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五四以来,近代学人极力推崇科学的理性精神,肯定科学的方法和价值。笃信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唯科学主义,在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化中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将中国古代文论话语逼入了双重危机之中,使中国传统话语言说方式面临岌岌可危的境遇。首先,它促使中国古代文论作为"元语言"的地位丧失;其次,导致中国古代文论远离当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从学理机制上来看,中国文论的危机其实就是唯科学主义所导致的危机。唯科学主义流弊甚广却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恢复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深刻反省唯科学主义的流弊。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摧毁了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家族的社会认同、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和对于儒教的文化认同,使新知识分子发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就是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随着革命及新中国的建立,这种危机得到特殊形式的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面对近代的文化认同危机,中华民族选择了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来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建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的中国化历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立足于当前中国现实实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铸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形式,由此成为在今天中国社会得到广大人民认同的主流文化。在当前全球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在民族文化认同遭遇新的挑战之时,中华民族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化解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演进与生存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广 《社会科学》2007,(1):156-161
西方哲学在近现代发生了西方思想史上最重大的分裂,分裂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思潮。这种分裂实际上是西方科学、文化和人性的危机(统称为“生存危机”)的表现。随着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严重,克服这些危机的呼声日益强烈,以及两大思潮各自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到20世纪后期出现融合的趋势。实际上,要克服人类的生存危机,必须实现更宽广的不同文化视角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为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发生、发展的参照体系和逻辑体系.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众多病人形象大都以现代性认同危机为病根.市场经济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的运行规则是经济理性,而经济理性的泛化导致现代人道德理性的严重弱化、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的发生.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的重要结果就是社会病态和病态之人的出现.由此,现代性认同危机构成20世纪中国文学中病人形象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剑敏 《人文杂志》2001,(6):123-128
中国传统民族认同符号以华夏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形成一牢固的泛化政治文化秩序.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下,华夏中心主义被动突破,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化认同符号的结构性危机.中国先进分子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四个方面,试图重新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形成一复杂交错的多元化态势.四种认同符号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最终无法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民族认同危机无法解决,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停滞与中断.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的“千年变局”是近代知识精英政治认同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近代知识精英的政治认同危机由政策层面始,逐步深化到体制层面、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为调适认同危机心理,近代知识精英经历了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在原有制度框架内仿行和全面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政治探求过程。近代知识精英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政治探求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丽 《北方论丛》2007,(2):114-117
科学主义作为一种哲学的趋向指征的是一种形上的信念和原则。它是一个突出科学主义价值指归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价值根基是认识论的基础主义,价值表征是方法论的普适主义,而价值论的扩张主义则是它的价值指归。科学主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中国文化的整合和内化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但是在价值之维上,中西方科学主义没有本质的差别,即:中国科学主义是在默认西方科学主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弘扬科学主义的价值指归的。这种解读提供了一个理解科学主义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9.
在转型期的中国不仅存在政治认同危机,而且存在危机性认同,二者的相互纠合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一大障碍,具有极端的危害性。在此认识基础上,从改革、制度和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更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透过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文化建设的得失,系统地把握文化认同问题的成因,对中国当前的文化认同危机采取更具现实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