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一文中,余英时提出了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两个范式--大观园中的干净世界与大观园外的肮脏世界.余英时认为,只要证明"宝玉园中生活是干净的",那么也就证明了<红楼梦>理想世界的纯洁性.为此,余英时以"夜间同房照应宝玉"的晴雯始终与宝玉保持着纯洁的关系这一点,来证明"宝玉园中的生活是干净的"以及大观园这一理想世界是纯洁的.余英时的这一证明有如下三点缺陷:其一,在大观园里"夜间同房照应宝玉"除了晴雯外还有袭人;其二,宝玉曾要求与晴雯同洗鸳鸯浴;其三,在大观园里,既有司棋与其表哥的偷情,又有藕官与菂官的同性恋.可见,余英时对于<红楼梦>理想世界的纯洁性的考证是缺乏材料依据的.  相似文献   

2.
晴雯在《红楼梦》中,虽然出场很少,但是却描绘得精彩绝伦,写活了晴雯的风流灵巧、机智活泼、纯洁美丽。尤其是晴雯与贾宝玉之间若有若无、令人扼腕的真情,打动了许多读者。因此,就晴雯跟宝玉之间感情关系及其发展的阶段和脉络进行分析探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晴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 ,从王昆仑发表第一篇晴雯专论以来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晴雯的阶级地位 ,反抗精神 ,她与袭人思想性格的异同 ,与宝玉的关系 ,以及她的悲剧性格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评论 ,使晴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成为新世纪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很多读者都把晴雯等的被撵归咎于袭人的告密。但在《红楼梦》中,袭人并不是唯一有条件告密的人,她也没有陷害晴雯等的主观动机。从原文中袭人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名的位次和"贤"字的定评来看,作者也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告密者。宝玉挨打后袭人与王夫人的单独谈话,完全是就宝玉的前途而言的,与告密无关。至于晴雯、芳官、四儿的被逐,真正的元凶应该是大观园中的婆子们,袭人是清白的。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和袭人的世俗情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时阔 《南都学坛》2007,27(2):49-52
据《红楼梦》文本描写,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虽然宝玉和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生活层面上,爱得相对世俗温暖,但这也是一种真情之爱,也可以说是一种世俗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爱是逐步发展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宝玉对待袭人同对待黛玉、宝钗、湘云、晴雯态度的异同比较,可以看出宝玉和袭人之间确实存在着爱的真情。  相似文献   

6.
晴雯是《红楼梦》中很引人注目的一个奴婢形象。她聪明灵巧,纯洁美丽,很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她性格泼辣,勇敢叛逆,惹来了作为统治者代表王夫人等人的忌恨,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命运。在大观园女性中,晴雯是纯洁美好善良形象而被吞噬的封建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7.
徐云知 《南都学坛》2004,24(4):33-38
人格是指能够导致情感和动机水平上一致的个体差异的相对稳定的内部因素,这里借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从横向的宝玉和袭人的关系———本我层面、宝玉和宝钗的关系———自我层面、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超我层面,以及宝玉的人格的每一层面在与三人关系中的不同转化,从纵向的宝玉和晴雯的关系———由本我、自我到超我层面的逐步深化,最终从这种纵横交错的动态的立体网状的人际关系中,清晰地凸显出贾宝玉完整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8.
精明的小厮 宝玉的知音——略论茗烟的“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时阔 《南都学坛》2004,24(6):50-51
贾宝玉的贴身书童茗烟,处世机敏、聪明、伶俐,深得宝玉信赖。在大观园之外,茗烟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怡红院里的袭人和晴雯。他处处保护小主人不受欺负,同时又善解人意,深知宝玉的心思。在宝、黛叛逆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茗烟起着重要的支持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篇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平儿、晴雯、紫鹃、袭人、尤二姐、尤三姐等的歌咏,同时加以详解,以显明诗意.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写死,写得最好的是第七十七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写晴雯之死。雪芹写晴雯之死,大有深意。晴雯之死死于王夫人之手,理由是狐媚子,太妖调风流不可靠,怕把宝玉勾引坏了,故下决心趋逐之。王夫人撵睛雯,晴雯正在病中,叫人从炕上拖下来送走。晴雯四五日水米没曾沾牙,恹恹弱息。如今现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两个女人搀架起来去了。王夫人吩咐道:“只许把他贴身的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仍穿”。王夫人这个慈悲为怀之人,不过如此,一当触犯了她的根本利益,影响了她的宝贝儿子贾宝玉,她可置人死活于不顾。  相似文献   

11.
汪道伦 《南都学坛》2002,22(3):51-54
“情不情”“情情”是情榜对宝黛二人具有结论性的评语。脂砚斋也认为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评不确 ,应予以辨正。因钗麝非宝玉情之所钟 ,而情之独钟是黛玉。弃钗麝为僧是宝玉的情极之变 ,亦是一种“情极之情” ,而非“情极之毒”。情不情的核心是儿女真情。宝玉对黛玉、晴雯之情就是天然情性去私净欲后的无瑕真情。“情不情”与“情情”不能分开 ,宝黛二人均可说是“情情”。  相似文献   

12.
晴雯在大观园里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曹雪芹所塑造的奴婢群体中最少奴颜媚骨、最不乖觉或说最不守本分的女奴.但在贾宝玉心目中,她却是怡红院中最可信赖的"第一等人".晴雯的屈枉被逐与惨死,是宝玉心中难以释怀的伤痛,为哀悼她而作的<芙蓉诔>,则寄托着贾宝玉对她的深深地哀思与赞美,更抒发着对摧毁这一美丽生命的横暴之手的愤慨和谴责.  相似文献   

13.
在大观园情意缱绻、沉郁哀伤的韵致中 ,只有晴雯出现的时候 ,才能给人带来一种理想的温馨和激情。晴雯的一切美好品质都与封建末世的腐朽风气格格不入 ,当然也为贾府所不容。她那有着独特精神向度的性格深层次里 ,始终颤动着一种朦胧的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与无奈。宝玉与晴雯一是“包衣奴才” ,一是奴才的奴才 ,他们奴性的心灵撞击 ,带来的一种仿佛心仪已久的归属和知音感 ,远非袭人辈可比 ,甚至也非黛玉可比。她始终保持着一种自尊 ,从未进入竞争半个主子的角色。具有自尊刚烈性格的她 ,在那个社会里 ,注定是以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4.
《芙蓉女儿诔》是《红楼梦》中一篇缠绵绮丽的祭悼文辞,为晴雯寿夭后宝玉哀伤感怀所撰。整篇诔文仿写屈原楚辞,且受楚文化影响而作,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师楚”的典型代表。文中关于对芙蓉花神祭祀、引魂和送神方式的描写,以及渗透出的植物崇拜的宗教文化心理和“以悲为美”的情感审美观,都明显受屈原的辞骚艺术和楚文化艺术的影响,这也造就了屈原、楚文化和《芙蓉女儿诔》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晴雯不畏尊贵地位,敢于抗拒主奴不平直到最后毁灭的人生遭遇的阐述,展现了晴雯大胆叛逆、威武不屈、特立独行、疾恶如仇、率性而为的性格特征.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人生,蕴含着深沉凝重的美学价值,寄托着作家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了中秋夜贾母带领全家人在凸碧堂赏月之事.“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又想宝钗姐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不觉对景感怀,自去倚栏垂泪.”这时宝玉因晴雯有病,回房休息去了.探春因家事烦恼,无心赏月,迎春惜春不大合得来.在团圆节里,黛玉只落得形只影单.本来就多愁善感的黛玉,愈觉孤寂,唯余湘云一人宽慰她.于是二人便离开人声嘈杂的凸碧馆,来到皓月清波的凹晶馆,兴之所至,限韵联名.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晴雯形象是《红楼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晴雯因其独特的个性和极具悲剧色彩的结局,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不少学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对她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论。近十年来学界对晴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对之进行一番的梳理和总结,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女仆形象,其中地位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晴雯。“身为下贱”点明了晴雯的社会地位,“心比天高”赞扬了她的反抗精神。对晴雯这个人物,许多“红学”家,曾经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晴雯是《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宝珠,她身为女仆,却始终自尊自爱,保持人的骄傲。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划破乌云浊物的一道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晴雯的骨气及其社会意义:①鄙弃投机钻营,鞭挞现实社会中的投机钻营者;②没有奴颜媚骨,鞭挞现实社会中的软骨头;③求平等、争人权,感悟人格的真啼;④平生嫉恶如仇,张扬社会正气;⑤秉性刚烈宁死不屈,透视自我人生.结论是,正因为晴雯有骨气,她才以至善至美的人格享誉红接;正因为晴雯有骨气,她才以不朽的灵魂流芳百世;正因为晴雯有骨气,才令古往今来的读者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20.
宝玉中举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合理想象,是对宝玉形象的提升,宝玉中举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加深了全书的悲剧意味。他中举后才出家而非落魄后出家,深化了出家的内涵。续书宝玉中举不是败笔,反是佳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