村妇女依然面临着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5.
《周易》的家庭伦理思想包含《易经》和《易传》的家庭伦理,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的融合形成了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源头,对中国社会的伦理,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死火》中"情与理"的解读,对鲁迅、许广平的恋情在文本中的表现提出新的看法。他们分裂的自我焦虑症状的消失和主体性的确立,对传统道德和家庭规训的反叛,揭示出二人内心结构的二项冲突从对立、平衡、到最后消解的过程,从而看出"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建立自身个体合法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又译《捕蝶者》)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处女作。通过从家庭、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导致《收藏家》中男主人公克莱格的悲剧根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家庭和社会是导致克莱格悲剧的外部根源;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克莱格性格的畸形发展,是其悲剧的内部根源。  相似文献   

8.
对冯惟敏231首南曲的韵字进行归纳后发现,冯氏南曲用韵并非依据《洪武正韵》,而更接近《中原音韵》。但和《中原音韵》相比,语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在《中原音韵》的寒山、先天、桓欢、廉纤四部已经合并,廉纤的-m韵尾已经消失,且-m韵尾的消失具有不平衡性等。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有四部代表作,分别是《所罗门之歌》《秀拉》《宠儿》以及《最蓝的眼睛》,在这四部小说中,莫里森描写的是当时美国黑人家庭的生活结构和生活状态,以女性主义的特殊框架为主,以家庭结构的演变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主义的深刻思考。莫里森在其小说中抨击了那个年代的传统父权主义,倡导建立单纯的女性家庭,充分给予女性在生活中的各种权力。莫里森理想中的家庭模式是男女双方和睦相处、互相平等并且一起背负家庭重担,这种创新的思想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生前一直关注古代人类社会问题的研究进展,并积极地参与到这一研究中去。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达到了那个时代关于家庭和国家起源问题研究的理论高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这一理论高峰的标志。虽然《起源》问世已达120年之久,人类家庭及家庭研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但《起源》关于家庭和国家问题的深邃思想和精辟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的探讨中,家族企业通常被视为是保守、低效率、内部纠纷纷呈的作坊式企业,不少研究者强调,家族式企业迟早要消失。但这一古老企业形态在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中的复兴却已是不争的事实,家族企业具有企业系统、资本积累、经营行为、信誉安排以及企业所有权方面独特的家族共同情感、观念和形式上的现实性和理性。本文就家族企业的兴起背景,结合经济环境讨论家族式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说明基于特定的经济、文化环境和其内在的演进逻辑在家族企业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家族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无论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几乎都是由家族统治。尽管在一定的意义上,它又富涵新的理念,它不仅包括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组织,同时也以同一经营思想为主线,把将家族中的非血缘关系经济组织也包涵进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的家族企业面临着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物质和精神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透过他们的婚姻家庭现可以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特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婚姻家庭的状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古罗马的家族形态从大家族到核式家庭的演变过程中,父(夫)权至上观念逐步向夫妻平等身份的关系过渡,诸如嫁资制、婚娶赠与制以及妻之特有产制等体现夫妻财产关系转变的特殊制度的发展即是明证。罗马法夫妻财产关系的变迁,揭示夫妻平等原则将成为后世夫妻财产制的核心原则。然平等原则在现代夫妻财产制的适恰安排,即是尊重夫妻的自愿意志,依循契约财产制基本形态下的"封闭式约定为主、法定为辅"的夫妻财产制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是家训史上的定型期。汉代家训与先秦家训相比,在文学性方面增强了。主要表现在:独立成篇,有意为之;思想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汉代家训在家训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家训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模式作为家族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策略选择,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家族企业作为家族涉入企业所形成的复杂系统,其组织间网络模式的选择和结果将显著地受到家族涉入维度和内容的影响,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进行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几近空白。文章通过对家族企业网络文献的梳理评述,试图从理论上探讨家族涉入的不同维度(变量)对家族企业网络化行为的可能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认识家族企业尤其是华人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族式管理与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企业在中国和其他各国经济活动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族式管理是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家族企业如果完全抛弃家族式管理模式势必丧失其原有的竞争优势。通过对家族式管理模式优劣势的分析,结合对济南部分家族企业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剖析,提出对中国家族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改进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中国家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做事精细、擅长摄取别家所长的特点是日本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极致文化的体现,它已根植于日本独特的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组织形式,渗入日本民族精髓,成为人们浑然不觉的自觉行为。文章揭示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思想内涵及行为内涵,在肯定日本民族的这种极致文化讲究精细、创新、求变以及奉献意识等积极一面的同时,指出由于泛家族制度下纵式社会组织构架的影响,人们对于团队或社会组织有很强的依附性,个性张扬无法突破组织制约,日本民众存在唯命是从的负面特性。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日本民族极致文化的特性,将有助于我们在与之交流、合作和竞争时,更好地讲究策略和方法,达到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越发显得紧迫。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入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之中,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政策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也为今后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自上古开始,中国人自家庭由近及远不断扩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乡里制度,由乡里制度产生出了乡土情怀,家庭、乡里都可以看作是程度不同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是互助的利益联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也是乡土情怀扩展了的较大共同体,由家国情怀再扩展到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观念。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并不是对立的。这是我们今天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重要价值资源。而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首先重视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而中日韩三国共同信奉的“忠恕”原则可以作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