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权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制定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如何正确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力,则必须对制定变通与补充规定的指导思想、法律依据及应遵循的原则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我国的民族立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动因、模式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是对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环境的能动反应.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外部环境.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选择应该是在继续坚持"行政-控制型"模式的情况下,采取"行政-控制型"模式和"规制-服务型"模式相结合,并最终过渡到"规制-服务型"地方政府管理模式.通过体制创新,创建与自治权利相衔接的政府管理体制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任务.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突破口,就是需要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双向调整.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已成为目前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功能的重要课题,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除了应当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外,还需从合法性、正当性、科学性、自治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构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标准,以作为评价、检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高低、优劣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现代程序性评价标准和现实需求,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程序应体现民主、理性、效率等价值,但现实中的状况却是正式程序规则稀疏,有效表达和博弈机制缺乏,充分交涉程度低下,积极过滤和淘汰功能缺失,这已成为掣肘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因此,以正当程序为理论视角,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程序运行状况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性建议,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自治地方的自治法规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作为自治法规组成部分之一的变通规定、一直是民族法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图为加强、完善民族立法、健全民族法制作有益的偿试.  相似文献   

6.
加强民族法律清理促进民族立法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清理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保证法律体系自身科学、统一、和谐,如期实现立法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法律清理工作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民族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为完善民族立法,应加强民族法律清理工作,建立科学的民族法律清理制度,及时修订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不同法律授权的民族自治地方,变通立法应条款彼此协调,保证民族自治立法形式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作了基本的规定。根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除了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外,而且还可以对法律规定的某些条款进行变通规定或者对某些法律进行补充规定。这些规定,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和补充规定构成目前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法规的主要内容。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本文把…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制度是中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监督制度存在着实质性、操作性方面的缺陷,致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难以有效启动和开展。从我国政治体制的现实出发,通过对现行立法监督制度的梳理,分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在宪法体制下改革创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制度的若干构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环境是有别于一般地方政府的,这决定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过程的特殊性,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培养"自主"和"自治"的行政理念,建立符合本地方民族现状的政府治理模式的具体施政,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制定的、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法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认真研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原则及特点,对于指导立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结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着手,分析海南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海南省民族法规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立法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立法行为法治化时代的到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时期,迫切需要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中加以规范。作者依据法理学原理,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实践,对目前开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规范化工作的必要性、内容、方法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与地方性法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在我国现阶段,自治州、自治县是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主要是在“变通”和“补充”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语言权是由国家给予保障,使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其实现取决于立法的有效供给和政府活动的法治化.在行政法治框架内审视民族自治地方对少数民族语言权的立法保障问题,要突破现有体制和传统思维固有的局限性.民族自治地方在立法保障的路径选择上,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民族自治立法建设,二是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权行政活动的监督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财政权限划分上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种特殊权力。《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立法自治权,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帮助和扶持的责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财政补充规定和具体执行办法的权利,以及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是实现财政管理自治权的基本前提,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的适用范围必须同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是指在国家基本的财政体制下,民族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税法、预算法)的精神,依照自治条例的规定和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特点,制定财政自治条例或有关法律的变通及补充规定等,组织财政收入,统筹分配财政资金,自主地管理本地区财政事务。财政自治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一项极重要的基本自治权,这项权利反映在《宪法)}和《自治法》中。《宪法》第117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民族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合平 《兰州学刊》2004,1(4):162-164
自治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各项自治权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基础。必须从立法程序上和法规内容上体现自治民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要求 ,否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会走向虚无化 ,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刑法的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刑法与习惯法之间不是单方面的排斥与压制关系,而是竞争与博弈的互动关系。民族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顽强地表现着自己,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刑事立法、司法和民族刑事政策的制定,迫使基层司法人员凭借政策与经验小心翼翼地游走在两种规则的边缘。由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进行变通立法,是解决习惯法与刑法冲突的唯一法律途径。同时,应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法律监督委员会作为平衡二者冲突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徐合平 《兰州学刊》2005,1(5):173-174
遵循宪法原则、法制统一原则、民主立法原则、科学立法原则是立法法确定的我国各级各类立法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共有原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活动也必须遵循这四项立法原则,并需要结合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灵活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变通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地方立法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地方变通立法符合宪法“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精神,是国家立法权行使的特殊形式。地方变通法在法律位阶上应当被界定为地方性法规,但其在立法权限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对上位国家法律予以有限度的突破。地方变通立法应当恪守原则性法律界限,即不得变通宪法规定,不得突破改革创新实践需要,不得涉及法律绝对保留事项,不得突破必要限度的法制统一原则,不得超越授权的特定地域范围。在变通法与被变通上位法的法律适用上,“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效力优先原则居于第一性,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优先原则居于第二性,即变通法只有在不与被变通上位法原则性内容相抵触的情况下,才可以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优先适用。在变通法与被变通近位法的法律适用上,被变通近位法即部门规章被优先适用的理由难以证立,应当优先适用地方变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