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所”字词组的构成方式和造句功能两方面对《商君书》中的“所”字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与“所”字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认为,“所”字词组中的“所”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王力的观点应予肯定;“所于……”是一种典型的表示行为处所的“所”字词组,其客观存在不容忽视;“所+V”和“所+PP.+其他”是具有源流关系的历时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先秦时期“所”字词组日臻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把“所伐、所高、所烛、所一、所持者”等记作“所Ⅴ”、“所Ⅴ者”(其中的形容词和体词已类化为动词),把此类“所”叫作称代性结构助词,下文有时径称“所”.对此类“所”的词性的不同看法,不影响本文的讨论.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归纳了“所”的两个主要语法作用;“一是指示,二是完形”,并指出“所”有突出宾语的作用.吕书之后的著述,于此类“所”的作用的阐述,多未超出吕说.实际上,假如我们从语法的角度再深入一下,或把视野从语法扩展到修辞、训诂,那末就会发现,前人某些精到的见解被忽略了,“所”及“所Ⅴ”结构的另一些特殊功能被忽视了.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先秦部分典籍,对“名(代)+所+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尔所生”即“尔之所生”;“尔”不是“所生”的定语,而是“生”的前置宾语。“所”用在“宾+之”之后,动词谓语“生”之前,使“尔之生”变成自己的逻辑定语,使整个词组成为“宾(之)+所+动”式的“所”字词组。  相似文献   

4.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得既广且繁的一个词。《说文解字》云:“所,伐木声也,诗:伐木所所”。然而《诗经》今本皆作“伐木许许”。这是描摩伐木声音的象声词。今人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说:“所,金释所,象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户亦声。本为动词。”这是说“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是“所”的本义了;古书中又有“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这个“所”是表概数的数词;还有“爰得我所”(《诗经·硕鼠》),这个“所”是表示“处所”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 ,曾高度评价其政权建设的基本原则 ,并提出“公仆”这个概念。本文认为 ,是否具有“公仆”意识 ,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政权与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本质区别 ,而胡锦涛在西柏坡的讲话 ,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而且给“公仆”意识赋予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胡锦涛所强调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者的内在联系以及当前在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中强化“公仆”意识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中,“所”可以表假设。“所”表假设多用于“所VP者”结构中,并且一般用于誓词中。假设连词“所”由指代词演变而来。这个演变的过程包含了介词删略、语境吸收和功能扩展等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伐木声”为所字的本义提出了三点质疑:其一,所是许的同音假借或异文通用,故“伐木声”不当 是所的本义;其二,“所所”为叠音词,不能拆开分析所的形体表示“伐木声”;其三,虚字借为实字不合假借通例。 所的本义当为王公官署、行署,引申为一般处所。本文的讨论也涉及到建立汉语词义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7年加拿大最高法院在AstraZeneca案中终止了其判例法所确立的专利“承诺实用性”的发明“实用性”严格判断标准,重新肯认了其《专利法》中的“极微小的实用性”测试要求。这一做法契合了发达国家所一贯遵从的发明专利“实用性”宽松标准,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专利法所实施的严苛的“实用性”规则不同。为顺应药品等化合物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保持发明专利“实用性”严格要求制度模式的基础上,应基于利益平衡理念,对药品专利的“实用性”引入加拿大专利“承诺实用性规则”中的“合理预测”要素。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一部分主谓结构可用“之”、“者”、“所”这三个不同的虚词以不同的方式偏正化,这些偏正化的结构可以用定语性质的指示代词“其”和结构助词“之”这两个鉴定字来确认.在语法意义上,主谓结构通过“之”、“者”、“所”偏正化了的结构意义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正确认识到古汉语虚词“之”、“者”、“所”使主谓结构偏正化的语法功能,对解决古汉语中与之相关的语法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唐代西域的可萨汗国--兼论其与犹太人入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萨是西迁到高加索地区的一支突厥化部族,公元7至9世纪,可萨人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成为丝绷之路北道上的重要中转站,同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8世纪中叶,可萨人从萨满教的信奉者转而皈依犹太教。本文着重分析可萨人改信犹太教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结合唐代文献证明可萨汗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同中国相连,由此提出这样的论点犹太人或可萨犹太教徒有可能从可萨汗国出发,经过从中国到拜占庭的北道入华。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较多涉及到著作权的问题。文章主要参考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分析了江西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其中包括纸质馆藏文献数字化、数据库建设以及虚拟馆藏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完善著作权法、实施著作权统一管理体制、建立图书馆界版权联盟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从特定社会集团的立场来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具体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的政治原则、行动纲领、价值准则和社会理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趋势 ,面对国内经济生活多样化所带来的思想文化多样化的一些新特点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复杂尖锐。因此 ,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中的夜雨飘洒着离别相思、忧愁失路、前途未卜的哀伤和世事多舛的感慨。唐诗中夜雨意象的独特文化蕴含是与中晚唐时期的审美追求一致的,这种意象模式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夜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意象,它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夜雨传达的不仅是作者的一种时代情绪,更是千载之下文人仕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事关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由开始的基本正确到后来的失误,再到最后的正确,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导致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党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清.总结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上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深化对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三个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中国在从传统王朝的天下体系向国民国家体系转变过程中,境内的民族不断面临着民族意识如何发展,民族认同如何凝聚,边疆如何稳固等诸多难题。而对此,在意识层面,民国时期的许多学者和政治人士都展开了研究和争论;在现实层面,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卓越成就和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进入新阶段,需要提出更高目标任务,推进更多实质性举措,形成更加有效的评价方式; 要实现世界上巨大规模人口的共同富裕,需要以更大的经济体量规模为依托,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设立科学、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 从量到质再到量与质统一的转变反映了中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量的合理增长为质的有效提升夯实基础,质的有效提升为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动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青、赤、黑、白、黄"五色"中,"白"与"黑"的象征意蕴较为突出,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小说的白肌黑肤描写潜蕴着更多的文化表征。首先,古代小说描写的白肌黑肤总是隐喻着某种德性,并拥有了褒贬符码意义。大体上说,黑色肌肤指向了尊贵、刚直、邪恶三个层面;而白色肌肤则容易使人联想到男子的光明磊落、女性的白璧无瑕。其次,白肌黑肤暗寓着美丑判断,其中的德貌错位现象对"以貌取人"的观念构成挑战。再次,在描写过程中,白肌黑肤还被注入了特定的性征和非性征,从而为故事的打开作了趣味性的铺垫,成为孕育故事、推进情节的结构张力场。  相似文献   

19.
清初河工腐败问题已经存在,给物料采办、夫役管理、工程建设等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腐败问题的出现与清朝制度设计的缺陷、皇帝对腐败问题的宽纵、社会风气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严惩贪官、严密立法来进行治理,但并未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宋代法眼宗禅僧道原(元)编撰的<景德传灯录>一书,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语言通俗易懂且简洁凝练,其中不乏成语典故,这对后世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景德传灯录>中的成语,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相对稳定,从结构、意义变化等方面对这些成语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