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向燕南 《求是学刊》2005,32(4):122-128
明清时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的修史活动频繁,编纂了大量卷帙庞大的历史著作。这种史学现象的出现,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国家职能完善及统治者对发挥国家职能的自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从发挥国家的社会职能讲,还是从发挥国家的统治职能讲,都对明清两朝的官修史籍的活动有重大的影响。封建国家的职能发挥,对于史学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照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乾隆年间官方书法的代表人物.张照书法深得乾隆帝推重.本文从张照在乾隆初年到乾隆十年去世前的奉敕作书、乾隆在张照去世以后钦定张照书迹成<天瓶斋法帖>、乾隆集张照所书联句制成春帖子词,以及在张照书法作品上大量题跋等方面,考察张照与乾隆的关系,揭示了乾隆帝对张照书法的喜欢的和充分肯定,进而提出张照书法对乾隆朝前期书法风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金各类史籍对宋徽宗之死的记述或歧异抵牾,或模糊不清.死去的宋徽宗,金国拿其棺椁当作和议的筹码,南宋视作国家之象征.从绍兴五年(1135)到绍兴十二年(1142),南宋官方为了摆脱因不知死亡日期的礼仪困扰,以得到凶问的日期为忌日.绍兴十二年韦太后还朝后,经她确认的宋徽宗死亡日期,自然而然地进入官方史籍中.宋高宗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禁止私人修史,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掩盖宋徽宗之死、北狩皇族屈辱等历史痛点.在宋金交互视域中,有关徽宗之死,可谓史实与传闻交织.宋徽宗之死这一话题,在宋金政治史、交流史、文艺史等不同面相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帝御制诗数量惊人,其中大量的纪事诗和咏史诗涉及上古至乾隆本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典制和人物.尤其偏重对乾隆本朝重大史事的讯录.这些诗作不仅可以补史、证史.而且能够反映乾降帝的历史观和电学思想,应当予以重视.对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的研究,是对陈寅恪"以诗证史"史学方法的实践,有助于史学界对于乾隆帝和清代官方史学的研究,同时对于史学理论的形成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学在汉初正式形成,大约与此同时,史学也崭露头角.而<春秋>则寓"空言"于行事"之中,一直兼具经学与史学的双重特件.<公羊>、<嗀梁>乃<左传>侧重继承<春秋>义法,显示出经学的特点:<史记>也继承<春秋>,但其所凸显的却是史学的特点.显然,正是<春秋>兼具经与史的双重特性,促成了经史之间有着始终的关联,但也正因为继<春秋>者所侧重的特点不同,最终促使了经史在学科上的分离.在经史分离的过程中,<史记>无疑处于其间的关节点,它于著述宗旨、著述路数以及著述体例上都发凡起例,从而使史学真正独立于经学,而这些正凸显出<史记>在中国古典史学上之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熊丽君 《社科纵横》2004,19(2):95-96
唐初监修国史设于贞观三年 (62 9) ,之后形成定制。终太宗一朝 ,监修国史只有房玄龄一人 ;太宗以后 ,监修国史人员大增。监修国史作为主管官方修史机构和修史活动的官员 ,其职责不同于一般的修史人员 ,具有特殊性。刘知几对监修国史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监修国史作为史馆制度下的产物 ,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并且具有时代特征和政治色彩 ,刘知几对监修国史的批评过于武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清初浙东学派重要人物万斯同存世的经学著作<庙制图考>、<石经考>、<讲经口授>、以及含有经学内容的万氏<群书疑辨>、<石园文集>等书的版本源流及其优劣进行了梳理,有助于万氏乃至浙东学派、中国经学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0,(2)
辽金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辽金史学的研究,近六十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综合研究还是某一具体方面,如修史制度、史书与历史文献、史官和史家、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等,都有可观的成就。这些对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辽金史学和辽金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代张璁<嘉靖温州府志>的纂修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我们当今研究明代温州的地理、历史、人物、风俗人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军事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反映了张璁热爱家乡、为家乡修史保存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方志编撰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杨艳秋 《求是学刊》2005,32(1):114-120
明代前期 (洪武至正德时期 ) ,一系列大规模史学活动的背后 ,透视出了封建史学走向衰落的信息。统治者对史学功能的强制利用、文化专制与文化恐怖政策的实施、理学侵入史学、皇族政治纷争造成《实录》失实、史官制度不健全 ,无论是对官方史学还是私家史学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倾注毕生心血编纂了一部反映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学巨著——《国榷》。为弥补史料不足,使《国榷》成为信史,自顺治十年十月至十三年二月,谈迁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学术活动,搜集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不仅订正了《国榷》记载的错误,而且补充了大量资料,尤其弥补了崇祯、弘光两朝史料的缺失。谈迁还撰写了《北游录》,是研究清朝初年北京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诗与史--论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诗、史关系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洲良 《学术交流》2001,(5):114-117
钱钟书提出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三种方式可概括为写实、寄意、怀古.这表明钱钟书在肯定诗歌反映历史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诗歌艺术想像与审美创造的能动作用.这一观点可视为诗歌反映历史有别于史书记载历史的本质特征,对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独立品格的确立在当时乃至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同时,诗、史关系的研讨还标志着钱钟书的学术思路已由艺术赏析向文学研究多元化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   

13.
兰台作为两汉重要的宫廷藏书处,既是御史中丞治事机构,又是广延学者名儒点校"秘书"和著史之所,后世秘书省、史馆等文馆职能均发端于兰台。"兰台"出典很多,一度指代御史台、史官和秘书省,笔者钩沉相关史料,试图理清兰台出典之源,呈现兰台在历史长河中之真实完整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理论发展的集大成时期。乾嘉时期的史学理论家和考史学家在叙事之美的探讨上,自觉区分了文学叙事与史书叙事,提出了"情事如绘"的叙事境界说。他们主张史书叙事的熔裁与锤炼。在阐发叙事之美的内涵时,乾嘉史学家充分肯定了"情"在叙事审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们也强调"情贵于正",要谨慎处理客观历史事实和史家主体的情感与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Abstract:
The Qia-Jia period of Qing dynasty is a period when brilliant achievement is made in narrative theory of history books.The historiography theoreticians and textual historians distinguish between literary narrative and historical narrative and then propose "narrative as painting"——the theory of the state of lively narrative.They argu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genres and polishing of narrative as well as tact,grace and rhythmical prose with parallelism and ornateness adopted in the writing of history.Historians affirm that "feeling" in the aesthetics of narrative is very important.They also emphasize "feeling requiring justice"and prudent manag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objective historical facts and the feeling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historians.  相似文献   

15.
宋冰 《学术交流》2006,(2):153-157
凉州士人在北魏从事的文化学术活动主要有参与修订律令、修著国史以及置馆讲学等方面,尤其是在参与制定北魏朝廷典章制度方面影响深远。但由于崔浩国史事件、“平齐民”的迁入、“定姓族”制度的实施等因素影响,限制了凉州士人对北魏文化学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方史与地方志都是记述一个地区历史与现状的史书。新时期的地方史志,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之处。地方史与地方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性”与“个性”是相对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史志的指导思想、编写原则、体例结构和编写风格将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无论是编史,还是修志,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北京历史地图的数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数字地图是 2 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型地图 ,它在信息量的包含、深层空间关系揭示、动态过程表现等方面 ,大大优于传统纸面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历史地图方面也在迅速发展。北京历史地图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始 ,新型数字化地图将在北京历史地理研究、旧城改造、环境管理、文化建设、宣传北京等方面 ,成为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侯德仁 《求是学刊》2004,31(5):114-120
《新疆图志》是清代新疆最后一部官修通志 ,它全面总结和吸收了前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研究成果 ,是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总结性成果和终结的标志 ,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编纂体例谨严 ,内容丰富 ,包罗万象 ,全面反映了清代新疆地区政治、经济和自然地理情况 ,同时在国家意识、边疆意识、民族观等方面亦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新疆图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策的设计者,大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民间学者、文化人。日本的侵华,往往是“有思想能力”的学者文化人首先提出设想、加以论证,并首先在民间制造舆论,然后思想舆论一旦形成,则影响政府决策,并由政府加以组织实施。本文对其主要方式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存在,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应以历史文献学的方法正确呈现和描述史实,从而填补日本侵华史研究中的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