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以羌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聚落与传统村落关系的梳理,明晰传统村落是传统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羌族传统村落概念的辨析,探究羌族传统村落入选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的情况及其分布,概括羌族传统村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现羌族传统村落相对集中,呈块状或条带状分布,主要沿河流一线展开,干流密集支流稀疏,海拔上具有“高密低疏”的垂直分布特征。从羌族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上看,羌族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数量不多、范围较小、职能单一、规模不大,与人口密度呈正比,村落之间联系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撒拉族庭院、村落与村落之间以及整个撒拉族社会村落布局的考察,分析了撒拉族村落的空间结构及撒拉族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3.
朴氏村落的朝鲜族能够长期保留本民族意识的原因有三一是受农耕文化的影响;二是具有民族自强性;三是由 于小聚集点和朴氏磁场的作用.朴氏能从其他民族复归原族,都是党的政策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是一个超大型的社会实体,不同区域的农村由于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性,这也必将决定不同区域村庄性质的不同,从而对乡村治理带来影响,导致国家政策在不同区域农村具有不同的实施机制。调查发现,在江西和山东农村,一个自然村通常被分为几个生产队,村民小组由分田到户之前的作业组转变而来;而在江汉平原上的农村,一个生产队则通常包括几个自然村,而后来的村民小组就或者由生产队的作业组或者由生产队自身转化而来,并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单元;江淮平原的小井村的村民小组同样由生产队转化而来,但生产队一般是一个自然村,因而村民小组的认同更强。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由此引起了长三角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和上海之间发生的产业区域转移以及由此导致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揭示了时间序列下上海和浙江之间存在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正是这种区域间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的存在,推动了长三角制造业产业重心的迁移,进而在长三角内部形成相对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和产业分工结构,并使得以上海为地标的中国经济的中心区域扩展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与综合布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是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丰厚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区位与地缘环境基础上形成发展的,重工业和农业是其空间结构的产业基础.其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类型也有别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其发展态势与发展模式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和东北地区的特点.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和农业为基础,深化和优化其产业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东北三省一区经济一体化应是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小城市城市化速度加快,政府通过规划手段推动城市空间结构重构,城市交通道路体系调整以及房地产特别是商业地产行业的急速升温,这些都促使商业地产区域开发日益火爆,商业地产的盲目开发使商业布局问题凸显出来.本文旨在探讨盐城市区商业设施分布现状与布局特征,依据盐城市区城市空间结构重组与商业网点自身布局规律。分析商业网点的空间发展趋势,并且针对商业地产布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经济空间结构特点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一样属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结构,具有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趋势。本文从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的角度详细考察了新疆城镇体系、交通体系和经济集中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疆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后,结合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和新疆具体区情,提出了新疆空间结构的发展战略,同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简评城市功能、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改变城市空间结构的原理。从产业结构转型对空间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可持续空间结构的主要途径:坚持在动态发展的框架下构建城市空间结构,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趋势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利用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最后,以深圳市为例,论证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可持续空间结构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规律的约束下进行结构的发展、变迁和演化,以此实现良性循环和有效的“优胜劣汰”式的进化,这对处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中的景区空间结构而言,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契合。通过挖掘这种耦合关系,从旅游圈景区空间结构的构成和优化动力机制层面,提出旅游圈景区结构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以集聚力和离散力相博弈的结构优化动力机制,以此为特定区域范围内景区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另一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体验景观构建——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生态体验景观不仅是生态体验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丹东大梨树村为例,构建了以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休闲体验活动及产业活动等行动体(者)为主的生态体验景观行动者?网络。生态体验景观网络的形成过程是与其他产业发展同步协调进行的,促进了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与休闲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并且对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深入剖析陕西关中李村的个案,发现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已经对原有的村落文化传承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冲击,致使村落文化传承面临难以为继的处境。基于此,建议强化村级组织在村落文化传承方面的组织、引导功能;鼓励成立留守妇女文化组织;重视村落的文化扶贫,重建村落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秭归一个移民村落观村为个案.历史上观村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一个工商业聚集区,即一个基层的集市,但由于政治权力逐渐渗透的乡村社会,致使村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转变.该文以历次政治运动为分界点,分几个阶段描述观村50多年来村落经济变迁的过程,并结合时代背景,总结村落变迁的特点,并探讨观村的经济变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2006-2015年星级酒店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区位熵、市场集中度指数和市场结构变动指数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31个省市区星级酒店市场结构的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四星、五星等高星级酒店的区位熵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而一星、二星等低星级酒店的区位熵分布则与此完全相反.2.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酒店集中程度均较高,且区域分异特征并不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二星及三星酒店.3.整体上,近十年来我国星级酒店市场结构的变化较为不明显,但其变化的地域特征较为明显.4.各星级酒店在全国各省市区所占比重的变动方向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反之,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利用((湖南统计年鉴(2001-2011)》的相关数据,运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湖南200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从三大地区来看,Z值由大到小的空间演变基本是湘南一湘西一城市群的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梯度推进,表明湖南三大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时间基本相悖;从地级行政区来看,14个市州的Z值以娄底、邵阳、衡阳为中心向四周渐大;P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梯度推进相向的特点,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湘西地区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区域发展政策变化为切入点,利用系统熵理论方法深入分析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研究显示,伴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变化,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相应的统计检验和区域经济集中率(分散率)进一步证明了这种集聚趋势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7.
乡村社会能否有效运行与村社的内聚程度及其结构功能紧密相关。“村社空心化”即是在村社结构不能有机整合导致对应功能运转不畅所引发的乡村社会整体运转失序的一种状态。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段的考察,认为现阶段“村社空心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表现形式:集体层面的“权威空心”、精英层面的“人才空心”、个人层面的“合作空心”。研究认为,“共同体”是应对村社“空心化”困境的一种有效路径,可以通过“村社共同体”的重塑和“城乡共同体”的建构,来消弭“村社空心化”的多重困境,维持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起初以重建社会秩序为目标的户籍制度,在文化传统及发展战略选择的路径依赖中,逐渐演化成社会控制、资源配置、利益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安排及其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以户口为维度的空间社会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