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4,(2):28-30
在中国古代社会,“金屋藏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典故所描绘的黄金屋令多少文人学子思遐想。  相似文献   

2.
林夕 《社区》2012,(17):5-5
大概人人都听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还有最绝的一句:爱书才会赢。  相似文献   

3.
邓玉珍 《社区》2008,(17):59-59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代人说:“学问改变气质。”女人要想有味道,不妨自己多读书。咀嚼文字,汲取营养。在不经意中添加一份内在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陈雪娜 《社区》2011,(29):57-57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书的宝贵就在于无论人们读书时出于怎样的目的,怀揣怎样的心境,都能在书籍中获取所需的能量。回忆我的读书往事,让我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 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牛的欢乐,渎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6.
延已 《华人时刊》2010,(8):20-22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这估计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因为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不要谈读书的时间到哪里去了,而应该问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  相似文献   

7.
从小到大、从古到今,一直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熏染着。可有一位著名女作家此前却在感叹:如今想买到一本好书,太难了。她因此声明,自己现在只读旧书,而极少再去买新书了。书,还买不买了呢?这确实成了眼前摆在读书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在我身边     
能个书是岁月的写生,我们之所以写下文字,是缘于对生命的热爱。——题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车如簇。小时是不喜欢多读书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接受了它,从此,夜里再也不乏灯光、书香与我。我好读书,并不是凡书必读,我在不断地寻求心灵上的养料,滋润心灵,开导灵魂。我读书,惟独在夜里,寂寥的月,空旷的书中的美丽原野,在夜风中摇摆的八尺荒草,在黯默俯首的高高的向日葵,在孤峰崖上的狼嚎,记忆被夜色尽情演绎,那是一本书,那是一个舞台,放飞书中的魂灵。那可能再也不是黑暗下的故事,或许,那是澄净的…  相似文献   

9.
孙福熙 《社区》2011,(2):4-4
中国人太把“读书”看得严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说法,先认读书为苦不可耐,于是用黄金利禄来引诱,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李可能 《社区》2013,(32):8-8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因为古人懂得想要得到黄金屋,就得走做官这一条路,而做官的唯一途径便是读书。望历史长河从古至今五千年悠悠流淌,读书自始至终是人们改变自己人生走向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书海拾贝     
人们用“书海”比喻书籍的博大精深,通俗而形象。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芸芸众生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不是为了“颜如玉”,而是为了丰富知识,调剂生活。书房也称书屋、书斋、书庵、书堂、书观、书居、书轩、书馆等。自古至今,人们对书屋的  相似文献   

12.
邱红波 《社区》2009,(26):10-10
这年头,和书抢饭碗的还真是多如牛毛。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依我的看法,各款式的现代黄金屋多了去,哪一样不比纸质的书读起来痛快? 首先打动我心扉的是电子书.古代好书之人运书要动用牛车.把牛累死,也不过千来本书.可我只购买了一本电子书,商家就随机送给我4000多本,从古现代文学、国外名著、哲学、自然科学到网上八卦、星运测试,简直无所不包。  相似文献   

13.
害怕读书     
麦家 《社区》2009,(17):17-17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2008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也许到了2009年又会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4.
孙晓磊 《社区》2008,(2):4-5
对于读书,我们一直有许多不好的倾向。其一是功利化。最流行的俗语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云云。功名利禄人之所欲,本无可厚非,我们完全可以只读那些专业的书籍,用以指导工作生活。比如,我最近买了一本《鲜花种植技术》,就觉得很好,很实用。虽然我养的那盆仙人掌是著名的“养不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5.
唐婉晴 《国际公关》2023,(4):134-136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名言我们耳熟能详,同时也体现出阅读的重要性。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眼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使我们受益终身。因此,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提高大学生阅读素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鬼谷子》与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内涵异常丰富复杂,影响于政治行为的文化因素很多。儒家、法家、黄老学派等都不足以涵盖中国的政治文化。我国政治史上习见的云谲波诡的政治行为,正可以用《鬼谷子》书中论述的谋略权变来加以解释。该书荟萃了战国纵横家政治技巧的精神和原则,涉及到政治谋略的方面很多,本文仅就其对后世政治行为影响较大的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一,该书明确表示出把政治活动作为个人事业的基本态度,开启后世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的先河;其二,该书所推阐的权术,与法家所论互有出入,可谓相得益彰,同为后世政坛上玩弄权术者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7.
仙女与仙女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 《淮海文汇》2005,(6):21-22
有学者称,曾作为屈原弟子的宋玉,就是写过风起于青萍之末那篇大赋的作者.是徐州人。处于对先贤的敬慕,我便找到宋玉几篇传世之作阅读。发现这位老先生是描写神女仙姬的高手.让人感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确不缪也。所谓仙女,就是得道成仙、神通广大、救人危难、给人福音的女神。且不说域外的太阳月亮女神、山川草木女神、聪明智慧女神和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安娜女神,仅我们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就有许许多多的女仙,如补天的女娲、月中嫦娥、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书生拼命念书和求取功名,或追求颜如玉和黄金屋,或学道用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口气很大,要读破万卷书,但是实际上一辈子读的书并不多。有的人凭着一部《论语》或者《史记》就想指点江山。这些人自认为具有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一心想做官。稍不如意,就大发牢骚,感慨怀才不遇。现代知识分子则不同。他们不是靠一两本书,而是要掌握一整套现代科学知识。不是求个人飞黄腾达,而是肩负使命,发挥现代科学的整体优势,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同时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很多书都描写古人如何聪明,如何满腹经纶,如…  相似文献   

19.
邵江天 《社区》2009,(14):16-16
旧时士子读书前,必先净身、焚香、拜孔子,极尽恭敬虔诚之能事,仪式感忒强,迂腐而愚蠢。读书人拜倒在书本脚下.腾挪的空间早被先验性地圈定。从此读书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虽说书生的眼前也常有“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物什在晃动.但到底让人提不起精神来。那结果。便是越读越蠢,终于把个好端端的“天朝上国”读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你是我的王     
起初,人们叫他三少爷。后来是三爷。再后来,段三儿。再再后来,段老。只有她,对他的称呼一辈子都没有变:哎——也算是世家了。父亲是济南名士,书中念出了黄金屋和千钟粟,在大明湖畔住一幢三进出的宅子,后花园是三面桃梨半院泉水,粉粉白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