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反驳庄子反知的观点,通过对人们经常误解的两则寓言的现代阐释,认为《庄子》反映的是技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技术观不同,庄子反对扭曲人性的工具化技术,并不反对符合“道”之技。结论为:庄子将技术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还原了技术的本质,赋予“技”以审美意义。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对于现代人摆脱技术片面的功效追求,以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道家伦理的二重结构及其影响姜生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天”是最高的伦理价值象征。以老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将“天之道”与“人之道”在互相的对照中予以彰显,用两个不同境界的价值等差所形成的心灵迫力,以“反者道之动”为轴枢,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伦理理想。一、...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道”“艺”合一,他认为:“道进于艺”,或“道在于艺”。“技进乎道”是庄子思想的灵魂。同时庄子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为达其目标必经分解合同之途。其一,“以道观分”,庄子的意思是,“分”与“成”是同一过程,不是“分”之外另有“成”,也不是“成”之外另有“分”,而只不过从一方面看是“分”,从另一方面看是“成”。“成”与“毁”亦然。庄子有关“分”、“成”、“毁”的论述是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设计思想的总结。其二,“不同同之”,庄子的意思是以道观人察物,万物虽种类不同,形态万殊,但其根本之道是同一的。“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就是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创新的目的。“道通为一”是将个体的“分”与整体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分有合的境界,这是庄子技术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庄子学说本意不在论审美欣赏,而更多的是政治哲学,但其包含的智慧是丰富而普遍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欣赏理论和思想。庄子认为,审美欣赏的本体源于“道”,审美欣赏的主体是体道者,审美欣赏的本质是体道之人对“道”之美的世界自然之情的投注,与“道”之美的境界相融与契合,因而庄子对审美欣赏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具有独特性。庄子关于审美欣赏的理论是“道”之哲学向美学的生发和演化。这种美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寻求美、提升生命的质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6.
《庄子》与《老子》同是道家重要的文献,但《庄子》对《老子》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庄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境界。其中,“道”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安命无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理想手段;“逍遥而游”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高心灵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真人”是追求生命自由的终极目标。《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思维提倡对“道”的追求,其中,以庄子为代表的“技进乎道”思想占据重要一环。依托有形之技艺,上达无形之大道,这不仅是庄子技道思想的核心理念,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武术思维方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本文集中从技道思想之内涵、六艺与技道思想,以及武术与技道思想等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试图挖掘中国武术之思想精髓,把握传统技艺之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天论”即“自然论”亦为“道论”。庄子认为“天”是“美”的本源 ,其“天论”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价值依托。基于此 ,庄子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大美 ,以此作为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感性化、生理享乐化倾向的反拨与否定 ,对审美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9.
技与道的关系是庄子哲学尤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庄子的道既是本体论、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实践论。庄子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庄子的技不同于以动力机械为特征的现代技术。而是更多地与艺相通,与个体心灵的创造性相关,能在超越层面上与道合一而游于自由之境。技低于道,但能载道,道又是技的出发点,亦是道的升华和飞跃,技与道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出神入化、得心应手的技艺操作所达到的技道合一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的自由境界.而美也因此成为实践活动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10.
"技"、"艺"、"道"是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范畴:庄子的"技"实质上是指主体的操作技能;庄子以"艺"指称主体在操作活动中精神专一的心理状态和自由愉悦的内在感受,以"道"作为主体的精湛技巧及其神奇效用的本体依据,使得庄子的技术思想走向审美化、神秘化。秉持着自然自由的人性维度,庄子坚决贬斥机械,因为机械的应用会造成主体能力的相对退化和人性的扭曲;同时庄子彻底批判了以儒家为代表的社会性技术思想,认为它不仅不能有效地整饬社会秩序,反而会戕害本真人性。  相似文献   

11.
庄子思想对苏轼的人格境界影响颇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就认识论而言,苏轼接受庄子的相对主义理论,站在“道”的高度,以相对的眼光看待一切,安时处顺,一切顺任自然;其次,就价值论而言,苏轼接受庄子“无用方为大用”的思想,超越“有用”,追求闲适、优游自在的生活;再次,就修养论而言,苏轼静心养性,培养一颗处变不惊,旷达、虚静之心,深得庄学全生保真之旨;最后,就人生境界而论,苏轼追求“神人”、“圣人”、“至人”和“真人”的境界,摆脱世俗的忧患得失,追求庄子式的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存价值取向,以人的生存问题为研究对象。其生存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存哲学的关照下,庄子特有的科技观反而出现了二律背反的现象。一面高度赞扬技术的精湛,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忧虑。在当今科学大爆炸时代下,这种独特的生存技术观,对研究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子论道     
《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文集,现存33篇,分内篇和外篇、杂篇三部分。多数学者认为内七篇是庄子所著,外、杂篇是后学之作,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庄子》各篇所说问题重点不同,对“道”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涵义:一、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对道的理解基本上承继了老子的思想,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认…  相似文献   

14.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美的论述,指出“道”是美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观相为补充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天人观”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追问、反思世界与人生的究竟义。《庄子》中的“天”、“人”是一对互相对应的概念,“天”主要指代表宇宙运行本然之则的“自然之天”,“人”主要指违背万事万物本性的存在。以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为主旨,《庄子》论述了“天人”关系的三层涵义:“自然与人为”关系、“本性与非本性”关系和“理想境界与人间世界”关系,三层涵义依次递进,阐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确人应当追求逍遥自由的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16.
庄子感悟到“道”的存在与威力 ,并尝试用一种独特的“技”去说明与传播“道”。企业文化之“道” ,与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如能借鉴庄子的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可有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7.
先秦道家建立起了以“道”为核心,从“道法自然”出发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在更高意义上阐发了人的审美活动,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老子和庄子感悟天地自然无为而成的“大美”思想,把完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看作宇宙的完关生命,把“自然无为”的精神看成顺物之性的高尚境界,把“乘物游心”的性情看作对生命自由的追求。这种“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状态,具有极高的生态美学价值,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庄子意识到"道不可言说,但又必须言说"的二难问题,即语言既是表达道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表达道时又遇到重重障碍,故无法完全表达道。故庄子主张通过"得意忘言"的途径解决此难题。庄子此主张并非是说完全不用语言表现道,而是主张进入忘我、忘言而与道同一的顿悟境界,即运用语言而不受语言束缚的"道进乎技"的境界。此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追求思想影响了自他以后许多文人雅士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方向,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著名代表,其思想并非是反道德的,也不是“蔽于天而不知人”。他以自然(“道”)为精神追求或理论视察的起点,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政治、道德状况的否定性洞察审视,而归宿到个人精神自由的获得或生命的保障,从而形成了极具朴素人学意味的道德观。这一道德观,不仅具有思想史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待"道"和"艺"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道"艺"合一.他认为"道进于艺",或"道在于艺"."技进乎道"是庄子思想的灵魂.同时庄子提出"道通为一"的思想为达其目标必经分解同合之途.其一,"以道观分",庄子的意思是,"分"与"成"是同一过程,不是"分"之外另有"成",也不是"成"之外另有"分",而只不过从一方面看是"分",从另一方面看是"成"."成"与"毁"亦然.庄子有关"分"、"成"、"毁"的论述是对中国古代工程技术设计思想的总结.其二,"不同同之",庄子的意思是以道观人察物,万物虽种类不同,形态万殊,但其根本之道是同一的."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就是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创新的目的."道通为一"是将个体的"分"与整体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有分有合的境界,这是庄子技术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